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灾后心理救援不容忽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7:5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7月30日讯(记者杨晓丽 通讯员 吴日明罗佳玲)目前,我省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曹玉萍博士提醒人们,要注意灾后心理救援工作,让人道关怀延伸到受灾者的心灵深处。

  曹玉萍关切地说,眼看自己辛勤劳作起来的幸福家园被冲毁,受灾者们心灵的创伤是不堪言状的。在痛哭、悲恸、无奈之余,在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下,人们都会尽量渐渐减轻
心理负荷。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自我解脱的能力。当环境和情感要求超出了个人的应付能力时,则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理解为一种躯体、心理或行为的不平衡状态,它涉及到躯体、认知和情感等各个方面,这种反应可在洪灾刚一发生时即出现,也可能延迟至洪水发生后数小时、数天、数周甚至数年才发生。通常情况下,这种反应在2至4周内消失,称之为“急性应激反应”,主要可表现在:(1)躯体方面:肌肉震颤,如双手发抖和双腿无力、坐立不安、大量出汗、尿频、轻度头痛或胸痛、睡眠障碍等;(2)认知方面:反复回忆灾害中痛失亲人、痛失家园的悲惨情景,注意力不集中、常无法做决断,如不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不记得常用物品的名称,好像生活在梦中、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或感觉似梦似真、云里雾里,回避社交,与他人交流困难,有时对同一件事情需他人重复多次才能理解;(3)情感方面: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悲伤和沮丧、极易发脾气,有些甚至麻木不仁或否认悲剧的发生。如果这些反应随时光的推移而未见减轻或消失,则称之为“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众多不适体验之所以延续,与水灾所带来的损失、水灾中经历的时间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社会支持情况等等因素均有关系。“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受灾惨景魂牵梦绕,不由自主反复地回忆,剪不断理还乱。有时可出现短暂的“重演”体验。在失去亲人的纪念日里,有时又可出现强烈的情绪体验;(2)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麻木,失去了以往的兴趣爱好,像换了一个人,以往的踌躇满志变得渺茫悲观,喜欢独处,见花落泪、望月生悲;(3)长时间睡眠差、容易激动、易受惊吓。

  曹玉萍认为,对灾区的人们,在及时给予物质援助的同时,心理救援不可忽视。救护工作者可试用以下几种简单方法:(1)倾听:耐心倾听受灾者的哭诉,不时地点头以表示情感上的共鸣。倾诉是一种很好的情感疏泄方式,泪水亦是心灵创伤的清洗剂;(2)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以减轻这种正常情绪反应所带来的负性效应,阻断恶性循环;(3)学会放松:缓慢地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来,放松全身肌肉,可以缓解焦虑情绪;(4)让他们尽可能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和承受痛苦,如上面所说的倾诉,以写信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哀思,高山之颠对亲人的呼喊,积极投身于生产自救中去,等等,均可帮助卸载心理的负荷;(5)对出现应激反应者,尽早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治等等。总之,及时送去心灵的温暖,有助于抚平他们满目疮痍的心灵,尽快让他们恢复往日的笑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