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活化石”出山急救川北傩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4: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头戴无下巴的脸壳,上穿青衣,下穿打绑腿的红裤,手持打神鞭,走叉步、丁字步、猫步,动作夸张、滑稽,有原始舞蹈的粗犷……7月30日,笔者在广元市旺苍县城郊东河镇一出租房院坝里看到,刚从该县偏远的三江镇迁来的川北傩戏第十代传人、被誉为傩戏“活化石”的57岁的民间艺人何元礼,正在给弟子们传授傩戏表演技巧。何元礼告诉笔者,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为抢救“何家班”川北傩戏,使其不致失传,特安排他从乡下迁住县城城郊,加紧排练傩戏,把川北傩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重点项目予以抢救。

  十三岁父亲偷授儿子傩戏

  上世纪初开始,巴中、苍溪、旺苍、南江一带只要提到唱傩戏,人们都知道旺苍三江有个“何家班”。1949年1月,何元礼出生在“何家班”。解放后,傩戏被视为封建迷信遭到禁止,他父亲被迫把从明朝末年祖辈在湖广填四川时就一直传下来的傩戏道具,放在家里牛圈藏起来。1962年,即何元礼13岁那年,年事已高的父亲为了不使傩戏失传,晚上开始偷偷传授何元礼傩戏,他便成了“何家班”傩戏第十代传人。何元礼逐渐掌握了傩戏的全套绝活儿,并将傩戏面具进一步完善,还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使面具可长期保存不褪色。

  技艺精纳入文化遗产抢救

  改革开放后,何元礼在三江镇组织了一个7人的傩戏班子,还靠回忆,把父亲传下的傩戏戏词进行了重新整理,记录、整理出近乎失传的傩戏剧本13本。现在,每遇到节气,他都要组织戏班在三江迎水寺演出。由于何元礼精湛的技艺,“何家班”多次被巴中市、阆中市请去表演。2006年3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专家小组组长、四川大学教授江玉祥带领专家,观看完何家班子傩戏表演后认为,“何家班”傩戏是川北地区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始傩戏,其演出技艺精湛,将其纳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重点项目申报。

  迁城郊紧急抢救“何家班”

  广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副研究员杨荣对“何家班”傩戏进行研究后认为,“何家班”傩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带有极其浓厚的地方色彩,艺术价值难以估量。特别是何元礼保存下来的明代傩戏道具,为研究川北傩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实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日前,旺苍县委宣传部、文化馆召开专题会,提出了将“何家班”傩戏列为文化拳头产品加以保护和开发的发展思路。前几天,该县宣传部、文化馆决定:责成何元礼到县城组建班子,并把傩戏道具五佛冠、玉印、金印、傩戏面具搬到城郊。何元礼搬到城郊后租房住下来,并迅速组建了班子。“现在,我们新的‘何家班’正加紧排练傩戏,希望让傩戏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与世界。”

  新闻辞典

  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傩戏渊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是由驱鬼逐疫的傩舞发展而成的,它的表演较为简单、原始,音乐多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四川人因此把它称作“端公戏”,“师公脸壳戏”,“跳傩傩”,“和合腔”。傩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它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鬼逐疫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各宗族代代沿袭,互不交流,很少受外来艺术影响。 文/图王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