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保洁员打个电话走出5里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08:44 北京日报

  

保洁员打个电话走出5里地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打个电话,走出5里地?这事在如今已平均人手一部手机的北京简直不可思议,但它却是保洁员张连8月1日的亲身经历。

  记者昨天亲自到张先生工作的朝阳区高碑店兴隆家园小区细转了两圈,发现这里仅
有一部公用电话,安装在距离小区西大门一百多米的一个小商店里,由店主负责看管。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都是在这里打电话,倒也方便。但前几天深夜临时有急事要打电话,不巧小店已经关门,近50岁的张先生只好上外面找无人看守的IC卡公用电话亭。出门是高碑店北路,再往北走大约3里地到朝阳路,又往西走了一站来地,他才在一家邮电所前找到一个IC卡电话亭。为打这个电话,他总共走了将近5里地。

  记者发现,在小区南侧马路对面,就有一家电话局大楼,是北京网通公话中心第五区分部。为什么只是一街之隔,找个公用电话会这么困难?

  “现在北京的公用电话亭分布,确实存在不合理,导致有的人找不到公用电话。”五分部经理杨春节向记者道出了一个被人忽略的现象——北京的公用电话亭结构性短缺。据他介绍,全市现有IC卡公用电话亭共3万多个,话机6万多部,总数并不少。但是,这些公用电话亭主要是以前安装的,十几年来一直分布在街道两侧,已随着手机普及日益受冷落。另一方面,在流动人口流量大的新建道路、居民小区、工地、医院等对公用电话需求较大的地点,安装的公用电话亭很少,显得很紧缺。

  从他们内部一份报表上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按老传统分布在街边的IC卡电话,除了部分路段外,大多数都不景气,每月也就是五六十元收入。“但在小区、工地,倒是经常出现排队打公用电话的情景。”杨经理告诉记者,在华贸工地的一部公用电话,一个月话费收入能达到一两千元。

  据介绍,这种结构性的公用电话短缺正越来越突出。目前,北京所有居民小区中,安装的IC卡无人公用电话总数也就在1000部上下,仅占总数的1.7%。张先生也告诉记者,他们小区里的保姆、保洁员加起来有好几百人,老用雇主家电话容易产生矛盾,有时打个私密或者紧急电话,没有无人公用电话确实很不方便。在朝阳北路的博成雅居、罗马嘉园等几个新建成的大型居民区内,记者均未发现公用电话亭。

  “我们会把意见反映给北京总公司,争取能解决目前这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杨经理表示。RJ061本报记者方非摄RJ195

  新闻时评

  通信不便捷也难称宜居

  ■童曙泉

  张先生夜行五里打公用电话,如果发生在1982年9月22日,那应该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因为北京第一部无人看守的投币式公用电话,那天刚在西单北大街安装好。但在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这就不免有点黑色幽默了。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家政协会统计,北京有20万名以上保姆,小区内没有公用电话,他们自然会面临打电话难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用雇主家电话或手机打长途,显然是不现实的。普通市民忘记带手机或手机没电时,离开公用电话也会觉得很不方便。更不用说速递员、送水工了。

  在信息社会,便捷的通讯自然是一个宜居城市应具备的条件。每一个经过、居住在宜居城市的人,都应该享受这一权利。“结构性短缺”,暴露的是应变能力的不足。人的需求与习惯已经变了,我们的服务方式和思路还是原来的。以人为本,改变一下公用电话分布,既方便人们生活,又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增加公司收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RJ061

  新闻链接

  北京的公用电话

  北京最早的公用电话出现于1914年,设在北京电话局内供普通百姓使用,以5分钟计次,通话一次收费1角。1935年,街头公用电话出现,安装木制电话盒子31个,每3分钟收费铜圆20枚,只办理打出电话业务,不办理接听业务。1951年,新的公用电话服务项目“传呼”出现(指有值守人员负责“叫人”),广受欢迎,当年发展至159部。1982年9月22日,西单北大街安装了本市第一部投币式公用电话亭。1989年第一批磁卡式公用电话在长城饭店、建国饭店等十几家饭店和电报大楼、长话大楼营业厅安装。更先进的IC卡公用电话上世纪90年代才成批投入使用,目前达到6万多部,普及率位居全国第一。RJ06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