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婚礼在包头悄然走红(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4:41 内蒙古晨报 | |||||||||
婚礼现场 内蒙古晨报记者 冯程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飞宇)5月28日,包头神华国际大酒店内,挥动翅膀的小天使手捧着爱的火种来到一对新人面前,送来了爱的祝福。从小天使手中接过火种的两个新人,亲手点燃了自己爱情的烛火,携手开启了香滨酒,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婚礼令在场的每一个人耳目一新,感受着新人的幸福。 采访中,新郎的几个朋友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浪漫的婚礼。未婚的
融入现代元素、体现新人自我的各类个性化婚礼已经悄然进入包头,并预热着婚庆市场,将成为新新人类的新宠。 记者了解到,今年向婚庆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除了大大小小的专业婚庆公司,不少广告公司、数码公司、个性小店等也打起了“擦边球”。随着可供选择的婚庆公司越来越多,新人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仪式,而希望得到更有创意、更加精彩的个性服务。婚庆公司动足脑筋,开始采用各种各样新鲜的手段,包括引入新兴的科技手段为新人营造别具特色的婚庆典礼。 ★婚礼形式“升级换代” 纵观中国婚庆习俗历史,“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二十一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结婚作为人生大事,其形式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夫妻”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那时的婚宴特别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领导也不过是在食堂加两个菜、包顿饺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豪华婚车”是三轮,婚宴虽“俗”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当众“啃”苹果、亲戚朋友一起哄闹新房。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以亲朋好友中普通话说得好的、能活跃气氛的人担当司仪的,真正意义上的婚宴。 据包头领先婚庆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如今,一些专业的婚宴酒楼往年火爆的景象渐渐开始消退,而星级宾馆成为婚宴的新宠。一份调查显示,90%以上的都市年轻人都有举办婚礼的打算,但他们期盼拥有真正自我的婚礼,在格调和档次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老套的婚礼模式正逐渐褪色,现在的婚礼比的不是花费最贵,而是创意最好。婚礼个性化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发展趋势,新人对婚礼内容、环境、创意的追求越来越丰富多彩,现代个性化婚礼应浪漫而不奢华,传统而不守旧,隆重而不繁杂。 ★个性化婚礼成为流行新趋势 记者在包头多家大型商场的中西式礼服专柜内看到,礼服在设计款式上兼顾了实用和流行元素,颜色上也不拘泥于单一的红色,个性化的色彩处处显示出礼服设计的新气象。一位专柜销售员说,现在的礼服不但婚礼上能穿,平时穿也没问题。礼服实用需求的飙升,预示着婚庆市场“一次性消费时代”的终结。 包头领先婚庆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个性化婚礼已被包头市新人普遍看好,体现在:第一,追求比较时尚浪漫的烛光婚礼;第二,在烛光婚礼里面又演变出来一个冷烟火,很壮观,很环保,投资不多;第三,草坪婚礼,几个人借一幢别墅,搞party,追求自然、浪漫,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另外,在北京一些有文化古迹的城市里,一些婚礼像拍电视剧一样被搬到了故宫等景区,父母扮演皇帝、皇后,结婚新人接受的是皇室的婚礼。这种很仿古又很趣味的演出式婚礼也为一部分人所青睐。 ★个性化婚礼消费要理性 纵观上半年的包头婚庆消费市场,面对摩拳擦掌的众商家,消费者表现出理性化的消费理念和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趋势。 个性化婚礼的升温,反映了婚姻在现代人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庄重与神圣的地位,人们希望通过个性化婚礼来铭刻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