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挺起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7:27 红网-湖南日报

  

挺起脊梁

  7月22日,耒阳市遥田镇的灾民正在集市选购鸡苗,回家养殖。随着洪水的退去,该镇集市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灾民纷纷前来选购种子和各类农机产品,以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本报记者郭立亮摄

  本报记者 朱章安 匡玉 通讯员 成新平 郑海青

  碧利斯”、“格美”曾肆虐过这片土地,却无奈这些挺直的脊梁。当它们消失在天边的时候,这些脊梁———衡阳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扶起被压在淤泥下的庄稼,清理好倒塌的房屋,填起崩溃的路基,拉通被毁的水渠,来不及抚慰心灵的创伤,来不及休整抗灾疲惫的身体,又奔向了救灾补损、重建美好家园的战场。

  “不悲不怨自己干,不等不靠自己上”

  “不悲不怨自己干,不等不靠自己上。”在7月19日召开的衡阳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徐明华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抗灾救灾当作当前压倒一切的工作来抓,做到农业损失工业补,夏季损失秋季补,灾区损失非灾区补,重灾区尽快恢复生产,轻灾区、未受灾地区加倍努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

  为搞好救灾工作,衡阳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项重大举措———“限时问责制”,对救灾物资发放以及灾区疾病防疫、农作物抢收补种等20余项工作的完成期限做了严格规定;项目不落实、完成任务超期限的,将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一把手”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衡阳各地主动加压,负重奋进。

  这次受灾严重的耒阳市坚定提出,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不变。市里抽调49个单位的干部组成40个工作组,分赴重灾区“对口帮扶”。市财政拨出专款,购买85万公斤晚稻种子,很快免费发到受灾农民手中。

  衡南县由县直机关干部组成的49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县委、县政府还在当地媒体上刊登公告,为灾区农民求购秧苗。大批由兄弟县市区捐献的秧苗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至7月31日,该县已紧急调运晚稻种子30万公斤,组织直播晚稻12万亩;在当地及邻近县市区调剂秧苗补插晚稻10万亩;对来不及补种、改插的稻田,改种其他经济作物8万亩。

  灾情较重的常宁、衡东、衡山、珠晖、蒸湘、石鼓等县市区,纷纷提出不等不靠、负重加压,确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大批县、乡干部奔赴受灾村组,帮助村民抢收抢种。灾情较轻的祁东县、衡阳县、雁峰区、南岳区也提出多挑重担,超额完成各项任务。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衡阳市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共设立灾民安置点400余个,集中安置灾民6万余人,保证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治。全市救灾款物发放实行“一表一卡”制,确保不漏一户一人。目前,全市已下拨救灾应急资金1130万元,发放救灾大米350吨,各类食品和日用品35万余件。市卫生部门组建30余支医疗防疫队奔赴灾区,他们自带干粮,顶着炎炎烈日,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全市共设立灾民看病点390个,出动医疗和防疫人员3500多人次,发放价值138万多元的药品和30余万份卫生防疫知识宣传资料。

  “洪水退了,抗灾救灾的斗志不能退”

  “洪水退了,抗灾救灾的斗志不能退。”这是衡阳人民灾后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将大家的心集合在恢复生产的旗帜下。蒸湘大地的疮痍渐渐抚平,路通水畅;农民种下片片希望,田垅绿了。

  7月17日,洪水刚退,衡东县就组织群众修复水毁设施。全县投入劳力1万多个、机械设备120余台,一个星期内完成渠道干渠清淤380多公里,加固防洪堤11处30多公里,修复电排34处。7月27日,受“格美”影响,上游普降暴雨,米水下游的樊塘村地段河水暴涨,但刚刚修复的两处30多米长的堤坝坚不可摧,把滔滔洪水挡在堤外。当地群众说:“要不是县里及时组织抢修水毁堤坝,我们这次又要遭灾了。”耒阳市遥田镇立新村去年投资10万元修成的近2公里的砂石路被洪水冲毁。7月18日上午,洪水刚退,来不及清洗自家受水淹的家具,四组组长李立清就带领组内村民挑着箢箕、扛着锄头修路。在他们带动下,200多受灾群众纷纷参战。经几天苦战,一条平整的砂石路修复一新。

  天大灾,人大干。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目标,把大家的心拴到了一起,汇聚成一股强大合力。在衡阳灾区,党员干部帮群众,无灾户帮受灾户,轻灾户帮重灾户,成了到处可见的景象。在衡南县冠市镇,就活跃着一支由当地轻灾区8个村的党员和村组骨干200多人组成的义务帮扶队,他们自带干粮、秧苗、工具,帮助重灾村、重灾户抢收早稻、抢插晚稻。衡山县师古乡八里村一位村民有2亩秧苗,有人愿出高价购买,但被他谢绝。他打电话给衡南县委办,委托他们把秧苗捐献给灾区。县委办的同志询问他的姓名时,他说:“能为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高兴,不必留名。”

  在衡东县新塘镇,流传着杨泗桥村党支部书记丁丰生为灾民“讨”秧苗的故事。7月20日,丁丰生看到全村有200多亩秧田被洪水淹死,秧苗紧缺,他心急如焚。7月21日,他徒步来到灾情较轻的珍珠乡寻找秧苗,历时三天三夜,走遍周围10多个村,终于筹集秧苗500多亩。

  “受灾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受灾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面对百年不遇的洪灾,衡阳市各有关部门干部职工勇挑重担,忘我工作,全力投入抗洪救灾、生产自救中。

  衡南县泉溪镇自来水厂建在耒水河边,在洪灾中最先被淹没,全镇居民两天多时间只能靠喝矿泉水度日。洪水刚退,县建设局、县自来水公司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维修设备,24小时就使镇里恢复供水。

  耒阳市在洪灾中电力设施损失严重,10千伏电路倒杆1050基、低压线路倒杆3960基、水淹变压器(含配电装置)154台,被迫停电线路39条,停电户约17万户。抗灾救灾,电力先行。衡阳市、耒阳市两级电力局火速派出600多人的抢修队伍奔赴灾区。炎炎烈日下,抢修队员加班加点立杆、放线。负责查勘线路的共产党员曹碧德、伍清明为争取时间,尽快恢复送电,吃在现场,睡在现场。耒阳市南阳供电所副主任黄飞动手术出院不久,他拖着病体,投入到抢修电力设施的战斗中。新市供电所电工贺洪碧的外公病故、谢从军的妻子临产,仍坚守岗位。7月17日,耒阳城区所有10千伏线路恢复送电。7月20日,耒阳市水毁线路全部恢复供电。

  7月17日上午,洪水稍有回落,衡阳市电信分公司立即全面展开灾后通信恢复工作,他们组织10余个抢修队日夜奋战,抢修被毁的线路和设备。至7月31日,已更换断杆、倒杆1700余根,布放吊线及钢绞线40余公里,更换光缆、电缆50余公里,更换光缆、电缆接头140余个,使洪涝灾害中通信完全中断或受到严重影响的4万户电信用户恢复了正常通信。

  据初步统计,衡阳市目前已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劳力5万多人,60%的水毁设施已得到修复。

  洪水无情人有情。为帮助灾区重建,衡阳市党政军机关干部职工带头捐款捐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衡阳警备区上千名机关干部为灾区捐款19.1万元、衣物3200余件、大米10吨。“为灾区献爱心”的热潮,在衡阳城乡涌动。至7月31日,衡阳市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1400多万元。

  “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是咱们的引路人……”如今,衡阳受灾群众唱着这首当年响遍大江南北的歌,投入生产自救中。对重建美好家园,他们充满了信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