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小儿麻痹患者发明矫形器(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8:00 内蒙古晨报 | |||||||||
刘祥发明的矫形器 内蒙古晨报记者 张彩霞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张彩霞)他是一个重症小儿麻痹患者,10个月大时就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从小到大,无数次的治疗让他感受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然而,在无情的病魔面前,他仍保持着顽强和乐观。在不平凡的16年的求学生涯中,别人的帮助让刘祥知道,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为大家为别人,就是因为有很多人这么想这么做,他才能有今天,社会给他这么多,他也要倾尽全力,回报大家对自己的帮助。经过十年不断的摸索和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能让小儿麻痹患者、偏瘫患者实现站立行走的膝踝足下肢矫形器,并获得了国
★丧失行走能力 刘祥出生在包头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在他十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会站,正开始学走步被一种叫脊髓灰质炎的无情病魔袭击。开始时高烧不退,接着就是打针吃药,可是等烧退了,无情的现实也摆在他的家人眼前,刘祥的腿不会动了从那时起,他行走的权利就被剥夺了。 ★艰难的求医、艰难的求学 在刘祥的记忆中,怎么也无法抹去父亲带他四处治病的每一个细节。 父母带着他坐上火车天南海北求医问药,治疗效果还是不理想。这种生活持续了几年刘祥已记不清了,但是手术前的极度恐惧和手术中撕心裂肺的疼痛却让他这辈子也忘不了。 转眼间刘祥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开始为他上学犯愁,后来打算让他晚上一年,他的妹妹早上一年,上下学由父母接送,班里由妹妹照顾。刘祥9岁才去报名上学,可去报名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哪个班也不要,理由是残疾太重。刘祥当时基本不能自理,在无数次的奔走后,校长被他母亲的行为所感动,批准刘祥入学。刘祥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的成绩在班里一直都不错。 几年苦读之后,刘祥考上了大学。刘祥怕自己不被大学录取,便找到了包头市残联,在包头市残联的积极争取和协调下,刘祥被内蒙古医学院录取。 ★刘祥要回报社会 大学生活对于刘祥来说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就是大伙集资为他治病。 大二的时候,有同学打听到沈阳能治他的病,同学们立即决定让他去治疗。大伙凑了几千元,由一个叫梁延东的同学陪着他去沈阳看病,匆匆给家里写了封信刘祥就出发了。当时大伙去车站送行的有二十几个人,从他们的眼神看得出他们对刘祥康复的急切心情。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刘祥立志回报社会。 ★自制器具自助助人 大学毕业后,刘祥被分配到包头市扶贫医院,他坚定地选择了康复这一专业。在理论学习和研究方面,他投入了很大精力,由于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很多理论不系统、不具体、特别是行走障碍康复方面没有权威的现成的东西可借鉴,他从外地买了许多相关书籍,常年订阅相关报刊,并专程赴外地进修学习康复技术,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又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验证修改完善他的康复理论,反复修改实践,在所学到的医学知识的指导下,从自己做起,针对自己的残障特点,制订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理疗方案、辅具方案。在这一系列方案中难度最大的要数辅助器具,辅助器具包括常见的假肢、轮椅、拐杖等等。 这些辅助器存在许多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刘祥以自己为试验对象,开始设计矫形器、走步车、手杖,由于对机械加工外行,自己绘制的图纸拿到车间很不正规,人家根本看不懂没法加工,刘祥只好找机加界的熟人朋友,将构思转变成正规图纸,然后通过加工付诸实现,做好以后自己先试用,哪儿不合适再改。 刘祥为设计矫形器十年来不断自我体验,淘汰了二十多套方案,做了上千次的改进。有的部件包头做不了,还得去南方订做,费尽了周折,现在使用起来效果越来越好了,结构越来越合理,重量越来越轻了。他发明的这种能够让小儿麻痹患者、偏瘫患者实现站立行走的膝踝足下肢矫形器,经申报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残疾人康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病友再苦也值 为了广大受苦受难的病友,花再大的心血也值,十年来刘祥就用这句话为自己打气。 用上自己做的器具,刘祥由过去根本不能站、拄双拐勉强能走两步康复到现在站立行走基本不拄拐。 现在,刘祥的研究成果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偏瘫患者和儿麻患者受益,看到每一个患者能走路时激动的表情,刘祥万千感慨油然而生: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