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乞巧节”刮起浓浓民俗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15:4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第二届广州市乞巧文化节昨晚闭幕,6天接待40万人

  本报讯记者李小佳、余颖,通讯员天宣,实习生廖晓娜报道:昨晚,在迎来了40万多观众后,为期6天的2006广州乞巧文化节圆满落幕。

  昨天晚上,天公作美,晚会开始前下了点雨,天气凉爽。天河区珠吉街七夕文化广
场灯火通明,热情的珠村村民把舞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2006广州乞巧文化节闭幕式暨“第二届广州乞巧女儿形象大赛”顺利举行。“天河乞巧女儿形象大赛”、“天河区十大模范夫妻”、本次乞巧节的“最佳乞巧作品奖”在这个晚会上公布最终结果并现场颁奖。最后,广绣《百鸟朝凰》获最佳乞巧作品,而“巧女”冠军则由15号钟维摘走。

  台民俗专家建议“乞巧节”申遗

  此次乞巧文化节,短短6天时间,在城乡结合部的珠村,却吸引了40万多的观众前来观看,多个省市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更有台湾民俗专家、汉服网友也慕名前来观看。

  台湾民俗专家毕黎丽几经周折来到广州,亲临珠村“乞巧节”现场观看了节庆后,感触颇深,希望珠村“乞巧节”力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免落下类似“端午节”文化遗产美名被外人掠取的遗憾。

  广州汉服网友群,身着宽袖、衣襟飘飘的汉服前来珠村观看摆七娘和拜七娘,以特殊方式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致敬。

  最纯粹的民俗文化大受追捧

  珠村此次乞巧文化节以“传承历史、演绎现代”为主题。6天的文化节活动除珠村本村的乞巧民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乞巧儿童书画比赛、乞巧女儿形象大赛、天河区十大模范夫妻评比等一系列的活动。

  然而,在诸多的节目中,最受追捧的仍然还是最纯粹的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如摆七娘、拜七娘、广绣、国画等。在众多的对珠村乞巧节感兴趣的人们心中,由“巧女”精心制作的演绎七夕文化、人物故事的各色手工艺品才是珠村乞巧节的“代言人”。由观众投票选出的最佳乞巧作品《百鸟朝凰》则更能说明问题,这幅广绣作品是由珠村坊间有名“姐弟绣手”完成,画上百鸟无一姿态或色泽相同,堪称一幅经典的广绣作品。

  珠村乞巧文化传承之宝,一批年岁大的“乞巧婆婆”们也受到观众喜爱和关注。她们中多数人几乎终生都在织织绣绣,将乞巧节当成她们生活中如衣食住行那样平常却必不可少的事情。珠村每间祠堂的里进是全宗族妇女平时聚会的场所,老少聚在一起制作七夕物品。而正是在这些聚会中,“乞巧”的民俗传统便通过最朴素、最纯粹的言传身教方式从“乞巧婆婆”处传承给年轻的一代。

  政府投资着力打造文化明珠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流行文化、外来文化对本土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传统面临消亡的危机,迫切需要政府来引导和支持。2005年,天河区政府及时出来引导,将珠村的“摆七娘”活动整合为乞巧文化节,成为天河区三大文化活动品牌之一,已写入天河区十一五规划。今年,政府投入100万元来打造这个文化“月亮”,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使其能够成为体现天河浓厚文化底蕴的亮点,并将乞巧文化村打造成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乞巧节”刮起浓浓民俗风

  图:“乞巧女儿”展示传统魅力本报记者吴万生实习生冯倩妮摄

  

“乞巧节”刮起浓浓民俗风

  图:“乞巧女儿”展示现代风采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