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透视七夕中国情人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1:20 石狮日报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今年恰逢“双夕”,又是“七夕”节日被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年。随着“七夕”中国情人节渐热,我市一些市民的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而另一些现象则值得我们关注。

  石狮七夕婚嫁人数上升

  7月31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也被称作中国情人节。记者于节日当天走上石狮街头观察时发现,和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围绕在甜美巧克力和玫瑰花四周的粉红泡泡式气氛相比,除了季节差异,并无明显不同。

  记者从市民政局得知,截止到31日下午5点30分,已有14对新人登记结婚,有三对新人正在排队等待登记。据相关人士介绍,在闽南的风俗里,7月是闽南的“普渡月”,按照传统习俗是不宜嫁娶的,而今年在七夕登记结婚的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学生购买能力胜过社会青年

  这几天,市区某学校附近几家店铺老板的心情颇佳。一位高档零食铺的老板喜滋滋地向记者透露:每年到这些节日,店里的营业额就会呼啦啦蹿升一两倍甚至更多。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店里那些昂贵礼盒的主要消费者却是附近的高中学生,而且隔壁精品屋和附近花店里,也挤满了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和年轻人,他们成了这些店铺的主要消费者。

  相比之下,那些已经步入社会的青年们就显得实在且内敛得多。相比于送礼物,两人待在一起休息一天或者一起去吃顿饭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选择。对于学生们的情人节消费现象,他们大多持否定态度。在九二路的麦当劳店里,一对踏入社会的青年情侣这样评价以上现象:“他们是来玩玩的,感受这些气氛之类的;而我们是要过日子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心意比价钱重要,实用比花俏的重要。就拿今天来说,最实在的还不就是好好吃顿饭吗?”

  传统文化传承隐忧重重

  传统文化的壳,拿来主义的内核。每到“七夕”,大街小巷的广告海报招贴画上,宣传文字无一例外都喊出了“中国情人节”的名号。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中国”只是修饰,“情人节”才是重点。于是玫瑰、巧克力、烛光咖啡厅,2月14日洋“情人节”的节目无一遗漏的都给搬来了!对他们来说,七夕的意义就在于两人能在一年内把2月14日过上两次。

  在记者访问的七、八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在“七夕”这一天有特别活动计划的却不少,知道七夕具体传说典故的却不多。对于他们来说,七夕的传说是在他们学龄前,老祖母在睡前讲述的古老故事中的一个朦胧的影子。年轻人总是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但有识之士对于文化传承的担忧也随之而来。现在小孩们关注圣诞节超过春节,重视洋情人节胜过七夕。我们不禁要问,传统文化纤细的根,现在到底扎在哪里?(实习记者陈华蕾/文颜华新/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