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茶王背后的商业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5:28 CCTV-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5月12日播出节目《茶王背后的商业秘密》,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6年4月20日,湖北英山县在全县范围内举行了一次茶王擂台赛,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英山县还请来了湖北省农科院和华中农大的茶叶专家作为评委,在评比现场大家发现了一个异样的情况。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研究员 刘付谬:“像竞赛的过程中,体育比赛不是有兴奋剂吗,做茶的时候可能搞点假。”

  原来有一个茶叶样品的原料经比较比别的原料要好。为保证竞赛的公正性,组委会为选手统一提供鲜叶,为什么会存在原料不一致的情况呢?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副所长 王友平:“比如用这个原料做出来的茶,就会蓬松一些。但是用这个细叶原料做出的茶,就紧一些。”

  经过专家的仔细研究,终于有了答案。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副所长 王友平:“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允许他处理一部分单片叶子,老叶子。它这就跟别的有点差别了,但是看这个叶子,基本上是一致的。”

  茶叶档次的提高,制茶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英山这样一个拥有14万亩茶园面积的茶叶大县来说,推出好的制茶师是发展茶叶经济中最有效的一招,因此每年一次的茶王擂台赛在评选上都极为严格,而评茶本身也有很多讲究。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倪德江:“那么评内质有4个方面,一个是香气、汤色、滋味、液底4个项目。”

  评定茶的好坏,除了看颜色和外形外,还包括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看液底等4个方面。

  记者:“从颜色来看,这几个谁是最好的?”

  倪德江:“排在最前的是最好的,排在第一,排在后边的就差点。”

  记者:“它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倪德江:“它很绿,颜色很绿,嫩绿。这个有点偏黄,但这个还算可以。”

  一般上等的茶需要有20多年甚至更长的制茶经验的人才能够炒制出来。同样的原叶,由于制茶师的不同,茶叶会差出好几个档次。

  倪德江:“从现在来看档次差得很大,有些茶做焦了,这个卖价就卖不起来了。”

  记者:“这批档次就差很多?”

  倪德江:“像这个茶主要看消费者要不要了。”

  记者:“还有不要的问题?”

  倪德江:“那肯定,有焦味、有烟味,肯定不一定要。”

  记者:“你看能差多少钱?给我一个具体数。”

  倪德江:“假如这个卖100元,这个只能卖20元,就这个差异。”

  各乡镇挑选出的优秀制茶师,他们炒制出的茶价格都能差出几倍,那么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这种价格差距可能上百倍。因此好的制茶师的手在当地看来能够点石成金。由于结果要到明天的颁奖现场才能揭晓。这天下午,在红山镇,选手熊胜前和乡镇的领导正在讨论茶王这件事。

  制茶师 熊胜前:“可以说我想得到这个位子。”

  红山镇党委副书记 周伯超:“很在乎。”

  记者:“为什么?”

  周伯超:“我们红山镇在擂台赛上没有得到一个茶王名号,这次也想得个茶王。”

  虽然英山县还跟往日一样的平静,但是各个选手,以及各个选手所在的公司和乡镇,人们的心情都不平静,他们都在盼望着一个结果。

  制茶师 石则干:“心里话可能会得第一名吧。”

  为什么无论选手,还是乡镇都这么在乎茶王这个位子? 在这届茶王没有产生之前,我们走访了第一届茶王徐柏云,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小有名气的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了。徐柏云2004年获得第一届茶王,当年来看他制茶的客商络绎不绝。

  徐柏云:“很多客人都慕名而来,因为我是英山首届茶王,来看看首届茶王的茶怎么样?像武汉、北京、上海,都有一些客户慕名过来,打电话定购的都有。”

  与巨大的商机反差极大的是,徐柏云所在的翻身弯村的农民每年的茶叶亩产值却只有200元左右。

  姜成金:“以前自己做自己卖。”

  记者:“为什么?”

  姜成金:“因为没有像样的茶场,没有企业的带动。”

  姜成金跟这里的所有村民一样,白天摘茶,晚上还要自己炒茶,然后再挑到离村里30多里地的镇上去卖。

  茶叶公司总经理 徐柏云:“当时茶农就在家里,用做饭的锅做一些。家里的条件很有限,做出来的茶叶品质都不是很好。”

  记者:“一般挑到镇里卖多少钱一斤?”

  姜成金:“那时候一斤干茶最高的时候卖到一二十元一斤。”

  记者:“干茶卖一二十元一斤?”

  姜成金:“对,最低只有两三元一斤。”

  由于长期农民炒茶技术不过关,因此茶叶的价钱卖不上去。徐柏云出名了,杨柳镇的茶也出名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徐柏云决定借着自己的名气成立茶叶厂,常年向农户收购鲜叶,并培养一部分炒茶能手,把整个村的茶叶产业都带动起来。

  记者:“你一天卖多少斤?”

  农民:“一天20多斤。”

  记者:“每天过来卖?”

  农民:“对。”

  记者:“一般他收多少钱一公斤?”

  农民:“一般3至4元一斤。”

  记者:“一天能卖多少钱?”

  农民:“一天能卖六七十元。”

  以前翻身弯村农民卖干茶才四五元钱1公斤,如今他们摘的湿叶好的芽茶能卖到40多元1公斤,一般的也能卖七八元1公斤,徐柏云带动了周围附近几个村的茶叶产业的发展。

  湖北省英山县政府副县长 王义阶:“他获得了茶王称号以后,他新开的公司都是做茗茶的,这样名优茶的附加值,比普通茶的价值要高出很多,这样就直接或间接把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在现场我们意外地发现今年的茶王就是我们昨天采访过的熊胜前,这么多记者聚焦不想出名也难。

  制茶师 熊胜前:“第一感觉应该是狂喜。”

  在熊胜前回厂之前,一些客商已经先于他赶到他所在的公司来参观了。

  记者:“这次为什么到这里来参观呢?”

  武汉客商:“因为他被评上了茶王,我们作为同行来学习一下。”

  山东日照客商:“因为他当了茶王,我们过来看一下,听说他们制作的茶叶很好。”

  对于茶王的评选和宣传,不仅带动了茶王所在乡镇茶叶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全县的制茶师之中,形成了技术比拼的风气,这对英山县制茶技术的整体提高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英山茶整体档次的提高。

  中共湖北省英山县委 书记 邓新华:“最早的时候,提出的是过双百,1亩有200元的收益就不错了。现在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1亩茶叶收益达到4000元左右,这个就是靠人才、靠科技。”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7--22:37

  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2:30—13:00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关注!

  相关专题:CCTV7致富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