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重庆板界:14年风雨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5:10 时代信报

  1992年前后,重庆市区开始禁止放鞭炮,让民间办丧事缺少了最重要的“仪式感”,这进一步推动了板界乐队的蓬勃发展。到1993年,乐队已经遍布城市。之后的四年,那是重庆板界乐队的发展和辉煌期,乐队之间都在演出质量上见真功夫。各色人物也开始在板界乐队大显身手,不管是在舞厅搞音乐的,在厂矿企业搞宣传的,也或者是在专业剧团从事演出的,甚至是在大学教书的,公司当经理的,只要是能歌善舞的,都涌进这一不太正规的舞台,为的是能够挣取额外的收入。当然也有人仅仅是为了爱好。

  本来,丧葬服务业是各地都有的常规行业,但重庆的“板界”群落却别具特色。 

  首先,乐队演出形式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和其他地域的类似团体不同,活跃在重庆板界的歌手和乐手,多有在各级地方性文艺团体中演出的经验,绝非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其通常的演出,一台“晚会”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相对固定的歌舞节目,开始是较为悲伤的抒情通俗歌曲或民歌演唱,表达家属的丧亲之痛,然后是较为活泼甚或喜庆的歌曲,以及演出者自创的搞笑舞蹈或小品,透露出中国人古老的“喜丧”观念;第二阶段家属点歌,也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视家属亲友点歌的踊跃程度而决定演出时间,整个演出时间通常在3-4小时之间,也有通宵演出的情形。    

  一个较为成熟的乐队,通常由4-10人组成,至少保证男民歌、女民歌、男通俗、女通俗四位歌手,人手紧张时,歌手也兼任乐手;宽松时,则有专门的乐手,通常分为键盘、鼓手、小号、长号、萨克斯等数位。面对死者的遗像和挽联,演出者常常浑然忘我,投入非常,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这种颇有专业精神的演出也引来了附近的邻居或无所事事的看热闹者,他们和家属一起构成了很是热心的观众,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专门为某歌手捧场的“追星族”,耐人寻味。 

  其次,历史长久,参与人数众多。据目前进行的调查显示,从1992年发轫至今,有14年时间,其鼎盛时期全行业容纳近十万人,而重庆市的城区人口为五百万,其繁盛情形可想而知。    

  其三,行业内部人员构成、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由于全行业牵涉面较广,从花圈店、寿衣店、各种乐队/乐团到相关饮食服务提供者,可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歌手中既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音乐爱好者,也有在职高校教师。他们投身其间的目的多数为了生计,少数仅凭兴趣。歌手与歌手之间,歌手与乐队老板之间,乐队与花圈店之间,充斥各色人生故事。同时,这个庞大的人群自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一定程度上演绎并见证了14年中国城市底层社会的鲜活生态。  

  回想板界乐队发展的历史,其红火初期开始于1992年——当时重庆的一些企业和厂矿面临凋敝,但市场春风已吹遍大地,几个从工厂出来的工人开始将铜管乐转向丧事哀乐晚会,并由此开创重庆板界的历史。以前哪里死了人也就是请打玩意儿的(多为川剧形式)来随便搞搞,但随着西洋音乐,包括铜管乐和摇滚乐的风行中国,搞玩意儿的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后来重庆市区开始禁止放鞭炮,这进一步推动了板界乐队的向前发展。到1993年,乐队已经遍布城市。之后的四年,那是重庆板界乐队的发展和辉煌期,乐队之间都在演出质量上见真功夫。各色人物也开始在板界乐队大显身手,不管是在舞厅搞音乐的,在厂矿企业搞宣传的,也或者是在专业剧团从事演出的,甚至是在大学教书的,公司当经理的,只要是能歌善舞的,都涌进这一不太正规的舞台,为的是能够挣取额外的收入。当然也有人仅仅是为了爱好。   

  与此同时,板界乐队也从原来队员之间收益的平均分配制,向股份制或老板制转变。这样的转变是一个分水岭,它为以后乐队之间的相互杀价埋下了伏笔。在这个期间,花圈店开始杀入板界市场。原来,他们就只卖点香蜡纸烛,卖点丧葬用品,丧家要乐队,他们也就当个中介。随着乐队的越来越多,眼看这也是一块肥肉,他们就变中介为老大了。“丧家来找我,这业务是我接的,我就是乐队的老板的老板。”与此同时,他们还将业务更进一步拓展,承揽关于丧事的一切服务,并取名叫“一条龙”。

  这时板界的天空是“一条龙”的天空,而乐队也或者下面某一个具体唱歌的人,收入也就大不如从前。随着板界乐队之间,花圈店之间,“一条龙”之间的恶性竞争,自1997年以后,板界市场就越发混乱了。一些人能够另谋生路的开始退出板界,一些人也还在板界继续搞演出,虽然谈不上挣钱,但还可以混口饭吃,尤其是对于那些下岗职工而言。其实丧家给出的费用并没有降低,但大部分都被“一条龙”吃走了,下面的乐队也就吃点渣渣。  

  这个时候,板界乐队的演出质量也就大为下降,演出人员也越来越少。“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只要我有设备,今晚我接到一个业务,随便请上几个人,乐队就算成立。”为了收取更多的点歌费,乐队还经常将演出搞至深夜,因为此时的乐队如果没有足够的点歌费,乐队老板就会亏本。

  随后便有市民提出来:噪音扰民。再加上2002年6月渝府令第134号文件《重庆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的出台,重庆板界开始一步步走向没落。对板界的人而言,134号文件就是不允许他们在主城区搞演出了,这无疑是他们不情愿听到的消息。但他们只好将阵地转到城市的偏偶,或者将业务做到了乡村。重庆板界虽然正一步步走向没落,但它在城乡结合部至今还有一定的市场。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