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香芋香溢贝溪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07:16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邓明 通讯员 白培生 邓圣云

  阳春三月,记者驱车来到临武县双溪乡贝溪村。一进村,只见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漂亮的别墅式小楼房一栋接着一栋,来来往往的摩托车、小轿车川流不息……眼前的一切都在宣示着这里的富足和繁荣。

  贝溪村是个典型的湘南小村,既无工厂,也无矿产,全村3000余口人,靠着几块薄田,早些年日子还过得穷巴巴的。贝溪村是怎样富起来的?记者不由感到纳闷。“我们种香芋哩!”村支部书记陈宝佳说,“贝溪村按产业化思路发展香芋,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据他介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香芋,少的三五亩,多的上十亩,还有人外出租地种香芋,去年,农户收入最少的也有1.2万元。

  陈宝佳回忆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就发展了30来亩香芋,然而,当时因为技术不过关,亩产不过500公斤,村民的积极性不高。所以1993年村里发动大面积种植香芋时,村民们都不太乐意接受。为什么?一没技术,二不知行情,盈亏难料。“现在不同了,这全搭帮我们的村党总支书、村委会主任陈桂成。”站在一旁的小伙子罗万成插过话,一个劲地夸起来了:“陈桂成最能吃苦,他钻技术,教党员,帮群众,村里的党员差不多都是他的学徒。贫困户陈建兴自幼穷苦,陈桂成送他200公斤香芋种,教他种上两亩地,还包了他半年多的技术和田间管理,亩产达到1000多公斤,让陈建兴一年就挣了4000元。”

  记者了解到,现在村里的种植技术是陈桂成用了近20年功夫钻研出来的。可光他一人有技术还不行呀,要大家都懂技术了,才能做大产业,共同致富。这时候,村里的党员站出来了,他们跟陈桂成边学边干边帮,自己带头种,谁家同意便帮着种。村里还规定,一个党员要联系10户以上村民,帮助他们种植香芋。

  一户帮十户,十户连百家,香芋就这样发展起来了。到去年,全村香芋种植面积达到16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村里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香芋丰收了,销售又成了难题。为此,村里又组织成立了香芋协会,把种植和销售联合起来,形成了“公司 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会员150多人。协会人员走南闯北,建立销售渠道25条,销售网点38个。北京、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和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国家都有了销售点。

  一时间,在贝溪村的示范下,临武县掀起了香芋种植热潮,全县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香芋,成了临武县的一大品牌。

  沿着村道走一圈,记者惊喜地发现,贝溪村富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家里有水冲厕,村里有垃圾池,屋旁有花草树”是今日贝溪的真实写照。60多岁的老汉杨汉林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每年交5块钱保洁费,村里的每条路天天有人扫,都赶上城里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