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寻访老区贫困考生 体验艰辛和感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9:11 汉网

  汉网消息 记者夏晶杨枫詹琦滕翔昊

  5名"苦孩子"各获5000元奖学金

  市慈善会昨传出消息,晨报“寻访老区苦孩子”系列报道中出现的罗林等5名优秀贫寒学子,将获得5000元奖学金。

  据了解,此次由市慈善会和加多宝集团联合举办的“王老吉·学子情”资助活动,主要面向全市今年即将进入大学的寒门学子,将从前期社会各界报名和推荐的上百名学子中,最后选出10名学生,每人获5000元奖学金。

  曾报道的新洲区罗林、李娇娇、刘珍、孟庆凯和陈丽,此次都在受助之列。

  

寻访老区贫困考生体验艰辛和感动

  受到资助的罗林和李娇娇笑了

  [江夏] 清华通知书让一家陷入惊慌

  江夏区状元黄鸣,以667分考取清华大学,由于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危险。

  黄鸣老家在江夏区郑店街关山村九组,离就读的江夏一中有30多公里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他手中时,这个贫困的家庭“陷”入了惊慌。

  黄鸣的爸爸黄德军4年前患肾病综合症,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2万元外债。由于病痛,黄德军再也不能外出打工,家里收入来源就是黄鸣的妈妈胡洪玉每日卖点小菜所得。

  前日和昨日,记者和两名体验者一起陪黄鸣生活、劳动。

  黄家陈设非常简单,村民送的12寸黑白电视机和一台老式收音机就是家里全部电器。由于没装有线,电视机只能收3个频道。“没法看,整个屏幕都是雪花点。”胡洪玉说。

  在黄鸣眼里,最吸引他的是那台收音机。由于收音机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他听节目时几乎把脸贴在了上面。黄鸣说,在收音机里,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黄家离江夏城区约15公里,胡洪玉本可以到镇上卖菜,但为多赚点钱,她总把菜挑到城区卖。为节约车费,还一直走去走回。说到这里,一家人已是泪流满面。

  中饭时,记者看到的是一碗豆角和一碗酸菜。为节约开支,黄家几乎不买肉、鱼等荤菜,每天就吃卖剩的菜。他们招呼一起用餐,但好长时间,记者的筷子都停留在半空,落不下去。

  绿豆当成了豆角

  体验者:华师分校大三胡宾吴雪勤

  连续两天和黄鸣一起劳动,我们真是长了眼。

  田埂上,大家被一片绿油油的植物吸引了,它的果实长得像豆角,有淡紫色的,有青绿色的,根根分明,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胡宾毫不犹豫地将青绿色的摘了下来——在他印象中,豆角都是在绿色时成熟。“你摘错了。”黄鸣在一旁看了不住的笑。他把手中淡紫色的“豆角”递过来说:“喏,这才是长熟了的。”

  胡宾一吐舌头,问道:“这样的豆角怎么吃啊?”

  黄鸣更乐了:“这哪是豆角啊,是绿豆!剥开外壳就看见了。”

  在城里,我们可没机会见到“穿着外套”的绿豆。

   [黄陂] 走40公里路给孩子送生活费

  彭亮家在黄陂区木兰乡周家岔偏远的小村,路特别难走,早10时多,到达他家时,他正在田里插秧。

  “亮亮真是吃得苦,书读得好还帮我们干活”,彭亮父母讲起儿子滔滔不绝。彭亮以604分考取武汉大学,哥哥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这让彭家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为让大哥和弟弟顺利读书,3年前,二姐放弃读高中的机会,到广东打工。

  彭家惟一的收入就是务农,但父亲有严重的高血压,一累就会晕倒,母亲的眼睛几乎失明。

  “为节约几块钱车费,爸爸每月给我送生活费都是走路”,彭亮说,从家到学校有40公里,来回就要走上近8个小时。彭亮看着父亲,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们这辈子是苦,只要你们争气什么都值得。看到你和哥哥书读得好,我们浑身都是劲,因为我和你妈妈看到了希望呀!”父亲彭仁和拍着彭亮的肩膀说。

  为孩子上学,老彭找亲戚借遍了钱,现在再也难借了。

  “爸爸,别担心,我和哥哥都可以贷款,哥哥在学校打四份工,我也可以的。”父子俩互相安慰。

  苦,也许是一种财富

  体验者:张雅思湖北工业大学新生

  前天晚上刚下雨,走在泥路上我差点滑倒,鞋子上也积了厚厚的泥巴。

  彭亮家很偏远,都是山间小路,我估计城里的孩子走到他家都会吃不消。

  彭亮,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学生气很浓,他说他爱看书,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我到了他的房间,不由感叹环境实在太糟,很潮湿还有股怪味,一张很破旧的床,还是和弟弟同睡。想想我们,什么都是最好的,比起他,我真感到有些惭愧。

  我们随他一起去摘辣椒和西瓜,放牛、插秧,看似瘦弱的他,干起农活却很厉害。

  环境这么艰苦,彭亮却取得了好成绩,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城里孩子所缺乏的。苦,也许是种财富。

  [蔡甸] 高考那天,她还帮全家人洗衣服

  昨日,当记者来到蔡甸区玉贤镇时,发现张君家还有将近10公里小路,不能走车,只能步行。

  张君带着大家左弯右绕,终于来到村子尽头一座砖房前,张君父亲张明忠走出来迎接大家。

  张君家除一台老式19英寸电视,没别的电器。可张君很少看。因为母亲已失去劳动能力,地里的活全靠张明忠一人做,播种、插秧、施肥、收割。回到家,张明忠总累得直不起腰,张君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高考那天,她还早起洗一家人的衣服……可她没为此荒废学业。

  去年高考,张君考得不理想,她想复读却害怕家里承担不起。张明忠只说了一句话:“闺女,爹就是卖房也要供你读书。”

  一年的复读生活很艰苦。因为要住校,张明忠每月给孩子200元钱,这已是极限。

  今年,张君以566分被武汉理工大录取,而明年,张君的弟弟张超也要参加高考,他的志愿是华中师大。

  “14亩地,一年3000元,我还得到工地上帮人扛沙袋,才能给孩子凑齐学费”,张明忠掰着手指盘算着。

  抢收稻子,一夜无眠

  体验者:王评和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大三学生

  晨报昨日报道了蔡甸区贫困考生李重贤的故事后,当晚,记者和体验者王评和就住在了李重贤家。

  吃过饭,李妈妈开始为王评和张罗睡的地方,怕这个“城里”来的孩子被蚊子咬,就差没把家里所有的蚊香给点上了。

  凌晨1点钟,刚睡着,就被一阵大雨声吵醒,爬起来一看,李重贤兄弟正和母亲在抢收晒在门前的稻子。

  王评和来到屋外,李妈妈赶紧将她往屋里赶:“快进去,淋病了么办!”

  “多个人多个帮手呀。”王评和说。

  稻子如果被淋湿了,就会发霉,李家还指望着靠它卖个好价钱,为李重贤多积攒些学费。

  李家和王评和一筲箕、一筲箕往屋里运稻子,转移了稻子,李妈妈又带着大家把遮雨的毡布盖到柴火顶上。

  忙活完了,记者与王评和已被雨浇了个透湿,看看同样湿漉漉的李重贤,王评和想,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李重贤一家都是这样度过的。

  回到屋里,再躺到床上时,天已经亮了,手机上显示:6点。

  老区生活,等你来体验

  两天过去了,先后7名来自城市的热心学生读者在记者陪同下,跟老区的贫困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生活的贫困没有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阻碍,反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参加此次体验的城市学生都看到了自己身上不具备的东西。

  体验者之一邱璐说,在认识了这些比她还小两三岁的学弟学妹后,她认识到,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一切来得那么理所当然,但这些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却是无法碰及的奢望。

  “原来父母总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难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可通过这次体验,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我会好好珍惜。”

  今起,晨报将继续征集读者,特别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到老区去,到贫困生家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如果您想报名参加,可拨打晨报热线:8577777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