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006“新长城寻访活动”昨启程 12个小分队46名志愿者奔赴7州市12个贫困县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9:07 云南日报

  

2006“新长城寻访活动”昨启程12个小分队46名志愿者奔赴7州市12个贫困县区

  帮助贫困准大学生重拾梦想 9岁小志愿者临时加入 晚报记者全程随团采访

  “我的大学,你的爱心。”昨日上午,2006新长城云南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活动出征仪式在昆明举行。46名志愿者组成12个小分队,奔赴我省7个州市、12个贫困县区,探寻那
些参加了今年高考、成绩优秀而又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

  志愿者说出寻找目标

  昨日上午,身着印有寻访标志T恤的几十名志愿者抑制不住即将出发的兴奋心情,开始用摄像机录下出发前的身影,不断互相交流着寻访建议。在接受了队旗后,每个小分队的队长在台上发表了临行感言,这感言也代表着各个小分队此行的目的:寻甸小分队的目标是“努力达成目标,一个都不能少”。也有志愿者表示,希望给要寻找的准大学生“带去一颗爱心,帮助他们重拾梦想”。

  马关小分队一共有5个志愿者,是人数最多的一组。队长是65岁的郭致和,他对记者说:“以后有什么公益活动,一定要记得通知我,别看我年纪大了,身体好着呢!”他的老伴又像往常一样摆弄起了家里的摄像机,忙着记录每一个志愿者的身影。“平时都是一起出门助人,这次因为人数满了,只好让老伴一个人去。不过,我为他准备了些铅笔、笔记本之类的小礼物,送给那些最需要的孩子。”

  9岁志愿者临时加入

  李文迪今年考上厦门大学,母亲李宁红十分高兴。母女俩决定一块儿报名参加寻访,她想让女儿明白帮助别人可以得到快乐的道理。在昨日的出征仪式上,记者发现她还将带上自己9岁的侄女周庭羽一起寻访。“这个孩子非常喜欢电影《茜茜公主》,要吵着买条500元钱的裙子,所以也想带她去吃点苦头。”当记者问她怕不怕苦时,小庭羽显得很勇敢,还认真地做起了自我介绍。

  高二年级的吴楠和刚参加完高考的胡吉吉有点相见恨晚,认识不到两天就成了好朋友。他们将去禄劝寻访,“社会支助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关键还得依靠国家的助学贷款,我们要向他们多宣传国家助学政策。”退休老师黄列宁说,寻访回来后,他要组织队员和队员的家长开一个分享会,谈谈各自的感受,并将讲述给身边的人听。

  随队出发的还有一名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她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刘晨,她将去马关县寻访。刘晨说,要用自己的爱心将社会的温暖传递给贫困学生,要仔细真实地记录贫困学生们生活学习景况,要用自己的心血,让更多的人们关注贫困地区的学生,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帮助这些贫困准大学生。

  寻找最真实的资料

  此次爱心寻访是新长城云南关爱行动的活动之一,由本报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云南省教育厅共同发起。7月10日到7月25日,爱心寻访志愿者招募活动通过本报发起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60多名社会人士致电咨询。最终,新长城云南办公室确定了48名志愿者参加寻访活动,其中有两名志愿者临时有事,提前退出。这些志愿者有退休、在职老师,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士,有私企老板,也有同样优秀的高考生。

  爱心寻访小分队到当地后的主要任务是,寻访已经被录取的2006级优秀特困高考生,开展入户调查了解特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真实情况,为新长城项目资助特困生提供第一手资料。上午11时40分许,本报副总编辑以及一直关心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百老汇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树红、新长城项目部云南办公室副主任霍庆川为志愿者授予寻访团旗。

  出征仪式结束后,志愿者们陆续踏上了征程。本报也派出记者跟踪采访,在此后时间,本报将以记者亲历、连线报道、寻访日记等形式连续推出爱心寻访故事,与读者一起感动在8月的红土高原上。同时,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昆明电视台《街头巷尾》等媒体也将对寻访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谭江华 王维娜秦千茹(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