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络群体性伤害无法追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12:16 青年周末

  网上流传的“铜须门事件”男主角照片难辨真假

  “法不责众”心理黏合起网友金字塔

  -当网络上的讨伐被网民认为是正义的主流,还有多少虚假信息被掩盖其下?是否有无辜的人会因此受累?

  -网友们有的像秋菊,“我就是想要一个说法”;还有的只是骂客,把事件当作一场游戏的背景:“就这样玩完了?没意思。”

  -如今,事实真相如何没人有足够的把握,但当事人和网友却实实在在地表演了一场“大戏”,表现或精彩或拙劣,到如今已可以进行梳理。

  追杀令风行网络

  署名为“天涯一网友”的网民,首先在“天涯杂谈”贴出对铜须的“追杀令”:“郑星同学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呼吁广大机关、企业、公司、学校、

医院、商场、公路、铁路、机场、中介、物流、认证,对郑星及其同伴进行抵制。不招聘、不录用、不接纳、不认可、不承认、不理睬、不合作。在他做出彻底的、令大众可信的悔改行为之前,不能对他表示认同……”

  在此之前,“追杀令”在网络上已不鲜见。从“陈易救母事件”到“虐猫事件”,再到“清华女生铊中毒事件”中,都曾经出现过“追杀令”。更有甚者,网络舆论对当事人造成极大压力,并最终改变了当事人的生活,甚至促使公检法力量的介入。

  4月18日,百 度的“铜须吧”贴出一个“召集帖”:《暗杀铜须动员组,想杀此人者进》。跟帖者甚众:“这帮人没脸没皮,不知羞耻为何物,活在世上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的,只要你敢在学校门口出现,看不搞死你”。

  还有一个网民扬言:“谁给我20万安家费,我不做了此人我就不是我妈生的。Q Q43990****(此处编者隐去)。加好友时注明,希望有实力的朋友前来洽谈。”他还同时贴出了自己在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账户。

  4月底时,铜须的父亲接电话的声音愤怒中透着疲惫:“电话太多了。我们都不接。我们干吗要接那些电话?!”而现在,骚扰逐步平息,但对当事人的伤害,已经毋庸置疑。“我不需要任何人理解我。我不会换电话,因为我们没有缺点。”这位父亲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所有骚扰者作战。

  骂人电话吓哭小姑娘

  并未参与4名公会成员聊天的灵封,生活已经被搅得一团糟了。

  “可不咋的!我最气愤的就是这里!”灵封认为公布出他的电话等个人信息的做法很“卑鄙”。

  “4月27日,我进单位的无尘实验室,手机放外面,让新来的一个实习小姑娘帮我看着,因为有几个重要的电话等着呢。结果网络上的‘正义’人士就打来电话了,把那个小姑娘可能当成我女朋友了,一顿骂,把女孩都吓哭了。”

  一直到“五一”放假以后,骚扰电话开始减少,但每天还能陆续接到几个。灵封已经不敢开邮箱了,“估计应该废了。”

  网友构筑“金字塔堡垒”

  在整个事件中,网友们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爆出铜须手机号的slgz8677和挖出铜须真名的“揭穿包皮男”,让整件事发生了从网络到现实的质变;贴出“召集帖”并将铜须的个人信息四处转载的网民,则将越来越多的网友团结起来,形成网络和现实中的两股力量;另外还有一大批网友仅仅是在迅速选定阵营,发表了一到两个简短回复之后,抽身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一位网名叫“云烟”的大学生曾经在此事最“火”的时候顶过两次帖,但他并不想继续深究这件事。“当时觉得这是个‘潜力帖’,习惯性地要‘留名’一下,但其实是个垃圾帖,一堆人在那里指手画脚,就不看了。顶帖的都是一些卫道士,正常人哪有那么多时间管别人闲事?”云烟说。

  “其实很多人关注的不是事件的具体意义,而是其在网络上单纯的旋涡效应会有多大,以及自己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都想在历史的里程碑上留下记号,区别只是篆刻的名字还是墙角的尿渍罢了……”网友“悬崖上的王子”说。

  在记者的调查中,云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这三类网民的数量恰好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能提出实质性意见的最少,居于塔顶;顶帖、灌水专业户为中坚力量,构成塔身;散乱点击的占了大多数,是金字塔的底端。塔顶引起人们看下去,塔身和塔底则是点击率、回复数量的最大贡献者。

  而黏合起如此众多网友的,便是“法不责众”的心理。ID为“huchere”的网民在天涯上发言:“一个武松的做法绝不可取……所以现在只有全世界的武松联合起来,用法不责众这条王道……最后希望大家认识到:我们的力量很强大。”

  “揭穿包皮男”凭借具体而翔实的搜索过程和结果,让广大网友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记者在其4月16日第一次发帖的猫扑网游戏频道看到,这个ID的注册日期即为发帖日,一周之后,这个ID再也没有登录。很显然,这是为了爆料而临时注册的。其他爆料人也几乎都采取了这种保全自己的方法。

  相比被挖出真实身份的铜须和“守望者”会员,广大网友们隐蔽在无数ID之后,移动鼠标,敲击键盘,爆出一个个“猛料”,让当事人无处躲藏,并以此为荣。

  -猫扑魔兽论坛发起投票调查

  -网友专门为此办网站

  -“铜须门事件”上了《纽约时报》

  网络群体性伤害无法追溯

  “猛料”当前,很少有网友会先去核实,再决定是否采信和评论。

  虚假信息的来源,可能是网友在搜索中的无心失误;但同时另一种可能也存在,那就是恶意贴出无关人士信息或篡改真实信息。假如这些并不真实的信息被广为传播,被更多的人看到并相信,那随之而来发生的一切,还会是真实并且正当的吗?

  网络引发骚扰

  证据难找 报案很难

  “报案?想啊,怎么不想!可是没证据怎么报?不能光凭一个电话号抓人吧?”被多次骚扰的灵封说。

  电话中,郑母几乎是压抑地喊道:“他们都是假名字,怎么找?我们找了律师寻求法律解决,但律师也说没有什么路可走,我们都要疯了!”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监察科(网监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若有类似案情,可以登录“北京市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报警服务网站”,填写“网络报警”表格,由警方联系报案人。

  难道没有更直接的报案方法?“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如果需要技术支持,再由他们和我们联系,我们这里不对外受理。”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网络监督中心工作人员说,“这类报案这一两年比较多,连游戏装备纠纷也找我们,其实我们主要是负责机关网络安全,不是管这些的。”

  记者以普通公民身份致电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呼家楼派出所,咨询如果公民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到网上,能否报案。

  “如果不知道是谁发的帖子,是谁打的电话,怎么查?”值班民警不了解此类报案的受理程序,表示只有当事人亲自前来,由民警请示领导后才能作出处理。

  “我离公安这个行业很近”,郑父说,“公安部门可以给你备案,也可以给你悬着。悬起来之后不管我了,我只是个人,不是什么单位,我耗不起那些时间。”

  网民群体伤害无法追溯

  记者联系到一位在网上尖刻谴责铜须的网民Gfmyy,问他是否担心被诉侵权和诽谤。Gfmyy回答说:“关我屁事啊……我又没去偷他什么,我怕×啊!起诉?你他妈的吓我啊?我吓大的!”在随后一天内连续发了3封邮件,指责记者是“死人枪手”,还有更多不堪入目的辱骂。

  理性的交流在此已不现实。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任何一个“铜须门”主题下的讨论中。对“铜须事件”表示怀疑甚至只是中立的言论都遭到网友们潮水般的攻击,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上升为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人民大学法学教授范愉说:“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下,单个网民是没有伤害力的,要造成危害也是群体性危害。换句话说,假设A发了个帖子,公布了某个人的联系方式,但他是否就应该对后面跟帖的人,甚至看到他的帖子的人的行为负责?要界定是很难的,法律上目前也存在争论。”因此,他不主张随便指责网友“违法”。

  范愉描述了西方社会较常见的“自力救济”形式,与虐猫、铜须等事件类似,当事人借助网络力量与一种负面现象进行对抗。“法律有强制边界,比法律更为宽泛的是公民的自制力。在一个尊重法律规定的框架的社会,公民运用自己的力量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是被鼓励的。”

  “我们的网友现在没有这个意识,自己发言要不要负责?法律没规定吗?有啊,但他不遵守。要告诉他们法律的边界在哪里,不能肆无忌惮。”范愉说。

  周孝正:“暴民”之词不能乱用 但网民须加强自制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近年来尤其关注中国的网络。他曾提出观点认为“

木子美现象”并非个体现象,而是中国社会中新兴的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代表。那么“铜须门”事件中的网民呢?

  青周:您觉得网民这种“人肉搜索”现象是正常的吗?

  答:一旦信息上了网,就相当于是脱光了衣服上大街,那还能不让人家看?但是如果引起群体围观,那就是破坏社会治安,得给你拘留了。网络警察是干吗的?现实中的民警是干吗的?

  互联网就是公共场所。如果故意把别人的信息泄露到网上了,那就有错了,要按照相关法律来处理。

  青周:但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被证明是真的,就有人按照公布出来的电话骚扰当事人。网友有核实的义务吗?

  答:网友没有核实的义务。当代文明的基础之一是“我可以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网民只能是“如果这件事情真实发生,我们则对此发表意见”。这和诽谤还不太一样。但就像在公共场所骂人不对一样,辱骂和骚扰当然不行。

  青周:这种动辄发布网络追杀令的网民能被称为“网络暴民”吗?

  答:这个“暴”,是现实中的暴力,要是说什么“语言暴力”、“软暴力”,我觉得都是在混淆概念。网络无非就是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这只存在文明不文明,又能给人带来什么暴力呢?

  中国有一句话是古话“闻过则喜”,胸怀坦荡荡,没做过干吗要理啊?骂人人不理,等于骂自己。

  青周:但现在还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网友发布了“追杀令”,呼吁所有单位拒绝接受燕山大学的学生。

  答:这也是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啊。法不禁止即允许,法不禁止即自由。

  青周:您觉得网民是理性的吗?

  答:网民干吗要理性啊?为什么只强调理性不强调感性?人本来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

  青周:那咱们换个词,“自制力”?

  答:“自制力”是对的。我批判木子美和

芙蓉姐姐的时候就是这句话:“网络聊天室,是地球上唯一可以随地大小便的地方”。网上可以用匿名,胡说八道,说不堪入目的话。所以网络上就必须自律、自制。

  比如对有些网民,就可以讽刺他们:你们都变成孩子了?你都成人了还要用尿布吗?到了网上一样得有自制力啊。这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没有人真的当回事。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