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和平时期的雷场勇士 记广西某边防团排雷队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3:12 广西新闻网

  

和平时期的雷场勇士记广西某边防团排雷队长(图)

  全副武装陆明顺。郭涛/摄

  

和平时期的雷场勇士记广西某边防团排雷队长(图)

  陆明顺在现场实施教学。郭涛/摄

  2005年11月29日,泰国建筑文府(省)。

  泰国教学扫雷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最高司令部参谋长叻拉上将紧紧握住一名中国军人的手,感激地说:“你把我们30个学员都培训合格,了不起!泰国人民感谢你!”让平均年龄38岁、最大年龄53岁的泰国学员理论和实地排雷成绩都100%优良的这名中国军人,正是广西军区某边防团排雷队长陆明顺。

  “一定要把浸满边民血泪的土地,安全可靠地交给边民”

  陆明顺18岁入伍,当的就是工兵。

  1995年他从徐州工程兵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到任伊始,一则新闻让他心头沉甸甸地痛。说的是某个边境小村落,10位边民聚在一起吃饭,不幸触响一枚地雷,霎那间,10个人剩下了9条腿。短短两年,全村30多名养家糊口的男人相继命丧雷场,村落也成了孤寂的“寡妇村”。

  而类似的惨剧在防区也相继发生。地雷恶魔般地封杀了淳朴边民祥和的生活与互市贸易的美梦,赐予的只有一代更比一代的贫穷。

  血淋淋的雷患,让陆明顺感到一个排雷工程兵莫大的压力。“把浸满边民血泪的土地,安全可靠地交给边民”成了他心灵深处按压不住的呐喊。

  1997年,中越边境第二次大扫雷展开,陆明顺抑制不住兴奋,第一个请缨。他搜排的第一个雷场,位于某哨所附近。“嘟嘟嘟”,探雷器反馈的声音响个不停。直觉告诉他,初上雷场就遇到了“大东西”。陆明顺趴在地上屏住呼吸,轻轻剥开表层的植被,赫然出现一枚锈迹斑斑的地雷。这枚地雷周边和底部都另有地雷,层层叠叠,稍有不慎,必将引起连环爆炸。他细心地剪断一根根铁丝,卸掉每条引信。40分钟后,他拎起大大小小9枚地雷。等走下雷场,脱去防护装具,湿淋淋的迷彩服拧出了哗哗的汗水。

  陆明顺常说,扫雷是没有敌手的战争。工兵的脑袋时刻掖在裤腰带上,一辈子没有一次机会允许你犯一次错误。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儿子出生后的第二天,他急急忙忙赶赴雷场,妻子幽怨的眼神和小儿嗷嗷待哺的模样不时闪现在眼前。战士陈晓磊报告发现雷群,往日都是自己亲自操刀的他,那天竟破天荒地让小陈爆破排除。紧张的小陈拉火时用力过猛,把导火索和雷管一起拔了出来。怕队长责怪和战友嘲笑,已经撤退的小陈返身捡起导火索,乘没有燃尽的短暂时间把它重新插入雷管孔。

  陆明顺见状,迅速冲了过去,揪住小陈,转身就撤。不料小陈又意外被附近的铁丝网钩住。陆明顺心一横,猛然用力,在小陈撕心裂肺的喊声中两人向前一窜。炸药、地雷瞬间爆响,漫天的尘土满满地盖了他们一身,小陈裆部以下血肉模糊。

  “为边民求和平却以战士的流血为代价,我自责极了。直到今天,只要上雷场,只要情况危险,我都一定亲自排除。”陆明顺说。就这样,他与战友并肩战斗,在防区内共开辟雷场500多万平方米,人工排除和诱爆地雷两万余枚,让一度在边境不可一世的地雷变成了“哑巴”,让阴森可怖的魔鬼通道变成康庄坦途,让边民渴望和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昔日望而却步的死亡地带成了今天商贾云集的黄金通道和边贸互市点。

  “历经千辛万苦也要保障把界碑高高立在边境的山头”

  边民需要和平,边境也需要和平,没有边境的大和平,就难有边民的小和平和国家的长期和平。面对寸土寸金、势头强劲的边贸形势,深谙和平辩证法的陆明顺,强烈地感到维护南疆和平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国界廓清。

  1999年12月30日,中越两国政府《陆地边界条约》签订,勘界立碑成为彰显两国维持边境安全、共建友好和平的历史性行动。“哪怕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清障排雷,开辟通道,纵是千辛万苦,也要保障把界碑高高立在边境的山头!”陆明顺在勘界出师会上神情慷慨,话语激昂。

  与繁华的边贸互市点相比,漫长的边境线多半还是原始与荒凉。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成了寻常事。而来自诡计雷、毒蛇、黄蜂、飞蚂蟥的威胁,让他时时刻刻绷紧神经。一次,在开辟通道作业时,一枚地雷被炸药的冲击波震动,飞到了界碑边。战士们建议队长继续爆破予以销毁。但陆明顺坚决不肯,因为爆破会伤及神圣的界碑。在戍边人心中,界碑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是体现边防军人价值和尊严的无言载体,不允许别人破坏,更没有允许自己肆意破坏的权利。他只身前往实施人工排除。被震动过的地雷,其发火装置十分敏感,随时可能爆炸。小心翼翼匍匐前进的陆明顺无意间抬头,发现界碑右侧的蒿草上盘着一条筷子长短的毒蛇竹叶青,可能受炸药气浪刺激,正鼓着脑袋、蓄着力量、吐着长长的信子准备发动攻击。陆明顺脑子一片空白:被它咬中凶多吉少,任它躁动不幸触响地雷也必死无疑。怎么办?机敏的他稳住神儿,静静地伸出右手握持的工兵铲,在离竹叶青10公分处轻轻晃动,在毒蛇蓄势前冲的一刹那,迅速抬臂挑中其腹部将它甩出两米远。

  惊魂未定的陆明顺挪近地雷。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整整伏在地上拨弄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发火装置逐一拆除。草丛上到处都是他淌下的汗水,晶晶发亮。

  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那次雨天开道。当时,他爱人意外患上突发性夜盲症。一边是片刻不能延误的立碑工期,一边是需要抚慰照顾的妻子,抉择的难度不亚于排除一枚最危险的地雷。怎么办?军人的心从来就是用忠诚浇铸而成的,即便是撕破了、揉碎了,片片也是对祖国的忠诚。陆明顺横下心,打电话让年迈的岳母照顾妻子,自己甩开膀子,又战斗在风雨中,短短15天内硬是摸爬着开辟出一条长3500米、宽3米的安全勘界通道,如期在该地段立下界碑,令越方开道的朋友惊叹为奇迹。就这样,陆明顺带着排爆官兵,历时14个月,行程5.3万多公里,在防区内开辟通道1.36万多米,立碑工作区1.6万多平方米,把防区内国境线勘定得清清楚楚,让代表主权的界碑高高挺立在边境山头的最高处。

  17年来,陆明顺矢志雷场,牢记使命求和平,共搜排雷区500多万平方米,人工排除和诱爆地雷两万余枚,培养排雷骨干100余人,钻研快速排雷技巧30余种。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援外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是播撒和平、树立形象的大事”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对饱受雷患折磨的世界人民总是深表同情。2005年9月,中国首批援泰人道主义扫雷工作正式启动。陆明顺作为广州军区惟一一位技术专家义无反顾开赴泰国。

  泰国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情,陆明顺却无暇欣赏,因为横亘在他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地两生、语言不通。援外不仅仅是展现中国军人精湛的排雷技术,更有把技术悉数传给友邻、造福友邦的义务,这也是关系国际形象的大事。陆明顺开始利用点滴时间自学简单的交际泰语,同时苦苦琢磨肢体语言和革新教学技巧。那天,地表温度高达43摄氏度,陆明顺在讲授“十字交叉定位法”排雷时,使出浑身解数仍难以奏效。把课堂搬到室外去!他不顾泰国翻译的好心规劝,在烈日下现地埋雷,并手持探雷器,把耳机戴在泰国学员头上,自己在埋点前后左右一边探扫一边讲解,让学员们根据耳机反馈的声音逐渐掌握地雷埋置的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雷种类型。15分钟轮换一个人,为了有直观的感觉,陆明顺坚持让每名学员都体会了一遍,不管自己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从事排爆的官兵都知道,理论上的成熟无论如何都取代不了实地的操作,不踏进雷场就没有资格奢谈能力。第一次只身扫雷,泰国学员有的只是无边的恐惧。作为实践教学的专家,陆明顺说得最多的就是“跟我来”和“不用怕”。

  他要学员们踏着他的脚印走,趴在他的身边看现场排雷。细心,再细心,在前后历时100天的异域他乡,在饱受雷患折磨的泰国热土上,陆明顺和队友搜排雷区两万平方米,共排除地雷212枚,培养技术骨干30人,使其成为在泰国雷场求和平的“人才酵母”。

  排雷,带来的不仅是生死考验,更给他带来不少发财致富的机会。去年,他去泰国指导排雷,给负责他们行动的总参地雷履约局正团职参谋王力艳很深的印象。

  今年初她自主择业,开了一家国际危险物品进出口公司,热情洋溢地邀请陆明顺去做她下辖的民间排雷队队长,年薪25万元,他谢绝了。同时在泰国进行人道主义扫雷援助的斯洛伐克民间组织看了他的排雷技术后,也要求陆明顺脱下军装,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也谢绝了。这些年来,陆明顺出色地完成了桂林预备役师通信团演习保障、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安检工作保障、协助自治区公安厅实施马山县排爆等军地任务100余次,所协助破案的公安机构,绝大部分都向他抛过“橄榄枝”,但他都丝毫不为所动。

  陆明顺很富吗?家属长期没有工作,老父亲身体状况很糟糕,他比谁都缺钱。面对不解,他坦然一笑:“在血与火的雷场上我摸爬滚打10余年,经常把生死置之度外,安逸生活的诱惑较之生死的考验又能算得了什么牎”是啊,与地雷打了17年交道的丰富经历,难道不就是他用青春书写的人生宣言吗?(周英合 罗文义)编辑:韦怡作者:周英合 罗文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