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少女怀孕现性教育尴尬 父母应帮孩子获取性知识(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9:48 国际在线

  启蒙:父母是重要的“引导者”

  “怎样和青春期孩子谈性的问题。”课还没有开讲,就有家长提出:课程名字直接提到“性”好像不太好。胡珍教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们的家长都不从科学角度看性,认为它是难以启齿的东西,怎么给孩子讲?”

  2004年-2005年,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对四川省6所小学、12所中学学生进行了性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获取青春期性知识方面,‘知心人’评比,家长排在最后一位,而第一名是同龄人。”

  难以启齿,从来不谈性;看到与异性交往,要么过分紧张,要么置之不管;从来不觉得性教育必要。胡珍教授认为,这三种原因导致家长成不了“知心人”。

  “青春成长过程中,不能从家长那里得到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孩子就会转向同龄人。”在胡珍教授看来,这是不安全的。“同龄人那里错误的性知识或者性观念,很可能就会传达给孩子。”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未成年人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

  观念:出事并不是什么都毁了 在获取性知识方面,未成年群体中,女孩比男孩更少,更多时候不知怎么保护自己。

  意外怀孕后的隐瞒;面对免费、安全救助的望而却步。“出事”后的少女们都认为:父母肯定会伤心、气愤。胡珍教授告诉记者:在中国家庭里,基本上80%的家长不会和孩子谈性,而一旦孩子意外怀孕,大多数家长直接感觉就是“大逆不道、丢人”,有的是粗暴的一顿棒打,有的是绝望的哭泣,而并没有站在孩子角度想。“出事,这个孩子就毁了,这仿佛是固有的一种观念。”

  “这个时候,只顾斥责会把孩子推到更绝望无助的境地,怎么避免下一步伤害才是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一味为了“隐瞒”而采取不安全的就医,造成的身体伤害还可能是终生的。“接纳、宽容,带孩子到专门的救助中心,下一步伤害就拒绝了。”

  “向孩子敞开怀抱,坦诚地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胡珍教授呼吁:及时关爱她们,为她们补上这一课,并不算晚。

  声音 成都市妇联:家长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由于这个群体涉及未成年人,家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引导作用。”成都市妇联儿工部工作人员认为:开展好未成年人性教育能更多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未成年人意外怀孕后,家长的态度和教育作用也很关键。

  2006年6月26日,成都市妇联办公室的65份《关于加强暑期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通知》文件,发送到了各区(市)县妇联。“未成年的安全教育,是全面的,除了身体还有生理上,也包括科学的、安全的性教育。”成都市妇联儿工部副部长吴春梅说,“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推进,是多渠道、多载体来普及未成年人性教育。”

  在成都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针对家长开展的2006年家庭教育公益讲坛课程中,“步入青春期———异性交往指导”、“怎样和青春期孩子谈性的问题。”这两个课程赫然在列。前者已经在3月进行,后者恰好在暑假的8月。“特别邀请专家,针对家长来开展这方面沟通的讲坛。”吴春梅表示: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搭起沟通之桥,市妇联开通了家庭教育咨询热线,“教育孩子的困惑或困难,都致电,寻求咨询和帮忙。”

  记者手记

  烈日下暗访小诊所,热毒攻心,而一番“体会”下来,心里多了一份焦急。为了避免暴露,越偏僻越好,专挑人少的进去,然后小声询问,忐忑的被人打量……作为成年人,记者尚感到窘迫和不安,可试想当时的这些孩子们。

  不同的是,记者会有意识地打量一下:那些布满灰尘的药品、脏白大褂和眼前的大夫。而前来这里的少女们呢?急于解决问题的她们,是买了药就跑,还是躺在某张简陋的病床上?

  “私人门诊缺乏安全保障,很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成都市首家“少女怀孕救助门诊”陈主任的痛心表情,记忆犹新。

  沟通、宽容是事前的“良药”,也是在事后最好的“补药”,至少它不会将孩子推向另一种伤害。早报记者谭晓娟摄影华小峰

  社区观察 怪圈的切口在哪?

  少女意外怀孕,即使在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敏感而隐晦的话题。也许正因为其敏感隐晦,才使得围绕这话题的一切形成一个极其牢固的怪圈,也才使得我们有了今天的困惑和尴尬。既然是一个怪圈,就早已分不清何为起点,何为终点。如果让我找一个切口来进行梳理,我首先选择的就是长久以来所沉积的观念。

  几千年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叫做“父系社会”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社会,女人是什么?女人是男人的财产,是附属品,她所有的职责就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女作为财产的继承人,必须保证血统的纯洁,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男性要从技术上保证这一点很难,只能从道德伦理到法律法规设立种种禁锢,如“贞操观”、“烈女观”、“三从四德”等等,无不为这一目的服务。所以,在那时,如果一个女人不能保证其贞洁,也就意味着她很可能不能保证其子女血统的纯洁,这个女人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只能算是“毁”了。

  虽然今时早不同往日,但几千年思想的沉淀又岂是轻易就能消弭于无形?女孩子婚前怀孕就意味着“毁”了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家长们为女儿的出轨震怒,女儿恐惧随之而来的责骂和毁灭感———如果自己的父母都认为自己不如去死,那还有谁能疼惜自己?恐惧使得肉体的安全变得不再重要,重要是悄悄地解决那个毁灭之源———肚子里的小生命。“隐蔽”从一开始就成为少女们的首要考虑,所以那些要求必须有监护人陪同前往的公共救助,立意虽是好的,但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在我看来,要真的打破这个怪圈,观念的改变是首要的。在女子不再仅仅只是生育工具的时代,在社会中的价值与男子相等,婚前怀孕并不意味着整个人都“毁”了。改变了观念的家长们不再对女儿责备打骂,女儿也才更有可能将“秘密”告诉她的监护人,走进救助中心。

  困难在于家长们的观念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少女们不顾安危私下解决“麻烦”的问题摆在面前,怎么才能更实在地救助这些少女们?我想,如果“救助中心”和医院能从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修改某些规定,将阻挡少女们接受救助的绊脚石搬掉,也许更能最大限度地帮助这些无助的少女,也更符合他们施以援手的本意吧。(杨洁)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