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抗战老兵70年思乡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2:32 法制周报
抗战老兵70年思乡情怀

高兴的三爷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抗战老兵70年思乡情怀

老家102岁的婶子


  一个温暖的午后,缅甸远征老兵黄楚雄老人静静地坐在门口,回忆着往事,追寻着记忆中的亲人。

  被抓壮丁 生活从此颠沛流离

  岁月如歌,回想我这一生,能在晚年和家族团圆,也算此生无憾。

  曾记得,1937年的那个秋天,我被抓作为照相兵离开了家。

  那时的我,是多么不愿意。为了抓我当兵,他们(指当年抓壮丁的人)把我父亲抓去关了10多天,硬是逼我去当兵。没办法,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有口饭吃就很不错了,为了生存,也为了家庭,我不得已离开亲人,走向我新的人生之路。

  出来第一站,我到了南京接受培训,年底回到湖南湘潭,在那里过完春节后又来到了四川。

  当时在一个排里有好多老乡,能经常在一起玩,慢慢地思乡之情就淡了。我们班长与我是老乡,有一天他问我:“想不想学开车?”那时开车是比较轻松的,再说也算是学了一门技术,我就说“想”,他让我去考汽车排,结果我考上了,但是却没机会学驾驶。那时正在修川滇公路,汽车排为了稳住我们这些人,一开始就让我们去公路上干活,一天到晚累得不行。没多久,四川沦陷了,川滇公路也修不成了,我们集体大逃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战火纷飞 跑进兵工厂为抗日出力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跑到了云南。1940年,我考进了当时设在昆明的蒋介石中央支援委员会技工学校,在那里学习打磨、炼铁等工作,非常辛苦。

  两年后,快毕业时,10万远征军进军缅甸。就在我们这批人刚到缅甸边境上时,发生了大规模战争,战乱中,我们走散了,我和几个同伴一口气跑了好远,最后来到了昆明海口,在这个兵工厂里固定下来。因为我们学的专业跟兵工厂里的工作很吻合,我们的技术派上了大用场。但抗日战争结束后,有个同伴无意中被抓到了蒋介石的技工学校,他们拷问跟他在一起的还有些什么人?他就说:“还有黄楚雄。”在蒋介石的人即将要找到我们时,我准备放弃工作,离开这里。我们的车间主管问我:“你们是逃过来的啊,你准备到哪里去?”我没地方可去,听天由命算了。那个好心的主管就说,反正他们也不认识你,他们只是凭名字找人,你就改个名字吧。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改名随母亲姓廖,这样过了几年,全国解放了,我的生活也在这里安定下来了。我总是在想,我一个男人在外面漂泊不定,但还是不能忘了根源啊,所以我就把名字改成了黄楚源,代表我的根是在湖南。

  我这一辈子的坎坷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记得那时是在边境修滇缅公路,有一次连队开车出去执行任务,汽车发生意外摔到了山沟里,大部分战友牺牲了,而那一次只是因为我有其他事情而没有跟去,就因此而捡回了一条命。后来,我就来到了这个兵工厂工作,并与云南籍的当地人结婚生了四个子女,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里一呆就是60年啊。

  愧对前妻 因误会产生嫌隙

  我离开家时,刚结婚不久,老婆高兰英是一个贤惠的女人,纵有不舍,但军令难违。我知道,这对年轻的兰英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这期间,我陆续给家里写过信,因为文化不高(我只上了小学一年级),每次家信都很简短,也不知道该跟妻子说些什么,每次都是委托父母问候她,也没收到她的回信,她可能也不会写信吧。

  大约是当兵的第二年,我收到大哥写来的家信,说我母亲因病过世了,但高兰英作为我的妻子却没有去送我的母亲,这让我不能原谅她。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要放弃这段婚姻了(高奶奶依然难以忘怀:“楚雄和我结婚没几天就走了。当时他早就定了要去当兵的,只是瞒着我。两年后,我的婆婆病逝,我以媳妇身份为她送葬。所以他走的时候,我没有去送他,一个人躲在房里哭了好久好久。”——前文)。现在看来,我们之间的确是存在一些无法沟通的误会,但年月久远,历史是不可能重来的。

  1968年回家探亲时,我曾跟我现在的妻子提起过她,当时妻子还大度地让我去看看她,但我没有去。倒是她的母亲(我曾经的岳母)待我不薄,如今想来,是没有机会报答她老人家了。

  你们(记者)说,已找到高兰英,她曾表示想再见我一面,但我们都老了,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见她又能如何呢?还是不要见面了吧,免得徒添伤感。

  我现在的妻子,与我一起相濡以沫大半辈子了,我们育有二儿二女,一生过得清静,简单而又快乐。这几十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的故乡,想念我的亲人。但这里管理严格,惟一的联系只有通信,十分不便,好事多磨啊。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再次回到故乡看一看,但我身体不好,估计此生已无法返回故里了,感谢侄儿们不远千里来看我,了却我此生愿望。湖南、云南两地亲情延续,就让孩子们来完成吧。感谢所有的人们!

  记者手记

  守望亲情守望幸福

  5月3日,团聚了短短一周的亲人们不愿多打扰,即将回湖南。

  黄楚雄老人的儿女们衷心感谢《法制周报》记者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寻亲团善良的老人们也一再表达着他们的谢意:“没有你们,我们就无法顺利地见到三叔,真的谢谢你们做了件大好事,我们都不会忘记。”

  10天的行程,我们的足迹踏遍黄楚雄老人当年走过的每一寸故乡的土地。弯弯山路,青青草地,是什么让这份亲情阻隔了两个世纪?我们感受着1937年老人走出山沟时的无奈选择,感受着1968年一家老小齐回故乡时的迫切心情,感受着整个家族发自内心的深切思念。这样的情怀,简单的亲人两个字不足以诠释。

  湖南、云南,两千里路云和月,一路颠簸一路歌。跨世纪的相见,深刻的感动记忆留存在脑海。虽然言语不通,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换来的是会心一笑。有这样的亲人在眼前微笑,还有什么遗憾呢?

  但是仍有遗憾。90岁的黄楚雄老人和她102岁的二嫂,此生可能已无法相见,惟有任思念蔓延,直到永远。

  还好,他们的后人将团圆定格在了2006年4月27日那个不平凡的傍晚,他们将美好抒写在了2006年5月1日的5个大蛋糕上,这样的情怀,可以让几代人缅怀。而这其中,让我们颇为欣慰的是,有我们《法制周报》的真心付出。

  衷心祝福黄氏家族的幸福团圆,也祝愿普天之下所有有情之人,回味过去的、珍惜眼前的、追寻明天的幸福。

  本报特派记者 田 田 见习记者 蒋 伟

  摄影记者 伏志勇 发自昆明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