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之子:追求公平与和谐的徐显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20:35 央视《东方时空》
东方之子:追求公平与和谐的徐显明

徐显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东方之子:追求公平与和谐的徐显明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


  主持人:在我国大学招生中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那就是这所大学在哪个城市、哪个省份,它在当地的招生人数也就越多。这就往往会造成大学校园里大城市学生远远多于偏远地区的学生。但是,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向这种现象发起了挑战,校长徐显明说,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的政法大学,而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那么,中国政法大学炎什么要率先向这种惯例发起挑战呢?

  (解说)来到徐显明校长的办公室,最显眼的就是墙上挂着的一排相片,他们都是学校的历任老校长:

  徐显明:这是我的前几任校长,第一位是著名的宪法专家,他也是政治学专家,是北京政法学院的第一任校长,钱端升先生,他做过1954年宪法起草委员会下边的顾问委员会的主席,第三任是刘复之先生,从他开始北京政法学院落改为中国政法大学,那么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学。

  徐显明 49岁

  山东莱西人

  法学博士 教授

  1985年起任教于山东大学

  2001年9月起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解说)徐显明正是在七位老校长的注视下,开始了他震动全国教育界的招生改革。面对社会的广泛关注,徐显明说,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徐显明:既然是统一高考,那么,大家在统一的考试面前,就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对待,这种相对统一的被对待就是教育机会的公正问题。

  (解说)今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在全国招生的总人数是2000人,为了把这2000个招生名额更加公平地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政法大学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确定了在各省的招生人数。总的来说,人口越多的省份,中国政法大学在那里招生的人数也就越多。这样,中国政法大学在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的招生人数2006年将历史性地突破100人,而在北京的招生人数却历史性地减少了25人。

  主持人:在做这种改变的时候,我想您的一个初衷就是要实现公平,怎么论证用这样的方式来招生,就是公平的?

  徐显明: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理想,那么在相对公平当中,大家可以做比较,哪一种公平更具有相对性,使更多的人受益,所以我们比较了之后认为,用人口比例的办法,同时再参考每一个省份的生源的数量。以这两个作为基本要素,来确定向每一个省下达的招生计划的指标,是相对公平的。

  主持人:这种招生办法出来之后,相信有不少人在疑问,或者在否定它,您听到的各种意见当中,您觉得还值得您思考一下的反面的意见有什么?

  徐显明:在批评的意见里边,我想对我们构成这种颠覆性意见的还不存在,公正是我们坚定不移地一种价值追求,其它所有的批评意见都不足以影响到我们对公正的这种追求。

  (解说)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各个省的人口数量成为确定招生人数的最重要的参照依据。事实上,对于这种做法,社会各界曾经提出了不少质疑:

  (重配)质疑之一 以各省高考考生人数确定招生比例是否更科学?

  徐显明:如果按照考生的数量的话,我们当时也做了认真地分析,其中有一种现象是不可忽视的。就是在一些省份里边有一些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事先把一批高中生,把应届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不参加报名,不参加考试,所以这个省份集中起来的所谓高考(考生)的数量是不真实的,按照这个不真实的数字如果下达招生指标的话,那么也会有失公正。

  质疑之二 按各省人口数确定招生比例会不会造成西部省份招生人数减少?

  徐显明:对西部地区我们严格执行了国家的倾斜计划,你比如说宁夏,宁夏的人口是很少的,但是我们在宁夏下达的计划,就是对西部的扶贫计划,大概是30人左右,所以我们没有减少对宁夏的投放计划。

  (重配)(解说)眼下,2006年的高校招生工作正在进行,到目前为止,按省区人口确定招生比例的高校,也只有中国政法大学一家。至今,也还没有其它任何一所大学表示,今后要效仿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办法。

  主持人:对其他大学的不认同和并不作出同样的尝试,您表示理解,那么政法大学一家大学这样做,所实现的公平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徐显明:这叫做招生改革的一小步,可能社会公正就会有一大步。

  记者:怎么样的一大步?

  徐显明:就是在招生问题上,大家都认识到了机会均等的重要性,我想许多大学不会说在认识到这种重要性之后,再继续扩大它的差别,至少这一点,大家已经开始保持警惕。

  (解说)今年49岁的徐显明是我国著名的人权研究学者。年轻时,他在山东老家当过生产队长和民办教师,21岁时考上

吉林大学,35岁时成为年轻的法学教授。这些年来,徐显明一直是一个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很敏感的人。

  主持人:您刚才说,任何人都会在生活当中遭受过不平等,但是多数人可能遭受之后,气愤几天就过去了,对于您来讲,这么在乎法律的精神,在乎正义,您碰到不公正之后会怎么样?

  徐显明:我的态度应该是怎样想办法改变它。

  主持人:有效果吗?

  徐显明:所以当我不能改变它的时候,我会叫我的学生去改变它,那么我的学生会和我一块来设计中国的最公正的制度。

  主持人:我知道您也是研究法律,研究人权法的,这样去招生,和您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关系大吗?

  徐显明:不光和我的领域(关系)大,和这个整个大学的使命是连在一块的,政法大学的使命,就是要推动国家的、民族的进步,和法制的昌明,民主法制都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这个大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这样做。

  (解说)在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注意到每年新学期开学,总有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犯愁。徐显明认为,学费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公平问题。

  徐显明:按照有关规定,你要是入学不缴费的话,那么你会失掉这个上学的机会,政法大学是比较早地设计了绿色通道的大学,只要你被我学校录取,无论你有钱没钱,我保证你上学,我们在2002年就有了这样的制度,所以后来被称作是绿色通道,这就是绿色通道,你先入学,入学以后,学校给你设计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你获得像国家的

助学贷款,学校帮你到银行里边去贷款,另外政法大学每年拿出1000多万来,给学生提供叫做自助式的勤工俭学的机会,这就使农村出身的这种低微身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不因为在受教育机会上再出现不平等,所以我们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不平等。

  (重配)(解说)徐显明办公室里挂着的这副骏马图,是他刚刚上任校长时,由30位青年教师联名赠送的,徐显明一直把青年教师的这个举动看成是对自己改革的激励。

  今年,中国政法大学不仅完成了全日制本科招生制度的改革,而且,他们还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停止了自考生的招收。过去,为自考生开办助考班是学校的一大收入,但是,自考班在招生、收费、教学等管理问题上一时难以规范,一度使学校声誉受到影响,于是徐显明提出了停止招收自考生的想法。作为改革者的徐显明为此坦然地承担了来自己方方面面的压力:

  徐显明: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像鲁迅讲的,说一张桌子摆好了,你要动一动它,都可能要流血的,这就说明了改革的艰难性,因为每一项改革实际上是在重新分配利益,原来的利益格局要给打破,失掉利益的人他就会谩骂你,就会攻击你,甚至抵抗你,所以政法大学的这一项改革,我曾经用泰戈尔的一首诗,来做我们这种心迹的表露,说当改革开始的时候,人们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是人们谩骂他,再后来是人们诅咒他,反对他,而再后来,改革者胜利了。

  主持人:《东方之子》—徐显明20060708

  00:00:28:00

  徐显明:先讲的哈工大校长,心理边有一个蓝图一样,我跟我的教职工已经讲过,我们的办学目标和特色,将来就要瞄准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学。从那个学校的名称来看,好像是经济和政治,但是世界是公认的最好的学科是社会学,然后是法学,在日本也有一所,小儿性的大学像一桥。一桥的经济学是全日本工人的最好的,但一般人想不到的是,一桥的数学在日本的评价性质超过了东京大学。所以在一个小的学校里边,完全可以最高尖的这样的学科来。

  00:01:42:00

  记者:您是山东人,口音怎么是南方口音呢?

  徐显明:我也学一个南腔北调。

  记者:就是江浙口音。

  记者:我足迹也是山东,我爷爷到北京,但是我爷爷奶奶姥姥爷爷四个人,三个人都是山东的,只有一个是浙江的,所以我是四分之三的山东血统。我主要是山东人。

  徐显明:你山东什么地方。

  记者:都不太详细。

  徐显明:可能是聊城。

  徐显明:聊城现在出了多少名人。现在健在的还剩…现在有孔繁森,都是你们聊城的。

  00:04:02:00

  徐显明:徐洪刚是河南人。

  00:05:53:00

  徐显明:没有一条主线吗?

  记者:主线就是跟这件事儿有关系。

  徐显明:我反过来,先问你,你怎么评价这个事情?

  记者:我有很多疑问,有很多不明白,因为我们不知道应该招生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想向您请教。

  徐显明:我想听听您的评价。

  记者:您先听听他的评价,因为他是编导。

  00:06:42:00—00:10:(聊天空镜)

  00:11:29:00

  记者:我们先说说招生改革的事儿,你是2001年到政法大学当校长。

  00:11:35:—00:13:20:00(聊天空镜)

  00:13:33:00

  记者:您是2001年到着着政法大学当校长,从那个时候您就想过在招生上进行一些改革,为什么到2006年才能够实现?

  徐显明:这个说法可能不太准确,我们的招生改革应该是从2001年就开始了,只不过今年被人所关注而已,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科为特色的大学,在高等教育特制改革之前的办学格局里边,就是旧的北京政法学院,它主要是面向东北和华北地方招生,1983年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以后,它应该面向全国招生,但是路径以来,或者其他多种原因,使得这个招生格局,一直还保持在原来的基础上,所以校园里边东北地区的学生,和华北地区的学生相对比例比较高,而生源比较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东部,生源的数量并不高,在西北和西南这两个地方,那么政法大学的影响力有,但是没有达到我们的理想的状态。所以这是当时政法大学在生源上的一个显示。

  00:15:07:00

  徐显明:所以从01年开始,我们就调整这个布局。

  记者:您说从2001年就启动了这种改革,为什么到2006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被社会关注的焦点?

  徐显明:社会关注当然是社会的原因,不是政法大学的原因,改革是我们自己再进行着,那么一个大学在确定它的招生的政策的时候,我想有几位的考虑,第一位的考虑还是要挖掘最优秀的生源,招生的本质就是寻找最好的生源,那么第二位的元素是国家的政策严肃,有一些地区是必须倾斜的,像西部地区,那第三个因素是这个地区的传统因素,它在哪一些地区有较高的声望,始终能保持较好的生源,那么最后一位的因素是现实的考虑。这四位统合起来,才能确定一个大学,说它的招生指标下达给哪一个地区,它的数量和比例,政法大学的招生政策也不会违背这个规律。

  00:16:19:00

  记者:您说第一位的就是要找到好的生源,现在按照各省的人口比例的来分配招生的名额,和找到最好的生源之间,没有矛盾吗?

  徐显明:没有任何的矛盾,这就是我们大学的自信,政法大学的质量一直在保持全国的前十位,所以这是政法大学的声望所在,所以我们无论这个质量怎么变化,这个数量怎么变化,我们的声望是不下降的所以我们有充分的自信。

  记者:比方说今年因为这种招生方式的变化,在北京的有十几个学生,如果在去年可能就录取了,在今年就被刷下来,您确定这十几个人,比按照比例增加的其他省的学生水平就差吗?

  00:17:09:00

  徐显明:这十几个学生,你说的这个数量大概不是十几个是二十几个,按照去年我们下达给北京市的招生计划是185人,那么今年我们是160,明年我们还会下降,就是这个最后的这25人,我相信他不是北京最好的学生。

  记者:但是和从其他省按照比例增加的名额增加比呢?

  徐显明:但我相信他们在像一些招生的大省生源质量的大省人口的大省,他们哪怕是第一百名,他的质量也应该是好的。

  记者:在做这种改变的时候,我想您的一个初衷就是要实现公平,怎么论证用这样的方式来招生,就是公平的?

  徐显明:生源质量是大学招生首先要考虑的,但是任何一个大学,他都不要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是对人的另冷的一种银铃,那么这种本质是体现在他的功能上,那么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教育的功能是消除人和陈差别的一种社会手段,所以把教育我们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种不同的教育。古代的教育是一种特权教育,那么近代的教育,被理解为是一种思想的自由活动,而现代的教育就属于具有现代的属性,现代的属性就在于它的社会性。所以消除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要通过教育,所以这就是教育的差别,所以各个大学在实现自己功能的时候,首先不能背离了教育的基本功能,所以在确定他招生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首先是实现他的功能,那么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公正性,作为政法大学,可能是除了生源质量之外,第二位要考虑的。

  00:19:2:00

  记者:就是怎么论证出来按人口的比例,定招生的比例,就一定是公平的呢?

  徐显明:这个公平我想还是用社会上的一句话,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理想,那么在相对公平当中,大家可以做比较,哪一种公平更具有相对性,使更多的人受益,所以我们比较了之后认为,用人口比例的办法,同时在参考每一个省份的生源的数量。以这两个作为基本要素,来确定向每一个省下达的招生计划的指标,是相对公平的。

  记者:您曾经在哪几种选择之间进行过比较?

  徐显明:第一中选择是传统现在,就是按照北京政法学院时代的那个国家计划的划分,那主要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当然北京市我们下达的指标是相对多的,这是一种现在,那么第二种选择就是按照中国政法大学的四年,它应该面向全国,既然是面向全国,面向全国的选择的时候,哪一种是更公平的,这就需要做比较,那么第三种选择就是政法大学有一些固定的生源指向比较好的省份,那么这些省份,我们在不丧失

  优质生源的前提之下,适当地调整这种下达的比例,我想不会改革我们在这些省份里面的声望,所以做了多种选择以后,我们认为按照人口比例,按照考生数量的比例,以这两个作为基本依据,来下达招生的指标,可能是相对公平的。

  00:21:09:00

  记者:按人口比例来招生这个想法,最初您是在什么场合下提出来的?

  徐显明:最初的提出当然是,比现在社会上了解的可能更早,我们在两三年之前就开始考虑,用哪一种办法,更能体现政法大学的特性,政法大学法字为先,那么法是什么,法首先是一种正义,所以法学就是正义之学,而在我们的校训里边,厚德、明发格物,最后两个字是治公,所以公正是政法大学的一种价值选择,我们在所有的教育环节里边,都要体现我们的传统,体现我们的特殊体现我们的校训,所以当我们确定这个校训的时候,事实上在招生问题上的公正性,已经在我们的思考当中。

  记者:您最初是怎么提出来的,在什么场合下提出来的?

  徐显明:我们曾经要求我们招生的部门,要研究,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招生比例,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过大,怎样改变这种过大的比例,而把更多的这些总指标,下达给那些考生数量比较多,而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是从这开始做考量。

  00:22:43:00

  徐显明:我也做过一个比较,当然比较不是以政法大学为例做的比较。北京有两所非常著名的大学,那么有一年下达给河南省的总指标是150人,可是河南省有接近一个亿人口,这样大的一个中国最大的一个省份,所以我算了一下,平均每760万人里头可以获得上这两所大学的机会,但同时我也下算了一下,这两所大学下达给本地的是接近800个指标,所以每一点几万人当中,就有一个上这两所大学的机会,那这样的话,河南是这个当地一比较,他的比例数是七十比左右,像这样一种现实,在中国许多大学可能都存在,但政法大学,我想我们应该率先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学的使命所在。

  记者:这种招生办法出来之后,相信有不少人在疑问,或者否定它,您听到的各种意见当中,您觉得还值得您思考一下的反面的意见有什么?

  00:25:17:00

  徐显明:值得我思考的意见,比如说在中国古代,在宋代就发生过选材的争论,王安石和苏式两个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王安石主张筑路选材就是按路按州来下达这个人才的指标,但是苏式不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主张按照统一的标准来选材,那么这样一场市场在古代在人才选拔上,有没有公正的标准就已经开始了,你像历史性这样的教训,对我们最终选择这种方式,应该有借鉴的意义,在批评的意见里边,我想对我们构成这种颠覆性意见的还不存在,公正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一种价值追求,其他所有的意见都不足以影响到我们对公正的这种追求。

  00:26:23:00

  记者:我想其实其他一些大学的校长,他们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意见对您会有影响吗?

  徐显明:对我没有影响,我对每一所大学表达的意见都表示理解,因为中国所有的大学,在招生问题上各有不同,比如说中国有省部共建的大学,省部共建大学,那么在对这个大学对这个省的贡献里边,一般的大学校长认为,说多下达一些招生的计划,就是对这个省的贡献,所以在这样一个体制当中,他们不现在这种方式应该给予理解,另外从高等教育现在的实力来说,每一个大学都是立足于一个地方,那么融于社区为社区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一个使命,说政法大学最终的改革也没有完全,按照我们所说的人口比例,下达给北京市,我们还是立足于北京,面向北京还是要为北京服务的,所以在比例的比较当中还是相对较高的,还有一些大学是被合并后的大学。被合并的大学,有一些是省属大学,他本来的招生范围,就是他所在的那个省,合并以后,他的招生范围并不发生变化,所以在他的整个招生比例当中,本省的比例相对较高,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政法大学这一个做法,价值的取向上我认为应该具有普遍性,但具体做法上,我不认为各个大学都要向政法大学这样。

  00:28:11:00

  记者:被其他大学的不认同和并不作出同样的尝试,您表示理解,那么政法大学一家大学这样做,所实现的公平又有什么意义呢?

  徐显明:这叫做招生改革的一小步,可能社会公正就会有一大步。

  记者:怎么样的一大步?

  徐显明:就是在招生问题上,大家都认识到了机会均等的重要性,我想希望大学不会在认到这种重要性之后,再继续扩大它的差别,至少这一点,大家已经开始保持警惕。

  记者:另外也有人在揣测,政法大学这样做,会给政法大学带来什么,其实对于大学来讲,一个好的声誉或者在老百姓当中一些比较好的口碑,也是比较好的无形的资本。

  00:29:00:00

  徐显明:对政法大学能够带来什么,我们没有做更多的思考,我们只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政法大学能够带来什么,我们希望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源。能够让大家认可政法大学现在追求的这种社会价值。所以说到这,我还要重复法学的意义,政治学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为了改善对公众利益的管理,经济学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为了改善对成本的管理,法学的本质呢,法学的本质是为了改善对正义的管理,所以这所大学,公平正义是它坚守的永远不变的价值观,我们是在这个价值观的指导之下,来选择我们的改革。所以在政法大学里边,不公正的事情,我们要想办法把它降低到最低,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员工,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恪守正义观,这就是政法大学的传统和价值。

  00:30:24:00

  记者:从目前来看,能不能判断出今年招生的学生质量和往届相比有什么不同?

  徐显明:生源质量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说政法大学它的生源质量使要它的生源质量达到全国的最好,是我们不变的一个追求,近几年的政法大学的生源质量在一步一步地提升,这跟大学的整个变化是有关系的,我们坚守这个原则,我们就会有一流的生源质量,过去我们是在前十位,今后我想我们还会再继续提升。

  记者:这种招生变化的改变,不影响到生源质量的改变吗?

  徐显明:生源质量我想,它改变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一个大学的声誉,在社会的评价当中,通过游行的无形的都存在于人们心里,政法大学的这种政治追求的形象,过去是大家所不了解的,那么现在如果说通过这一个途径,被大家所了解的话,我想这不是一件坏事。

  00:31:41:00

  记者:您这是不是为了树立学校的形象打的一张牌呢?

  徐显明:你这个说法我会不认同,我们没有打任何牌,这个招生改革,我们是在没有告诉任何媒体的情况之下,我不知道怎么被社会所知道,我们的改革都是在悄悄地进行,我们不做任何的掌声,没有任何的这种炒作,外界所有的猜测,我想可能都和政法大学的现实不太符。

  记者:政法大学的现实是什么?

  徐显明:政法大学的现实就是我刚才告诉你的,我们的考量既有传统的,也有我们大学自身的,还有国家政策的,还有我们现实需要的。

  00:31:27:00

  记者:在这个推行这种改革这个招生方式的过程中,您碰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吗?

  徐显明:困难,我似乎没有感到有什么困难,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做就做下来了,不需要什么,没有像你们所想象的那样的了。

  记者:我知道您也是研究法律,研究人权法,这样的去招生,和您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关系大吗?

  徐显明:不光和我的领域大,和这个整个大学的使命是连在一块的,政法大学的使命,就是要推动国家的民族的进步,和法制的昌明,民族法制都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这个大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这样做。

  00:33:26:00

  记者:也是您本人的价值观?

  徐显明:大学的价值观,当然就是我的价值观了。

  记者:大学的价值观就是您本人的价值观?

  徐显明:对。

  记者:如果有一天您不在这个大学当校长了呢?

  徐显明:我还会恪守这个大学留给我的价值观。

  记者:这个人在学术领域的主张,并不一定要在自己的这个工作领域当中去做实验?

  徐显明:这可能还是大家理解的不太一致吧,我想罚虎上者取其中,如果说一个大学没有自己的理想,不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自己的品格,那么这个大学的发展,可能就是过于现实,过于世俗。

  00:34:18:00

  记者:在您自己的经历当中体会过不公正吗?

  徐显明:每个人都会有的体会吧,不光我。

  记者:有什么样的经历吗?

  徐显明: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一些不公正,但是对不公正的态度可能差别是比较大的。

  记者:您以态度什么态度来对待?

  徐显明:我的态度应该是怎样想办法改变它。

  记者:有效果吗?

  徐显明:所以当我不能改变它的的时候,我会叫我的学生去改变它,那么我的学生会和我一块来设计中国最公正的制度。

  记者:现在用这种按照各省人口比例的方式来招生,应该说是在往亲走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最终的最好的结果,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徐显明:我们认准的路肯定是要走下去的并且我们做了充分的研究,第一它如何高教法的规定,第二符合本年度教育部,所指定的招生的相关规程,那么一个大学的招生计划却了以后,往哪一个省份下达多少指标是一个大学自主权利,它只是在自主的范围之内,做一种公正的追求,所以我们还会继续走这一条路。

  00:35:48:00

  记者:那些因为你们改变了招生方式,而增加了招生名额,和减少招生名额不同的省份,对你们有直接的一些反馈吗?

  徐显明:我们不需要听他们的反馈,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听他们的意见,我们就是做我们自己做的事情。

  00:36:16:00

  徐显良:再加上我回答你的问题,我脑子里一直有关信号,会产生些什么?

  记者:太可怕了。

  徐显明:我唯恐对我这个大学产生任何的不利的影响。

  记者:您一直特别话说的特别严。说的特别死。

  徐显明:母亲守护孩子一样,来守护这所大学。

  记者: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徐显明:所以我们里面搞很多和公平正义相关的改革。

  记者:除了这个招生制度改革之外,还有什么和公平正义有关的?

  徐显明:你进政法大学不用交一分钱,但是你要到北大和人大去你都要交钱,这是我进政法大学第二天就推行的一项改革。

  记者:你们的经费是怎么解决的?

  徐显明:我们不在一个层面上,我说的进门。

  记者:您说的停车费啊。

  徐显明:是啊。

  记者:我都惊着了。我还以为。

  徐显明:你像我们过去的老师工作人员,要进校门的话,在我来以前,是要先交钱的,我就问我们的门卫,保卫部门,如果是你的家里,你家里的人进你家,你要不要向他收钱?说不要,你邀请来的客人,要到你家,你要不要先让他交钱,也不要,就这么一个常理,要么是我们的自己的人,我是政法大学的教职工,我进自己的校园,我们要交钱,要么是我们邀请来的人。

  00:38:00:00

  记者:如果您的学校作闹事区,周围就是很多的居民楼,他们发现这不用交钱的话,晚上都把车停到校园里面来了,你有什么办法来制止?

  徐显明:这样的问题真的发生了,我的校区是两个,还有蓟门桥下的一个校区,也真有人把我们当做社会的免费停车场,剩下的就是大学管理,要依靠制度,要保证我们自己的教职工—在我们学校的这种费用的这种制度里面,他是受益者,我不是社会的免费的一块面包,谁都可以来吃的,我首先要对多少教职工创造最好的条件。

  记者:我所理解的公平和您理解的不太一样。比如说什么叫公平,就是 不管是教职工进学校还是校长进学校,大家都收钱叫公平,然后把钱免了叫公平。

  徐显明:我们理解完全不同。你理解那个公平是对待上的公平,是同等条件下的同等对待,它叫公平,那么公平是展示正义的一个分支,首先看它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收钱是不是正义的,如果收钱不是正义的,你再公平你是建立在一个非正义基础上的公平,它也是不公平。

  00:39:37:00

  记者:也许保卫部门会说,这些钱是为了聘请更多的保安来维持学校的秩序?

  徐显明:大学的秩序的维持,其他的费用,所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可以变化我们大学的成本,不需要我们保安去来进行创收,为大学提供这种成本,所有的共同权利,必须为公众服务,这就是一个结构性的正义。那么结构不正义了,在不正义基础上的公平有什么意义,马克思早年说过一句话,说在立法者偏私的情况下,公平的执行法律有意义呢?这就是一个基本原理,你的制度是不是正义,在正义基础上,要设计出实行正义的每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被称作工兵。

  00:40:31:00

  记者:这次招生改革你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立法还是一个执行和操作?

  徐显明:你的问题似乎无法回答,它既不是立法也不是操作,它只是一个大学管理当中一个具体措施,执行这个具体措施,那么里边像分配指标,看上去具有立法的成份,因为它决定着每一个省份资源的多少,但是实质上他是在实行国家的招生政策,所以执行过程当中公正,和立法中的公正比较起来,它其是处在第二位的。

  记者:您刚才说,任何人在生活当中遭受的不平等,但是多数人可能遭受之后,气愤几天就过去了,对于您来讲,这么在乎法律的精神,这么政治,您平等不公正的事情会怎么样?

  徐显明:碰到不公正就要消除这种不公正。

  记者:您碰到过什么样的不公正?

  徐显明:每个人遇到不公正都要去抗争,抗争是他的本能,所以有人写过一本书,叫做《为权利而奋斗》在遇到不公正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要消除这种不校政,最好的消除是从制度上消除,可是我们又不能不面对,大量的现实,说在好的制度在执行当中也会出现不公正,你像资源配置经常是不公正的,那么面对这种不公正的时候,当这种不公正出现的时候,你是一个受众,这个词你是一个受害者,所以您最高的一种愿望,就是从制度上去消除它,在抗争的最后结果,如果能够改变原来的设计,这就是公正的最大的胜利。

  记者: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00:42:40:00

  徐显明: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社会的公正总是一步一步往亲走的我不相信,一个社会在发展,而它的社会价值在到倒退,我们可以理性地来分析整个国家价值的变化,十年前人们谈价值的时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现在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就是公平正义。不需要再让公平为效率让位了,公平终于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

  记者:您说过您和法律结缘和自己小时候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经历有关的,这个经历知道吗?

  徐显明:这个经历是我的经历。

  00:43:50:00

  00:44:00:00

  记者:您希望政法大学在人们的眼中是怎样的大学?

  徐显明:希望大家可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自己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推行三国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还有依法治国,前两个战略的实施,每一所大学都在做自己的贡献,并且各个大学的贡献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想比较而言,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做的贡献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对于第三个战略的实施,政法大学要做的贡献,将超过中国任何一所大学,所以它对中国法制、民主、社会公平正义所做的贡献,是任何一个大学,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这就是我们大学的价值。所以政法大学的使命就是推动民主进步,推动法制昌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希望这就是政法大学的形象。

  00:45:25:00

  徐显明:社会这个体系,现在我都是这样主张的,这个正义的基础叫做结构正义,结构正义就是看你起点平等不平等,如果在是你起点了时候,对人进行身份上的差异,这就被称作结构上正义存在瑕疵,那么第二个层次叫分配上的正义,你的付出和你的所得之间有一个比值关系,分配上的正义如果出了问题的话,还有第三层次叫校正上的正义,可以通过一些补偿性的方式,所以根本的就是制度正义,所以城乡二元结构说到底,是社会主体身份的不公正,那么现在要构建

和谐社会,消除这个二元结构的话,就是要使人们在起点上有一种平等,起点上的平等,比机会上的均等更重要。

  记者:就是在您的日常生活中,举一个以后的例子,就是说毕竟现在还在实行,像实在没有,就把那个收费的再说一下,不提北大清华啊什么的。

  00:47:04:00

  记者: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带故事性的这样的。

  徐显明:这个故事是非常多的,但是要和今天这个内容相吻合,我感觉…司法的人文关怀,像您昨天的说一个盗窃犯,作为父亲的盗窃犯,他是一个盗窃犯罪嫌疑人,但是他又是一个父亲,但是民警执法过程中,既把看成是嫌疑人,又充分关照了他作为的父亲的权利。实际上就是类似的故事,也许是观众他也许看了,他没有听懂定讲的法理,也许他听懂了您的这个故事。

  00:48:06:00

  徐显明:你比如说在一个学生被录取了以后,那么当他入学的时候,学校就会发现,被录取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来自农村的这一个群体,这一个群体,可能有的是自带着入学通知书到校,他的父母没有给他准备分文,他么这就遇到一个受教育的机会,是不是能够重新获得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入学不缴费的话你会失掉这个机会,政法大学是比较早的设计了绿色通道大学,只要你被我学校录取,如果你有钱没钱,我保证你上学,我们在02年就有了以后的制度,所以后来被称作是绿色通道,这就是绿色通道,你先入学入学以后,给你设计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你获得像国家的助学贷款,学校帮你到银行里贷款,另外政法大学每您出1000多万,给学生提供叫做自助式的勤工俭学的机会,所以我们的校务机关里面,我们的各个院部里面有大量的学生在工作,那么这个工作一方面是在锻炼他们的能够,另一方面给他们提供着湘相应的不算太多,但是可以实现自己的这种报酬,这就是农村出身的这种低微分的学生,这种学生不因为在受教育机会上再出现不平等,所以我们尽可能消除那些不平等,这就是制度设计。

  00:50:06:00

  记者:当您推行一个改革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你怎么样面对?

  徐显明: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像鲁迅讲的,说一张桌子摆好了,你要动一动它都可能会流血的,就说明了改革的艰难性,因为每一项改革实际上是重新分配利益,原来的利益格局要打破,失去利益的人他就会谩骂你,攻击你,甚至抵抗你,所以政法大学的这一项改革,我曾经用泰戈尔的一首诗,作我们这种心迹的表露。说当改革开始的时候,人们一开始不理解,后来是人们谩骂他,再后来是人们诅旧他,反对他,而再后来,改革者胜利了。所以我们要有这种心情来对待我们自己推行的改革,只要这个改革我们认准了,它是符合整个社会价值要求的,所以我有一个三言三不言的这个格言,要言顺逆而不言成败,顺着就是符合历史的潮流,如果不如何历史的潮流是逆的它当然要失败了,首先先要看,我们的改革是否符合历史的潮流,那么第二要言是非,是非里边最大的是非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就是公平正义的实现,而不是要研厉害。所以对我个人得厉害,我是不做任何考虑,第三要言万事而不言易俗,我们的改革如果对其他人有借鉴作用,对后世有启发作用,那我们的改革就要推行,而一时的评价不我们的考虑之中。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