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容县劳务输出助推经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9:26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一亩田刨不出小康生活,穿农装走不上小康之路。”这是被国家列为“全国100个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重点监控县”的容县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形象地描述当初容县人外出打工的口头禅。近年来,该县走出了“订单”培训、“导游”引路、“金凤”还巢的劳务输出的新路子,使劳务输出发展成为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亮点。去年,全县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2.06万人,务工总收入9.52亿元。到今年6月底止,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13.23万人,务工总收入5.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97.57元,同比增长10.47%。

  “订单”培训:

  外出务工人员吃上“定心丸”

  该县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力发展“订单式”输出,确保培训一批、转移一批、致富一批,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让培训的农民吃上“定心丸”。常年与用人的单位签订合同,为农民工寻找对口岗位,还派出专人负责就业推介与就业跟踪服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构建就业网络。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重点开设电脑、策划、财会、毛织、家电维护等技术,所经培训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力与输出合同。目前,经过正规培训的外出人员就业率95%以上,全部安置到喜之郎集团等名牌企业就业。

  “导游”引路:

  民工走出农门“捞世界”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农门就有路!”20世纪90年代初,容县一批青年农民开始了走南闯北、闯荡天下的打工生涯。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可喜效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出务工“领头雁”。该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充分发挥务工人员“领头雁”的“导游”作用,通过亲带亲、友帮友、邻助邻的方式,实现了入厂一个,带动一批,富裕一方的目标。杨村镇东华村罗祖传、欧华娥到深圳毛织厂务工10多年,由于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升为车间管理人员。在她的牵线搭桥下,本村有30多亲朋好友到该厂或附近公司“淘金”。同时,全县各村党支部对流动党员制订了管理制度,支部与党员定期联系,党支部要求每个务工党员每月向支部反馈两条以上务工信息。全县先后有1500多名流动党员向家乡党支部提供了用工信息1.6万多条,帮助2.1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力找到务工岗位。

  “金凤”还巢:

  万名务工能人返乡圆“富梦”

  容县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务大军,他们经过了多年的闯荡,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有了市场眼光,据统计,外出务工者中有1.21万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由昔日的打工仔、打工妹变成了而今拥有几十万或几百万元资产的企业老板。该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回归”家乡创业,把资金、技术带回家乡,还积极构建创业平台,热情为他们提供办证、征地、用电、选址等方便,并在税收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大力扶持。近年来,一只只“金凤凰”飞回来了,开辟了回乡创业增收致富的新天地。杨村镇青年许成学、许成干、许森梅,他们回乡后租用镇粮所仓库当作厂房办起三间毛织厂,成为了全镇的回乡创业典范。到目前为止,全镇民工回乡办起工厂115家,安排就业人员3780多个。两年来,全县外出务工多年后回乡当起小老板的农民有1.12万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