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内有数百人上当受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5:09 央视《生活》 | |||||||||
寄一封信成本一块八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从2005年3月以来,这个诈骗团伙共向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邮寄“中奖”信件几十万封,9个月内有数百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高达350多万元,这是福建省目前查获的最大一起“刮刮卡”诈骗案。这场骗局究竟是怎样上演的呢?
经警方审讯,2005年2月,陈华曾、王营土、陈东欣等人合伙出资,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公司”实施诈骗。这个由26人组成的诈骗团伙其团伙成员分工非常明确: 陈华曾,诈骗团伙最大的股东——冒充“周财务”,专门与受害者周旋骗其钱财; 王营土,也是股东之一,负责其中一个窝点的日常管理; 警方看到的转账取款的人是王营土的两个儿子; 王营土的弟弟王营辉,专门负责在福州将信件转寄到全国各地。 警方查明,这个26人的团伙选择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作为诈骗窝点,然后以“美国某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的名义,开展所谓的公司10周年庆典回报消费者活动。9个月之间,他们先后搞出伪造的“金鹏”、“金威”、“康柏”、“远东”、“大地”、“天马”、“华泰”等7个集团公司。 此外,那些所谓的“刮刮卡”的中奖奖项都是二等奖,奖金都是8.8万元,中奖密码都是“005618”,每一份公司简介上都留有领奖中心电话和公证处的电话。等到受害人与领奖中心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缴纳公证费、银行汇费和个人所得税为由,骗取对方钱财。 犯罪嫌疑人王营土:这个公司名是我们自编的嘛。成本,寄一封信大概是一块八。 根据嫌疑人交代,用于邮寄的“美国某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的公司简介和“刮刮卡”,都是从福建安溪县的地下工厂加工后买来的。 而那些受害人的地址、邮政编码和名字等个人资料,全部是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 犯罪嫌疑人陈华曾:是从北京网络公司(买的)。一张光盘是几百块钱吧。 那些所谓的“刮刮卡”的中奖奖项都是二等奖,奖金都是8.8万元,中奖密码都是“005618”,每一份公司简介上都留有领奖中心电话和公证处的电话。等到受害人与领奖中心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缴纳公证费、银行汇费和个人所得税为由,骗取对方钱财。 诈骗过程中,冒充“领奖中心”服务员和公证员的女青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犯罪嫌疑人郭巧燕:你要领奖的话,就是要交公证费,已经交过来的,就叫他跟老板联系。 真有奖品的话,我们自己就得了 在26人组成的诈骗团伙中,接电话的女青年一共有18名,警方在抓捕现场搜出了几张可疑的纸张,原来这上面写的是回答受骗对象问题的答案,18名女青年人手一份。为了让咨询人信以为真,这些回答受骗对象问题的答案内容可谓是煞费心机。 犯罪嫌疑人郭巧燕:我们刚刚过去的时候,老板就写了一张纸条,叫我们背把它背熟。 记者:他说你们这个会不会是骗人的呢,你会怎么回答? 郭巧燕:那就跟他说,正我们公司这么大,也不会去骗你,老板就是叫我们这样去说的。 记者:我中了8万8,这个钱能不能从我奖金里面扣除呢,剩下的一部分给我,这个怎么回答他呢? 郭巧燕:老板就说,不能够帮你扣除,那个是支票,又不是现金,所以不能扣除。 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使得不少人信以为真,当受害人接到诈骗信以后,就在骗子们设下的圈套中,一步步的落入了事先挖好的陷阱。 犯罪嫌疑人陈华曾:总之一句话,他想占小便宜,现在天上哪有掉下来的馅饼,是不是?真有8万的奖品,也不会让他得,是不是?我们自己就得了。 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民警林燃:拨114询问一下当地的电信部门,问当地的公安局的电话是多少,公证处的电话是多少,如果你顺着他给你留下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当然就完了。 就在福建警方破获这起刮刮卡诈骗大案后不久,北京警方也破获了一起刮刮卡诈骗案,五个犯罪嫌疑人藏身在福建的偏远山区,也是寄信,寄刮刮卡,骗得受害者所谓的手续费,公正费,所得税等等共计20多万元。 其实,这样的骗局非常老套,但是这样老套的骗局依然在上演,而且还真有不少人上当。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小便宜吃大亏,面对送上门的惊喜和诱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播出时间: ·CCTV-2 ·首播周一至周五19:35-20:25 ·重播次日14:45--15:35 线索征集: ·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发短信到9999619(每条0.3元) ·热线电话:010-68579889转315 ·e-mail:315cctv2@vip.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