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八仙过海多种啤酒争相“走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1:54 大连晚报

  

八仙过海多种啤酒争相“走秀”(图)
八仙过海多种啤酒争相“走秀”

  业内人士认为,各参展企业正借力啤酒节,打破以往区域性销售局面,共同营造啤酒“中国梦”

  ■文/首席记者张晓帆

  ■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中国国际啤酒节第5次亮相大连,大连的夏天因为啤酒节而为世界瞩目。本届国际啤酒节与往年相比,人气更旺。因为,今年的啤酒业借世界杯大火特火了一把,再加上中国啤酒产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全世界都意识到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双重大背景下召开的国际啤酒节,怎能不大赚眼球与钱袋?

  本届国际啤酒节吸引了国内外20余家啤酒集团、百余个啤酒品牌参与,啤酒经销商们八仙过海,使出了浑身解数,无论是前期预热,还是会场布置,亦或现场活动安排,无一不显示出意图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野心。

  每人每年“消化”49瓶啤酒

  来自官方的数字表明:2005年,中国啤酒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千升大关,达到3189万千升;产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销售收入总额近724亿元,利润总额近36亿元。近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布,作为舶来品,啤酒在中国的销量惊人,增长迅速。2005年,中国年人均消费啤酒24.4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26升。以每瓶啤酒500毫升计,就是48.8瓶,近49瓶。这是一个壮观的数字。

  这一组数字对于国内啤酒企业来说,是最有力的“强心剂”。正如一位啤酒参展商所说的:“10年前,中国人喝啤酒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行内有句话,叫‘到青岛喝纯生,来哈尔滨喝哈啤,回到北京喝燕京’。现在变了,不管你想喝什么品牌的啤酒,总能在身边的超市、商场,甚至小卖铺里找得到。”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啤酒行业近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国内啤酒商啤酒节上“大打出手”

  记者从啤酒节组委会了解到,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举办啤酒节,如青岛、哈尔滨、重庆、广州等地,啤酒节举办时间与大连国际啤酒节差前差后。啤酒节的火爆证明这块市场潜力巨大,每年夏季,国内有名的啤酒企业总忙着赶赴一场又一场的啤酒盛宴,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原来区域性销售的局面,最大化地提升品牌的全国效应。

  为参加本届国际啤酒节,青啤、燕京、华润、大雪、哈啤、珠江等国内著名品牌均进行了精心准备。青岛啤酒打出“百年青啤,百年奥运”的主题;华润啤酒则以“勇闯天涯”、“啤酒爱好者合作伙伴”为宣传点,表达挑战自我、亲近自然的勇者风范;大雪集团早从一周前即开始预热,并率先在天津街步行街上举办“大雪之夜”活动,同时伴以几百种风味小吃……除此以外,各家都组织了精彩的文娱节目及各种参与性极强的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光顾展位。

  啤酒节现场上演“百花齐放”

  曾经有位啤酒商形容:一瓶啤酒摔到墙上,留在墙上的是“成本”,流到地上的都是“利润”。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众多外资啤酒企业同样看好了“流淌的利润”。本届大连国际啤酒节上,多个外国著名啤酒品牌现身。朝日、百威、何夫人、英博、威麦、柏龙,这些国外品牌在布展方面所下的功夫不亚于国内企业。特别是德国慕尼黑大篷,乘“慕尼黑啤酒节”之盛名,以其浓郁的异国情调、纯正的德国啤酒及食物的招牌,成为本届啤酒节最大看点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众啤酒经销商不约而同地指出,我国啤酒经济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星海湾巨大的啤酒节现场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看那些五彩缤纷印满啤酒商标的遮阳伞吧,看看那无处不在的广告板、彩虹门、空飘球吧,还有12座标新立异的大型展台,各种精心设计的宣传方式,无一不显示出这个行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众酒商全力打造啤酒“中国梦”

  记者在啤酒节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其中“喜欢喝啤酒”的占到了96%,“每天都喝一点”的有半数左右,喝啤酒不再是男士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女士也加入这一行列。对于大连人来说,盛夏时节,喝啤酒、吃烧烤、品海鲜已经成为第一享受。特别是今年世界杯举行期间,许多市民的不眠之夜里都有啤酒相伴。

  我市啤酒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说,中国可谓世界上啤酒品牌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品牌消失最快的地方。目前,华润、青啤、燕啤、珠啤、哈啤等10大啤酒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已占到60%以上,且呈地域性分布,东北有华润、哈啤,北方有燕京,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中部有金星。

  面对国人对于啤酒日益上升的需求,面对国外品牌跃跃欲试的冲击,国内众啤酒企业均已意识到抢占市场的重要性。有关专家认为,近几年来,区域性销售的局面正被打破,国有著名品牌正在实现全国垄断,而这,正是国内啤酒名牌企业所要实现的“中国梦”。

  图片说明:啤酒节上百家争鸣的场面预示着啤酒行业欣欣向荣的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