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宁波青年穿汉服过七夕 玩传统游戏放孔明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2:18 现代金报
宁波青年穿汉服过七夕玩传统游戏放孔明灯(图)

青年女子穿古代汉服过七夕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宁波青年穿汉服过七夕玩传统游戏放孔明灯(图)

仿闺阁女穿针“得巧”


  昨天下午3时,在余姚“天下玉苑”景区,20位金报读者和宁波的汉服爱好者在“月老阁”聚集,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七夕”仪式。

  “一苇渡江”、“穿针引线”……仪式再现了古时汉族少女的闺阁生活,“古为今用”的创意,“时空变换”的手法,为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增添了浓烈的古典韵味。汉服爱好者“水莲花”(网名)带来的几套汉服,也许在此时此地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古之怀想”,被前
来参加此次“七夕”活动的时尚女性们一抢而空。

  晚上7时许,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读者们将手中象征良好祝愿的孔明灯纷纷点燃,放向天际……在读者的视野里,孔明灯如点点星光,冉冉上升……此时,读者的心情也随着星星点点、不断升起的孔明灯欣然舞蹈……

  “亲手放飞孔明灯的感觉太奇特了!它让我们感觉在放飞自己心情,放飞自己的遐想……”读者们兴奋的感觉炽热浓烈。

  时尚女孩 仿古人“一苇渡江”

  “辛龙子”是此次“

七夕”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作为这次活动中为数不多的男汉服爱好者,他充当了活动主持人的角色。为此,他专门收集了大量的汉服资料,并打印成册,分发给参加活动的读者们。仪式上,他用清朗的声音简单介绍完汉服和“七夕”的来历后,活动正式开始了。

  “一苇渡江”

  活动的第一项是“一苇渡江”。过去,“一苇渡江”的传说留给人们的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远古故事,在此次活动上,当人们看到,组织者在脸盆里盛满清水,由美丽可人的女孩将手中的绣花针,轻轻地放在清水上,绣花针若浮在水面上,就称为“得巧”,即预表该美丽女孩有一双天然的“巧手”。若绣花针沉到水里,即预表“输巧”,意思是说,没能得到“织女的真传”。此时,现场的读者才真正揭开了“一苇渡江”这个神奇的谜底。

  “巧手”较量

  活动伊始,几个漂亮的女子就开始了“巧手”的较量。

  其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绣花针虽然很小,纤细且轻盈,但盆内“一汪”柔软的清水,却依然无法承受之“重”。怎样使绣花针浮在水面?“颜色波”(网名)率先开始了大胆尝试,尽管她十分小心翼翼,但绣花针还是义无反顾地沉入了水底。余下的几个女孩见此情景,再也不敢轻易“下针”了。

  “用手搓搓绣花针,让它上面沾点油,这样也许会浮起来吧……”“手不要碰到水,碰到水就有了重量,自然会沉下去的。”女孩们相互支招、相互提醒。

  落日的余晖刺着女孩们的眼睛,女孩的脸上都挂满了汗珠。不知道是因为真的“手不巧”,还是因为没掌握要领,几个女孩都没有成功“得巧”。周围的读者此时也跃跃欲试,纷纷上来尝试。最后,还是在机场工作的钱小姐成功地将绣花针稳稳停在了水面上。“得巧成功!”在场的人们欢呼着。

  手持红线

  仿闺阁女穿针“得巧”

  活动第二项:“穿针引线”。为此,景区已事先准备好了7枚针,并排插在纸板上。“穿针引线”要求每一位女孩子手持红线,一口气将线穿过针孔,穿过的,即预表“得巧”,穿不过的,即预表“输巧”。

  这次,在第一个环节失败的女孩子可铆足了劲,想看看自己到底够不够“巧”了。于是,几个女孩子开始了第二项比试。一口气穿过去是有点困难,但把线穿过针孔,对于女孩子来说应该还是要比把绣花针漂在水上容易得多……“一枚过了,再一枚……”旁边的观众都在为这几个女孩子加油。最后,大家都圆满完成了“穿针引线”。“我们都得巧啦……”几个女孩子开心地大叫。

  美丽心愿 与孔明灯一起升腾

  黄昏时分,正是放灯的好时候。

  在稍作休整后,大家来到了“天下玉苑”的正门———玉石广场。景区已经准备好了40个孔明灯。“大家把心愿写下来,挂在孔明灯上,点燃孔明灯,你的心愿就会随孔明灯升空……”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大家已迫不及待地奔着孔明灯而去。“从来没有亲自放过孔明灯,怎么放啊?”一对年轻情侣拿着孔明灯左看右看,显然这种在古代流行的灯,在现代已经不多见了。

  “把灯油拿出来,洒在灯下方的棉球上,然后点燃,等灯的四周全部被热气膨胀后,松手,孔明灯就会冉冉升起了……”旁边的景区负责人提醒到。

  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第一盏孔明灯被放上了天。这无疑是一种鼓励,大家全部投身于放孔明灯的队伍。有读者不小心烧掉了孔明灯,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因为景区准备了足够的孔明灯给我们的金报读者。“我的灯放上去了。”“我的也放上去了……”所有的读者都将自己的孔明灯放上了天,而此时,天空已经是繁星点点。

  我们的活动也在最后一盏孔明灯冉冉上升后,进入了尾声。

  中国汉服 承载千年文明传统

  金报举行的“七夕”活动,让读者心中装满了兴奋和喜悦。体验文明,回归传统,这种充满远古气息的文化体验,对于读者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在感受新奇的同时,也在体验着文明和传统。

  汉服与文化一脉相承

  “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汉服,现在穿在了自己的身上,真的有种很特殊的感觉,走路、说话,甚至连呼吸都会小心翼翼,也许这就是汉服的文化魅力!”“我从前一点都不了解汉服,因为报名参加了金报的活动,所以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关于汉服的资料。我发现汉服文化历史悠久,意义深远。汉服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服装,它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无处不体现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神奇魅力。我们的各项礼仪、我们的处世为人、我们的“礼仪之邦”称号,都与汉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不要让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遗失了。”

  汉服是中国文化的表象

  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汉服爱好者“水莲花”和“辛龙子”表达了他们的初衷。

  “我们的想法就是让更多的朋友了解汉服,知道我们曾经有这么一种服装,知道汉服才是我们汉族的传统服装,希望大家了解我们中国更深层次的文化。我们是汉族儿女,我们为此而自豪……”

  “这次活动的成功,在于有这么多读者的参与。”“天下玉苑”景区的王林彬副总经理谈到这次“七夕”活动,非常感慨。“我之前对汉服的了解不多,但这个‘七夕’,这些汉服爱好者们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我相信有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之前并不了解汉服的种类,不了解曲裾和襦裙的区别,但相信从现在开始,大家都会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服饰,了解我们的文化。尤其是今天这些参加仪式的汉服爱好者,虽然天热,但他们都坚持穿着汉服完成了整个仪式。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他们对于我们

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通过这次活动,了解汉服,了解汉服背后的文化。我们景区也欢迎广大汉服爱好者来这里做客。”

  汉服文化

  引游客和媒体关注

  昨天的“七夕”活动,因为是首次大型的汉服活动,不仅仅吸引了众多读者和游客,也吸引了众多媒体。

  汉服被一抢而空

  昨天下午,曾经参加我们网络视频的汉服爱好者“水莲花”带来了自己亲手赶做的四套女式汉服,还有两套男式汉服。当大家来到仪式的举行场地———月老阁时,所有女孩子的眼光已经盯牢了汉服。“我想穿汉服,还有吗?”“让我试试汉服吧……”钱小姐和吴小姐是机场的工作人员,在看到我们活动后,马上就报了名。两位时尚的女孩,在穿上汉服后,摇身一变,立刻成为了古时的大家闺秀。为了配合自己的衣服,她们还带来了不同的耳环。“水莲花”带的5套汉服马上被读者抢光,然而,还有爱美的女士恋恋不舍,磨着“水莲花”希望能把她自己的那套让出来。“把你的衣服让给我穿穿吧,我孩子一直想看我穿汉服的样子呢。”“水莲花”磨不过,把自己连夜赶做的唐朝汉服让给了她。等到大家梳妆完毕,月老阁里已经赞声一片。“哇,原来我们古代的衣服也很显身材,穿上去腰身很细……”“摇身一变,都不认识了……”在众人的赞叹中,几位围观者也忍不住叫周围的朋友开始拍照了,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对于她们来说,汉服的魅力更大于酷暑。

  活动现场百人围观

  虽然昨天的天气非常酷热,但是在活动现场,还是不乏慕名而来的游客。其中大部分游客是看到金报后,专门从宁波南站坐车来到天下玉苑的。看到他们一脸的汗,记者真是有点不忍心,将水递给他们后,他们的第一句话不是天热,而是“活动开始了没有?”当听到记者说活动还没开始,他们长吁了一口气,“幸好赶得急。”在月老阁并不大的庭院里,来参礼的读者达到上百人。

  “汉服”不是指“汉朝服饰”,而是指“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汉朝服饰时期只是汉服历史的一个阶段。

  按照汉服复兴者做出的定义,汉服是指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朝,在“华夏-汉”民族主体人群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记者 张海玉 摄影 代茂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