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千元“绝对” 78岁高工夺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02:30 现代快报

  快报悬赏千元求下联活动进展一周,大奖终于产生啦!经本次活动评委、三位楹联专家反复推敲,最终一致认定,由南京读者苏逢彦所提供的下联“三弯湾口,口口看潮回”与潘中新先生所出上联“千里重山,山山叠日出”最为匹配。

  令评委们颇为诧异的是,这位一举夺魁的苏逢彦先生所学专业并非文科,而是自动化。身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苏老先生已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退休多年,现已78岁高
龄。一些应征者在得知败北后,再听听苏老所对下联,无不心服口服:“姜还是老的辣!”

  专家评点:

  最佳下联

  “打不倒”

  入围作品落选原因评点

  为使广大应征者心服口服,现将评委们对另外10个入围作品的评点意见一一公布如下。

  1.一二三月,月月会亲朋(南京叶安喜)

  评委意见:句中第二字“二”与第四字“月”都为仄声,违反了对联平仄的要求之一,即本句中第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反。此外,末字“朋”为名词,与上联末字“出”的动词词性不一致,也违反了对联的要求。

  2.二公会夕,夕夕和诗多(南京下关苏先生)

  评委意见:将“会”字拆分成“人云”尚可,拆成“二公”就有些牵强了,且与上联“千里重山,山山叠日出”意境无关,属无情对。

  3.几点凡尘,尘尘分小土(南京秦淮区孙先生)

  评委意见:上句不错,下句将“尘”分为“小土”二字,与上联的合字联相对,可以说费了一番心思。可惜的是,上联中合字的位置“山山叠日出”是在第二断句的第一、二、五个字上,而此句的分字“尘尘分小土”则在第一、四、五个字上。上下联的对应不够严谨,因此也存在缺憾。

  4.丽鸟鹂口,口口歌春回(南京夏学冬)

  评委意见:“丽”古语中有成双成对的意思,这里以丽对“千”,虽也可行,但太生僻了。更主要的是,起句“丽鸟鹂口”中第二、第四个字都是仄声,违反了对联平仄要求。

  5.白水泉口,口口响声回(徐州徐先生)

  6.白水泉口,口口清流回(苏州于先生)

  评委意见:对联要求是数字对数字,上联起头为“千”,下联以“白”对千,不合适。而第二、第四字的“水”与“口”又皆为仄声,平仄要求亦不合。

  7.人母每夕,夕夕盼信多(连云港李文全)

  评委意见:全句意思很好,也有味。可惜犯了与第5、第6句完全相同的错误,末字“多”为形容词,与上联末字“出”的动词词性又不同。

  8.水暴瀑口,口口涛声回(江阴周先生)

  评委意见:与5、6、7的不足相同。

  9.雨路露(lou)夕,夕夕繁星多(南京徐扬)

  评委意见:以“繁星”对“叠日”是作者独具匠心处,但“雨”为名词,对上联数词“千”对不上,且有雨则无星,夕为傍晚,星星也不可能多。

  10.一人大口,口口唤春回(南京刘建平)

  评委意见:此联符合了对联六要素中的五大要素,惟有一点做得不够好,即上下联意义要有关联,否则为无情对。此外,一人大口有调侃成分,这么大的口,谁的口?(评委笑称,看到这一联就想到了潘长江)

  最佳下联出来了,首先自然要感谢本次活动评委们公正无私的无偿评述。除了中国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执行会长郭殿崇先生外,还有两位分别是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江苏楹联》杂志副主编袁裕陵先生和林嘉绪先生。

  虽然最终评出的最佳下联撰写人可得到千元大奖,但三位评委是分文不得的,这并未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与严谨性。昨日下午,将最终入围的下联产生后,三位评委共聚一处,将11个下联隐去姓名,一一进行评点。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品味着那个最终被他们确认为最佳下联的“三弯湾口,口口看潮回”,三位专家兴奋得不得了:“这个下联真是太妙了!有了这样一个下联,我们这次征集活动也算圆满成功了!”

  记者对他们的辛劳表示感谢,三位专家笑称,做评委看对联,他们很开心:“看到好对联,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什么时候快报再搞这样的活动,我们还要来当义务评委!”

  末了,郭殿崇老先生又生爱才之心:“那个‘三弯湾口,口口看潮回’是哪位读者写出来的?”记者告知出对者姓名为苏逢彦,郭老又好奇了:“这个名字倒没听说过,能对出这样的好联,这个小伙子功底一定很扎实!”

  评委:看到好对联就是收获

  从9月13日快报一纸报道引来数百应征下联,至昨日仍有数十封来信提供下联,快报此次千元悬赏“千里重山,山山叠日出”征下联活动的参与者,已超过4000人次。专家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这4000余个来电来函中选出入围作品。先对照上联的一些基本要求,选出进入决赛的下联。“只要这个下联全句中,注意到两处汉字的拆合,并且语句连贯表达出一定意义的,都列入入围参奖作品,最终的千元大奖也将从中产生。”

  按照基本要求选出来的入围下联为11条(有内容重复的,以最先打进电话提供下联的读者为准)。专家们历经三堂会审,对下联逐一评点,反复斟酌后终于在昨日下午形成一致意见,即苏逢彦老先生的“三弯湾口,口口看潮回”为最佳下联———完全符合对联的六要素,且意境美好:“每个水流的弯口都形成港湾,而在港湾的边口上,也可见潮起潮落。”尤为绝妙的是那个“看”字,可读成阴平声(平声),也可读成去声(仄)。此外,这个下联也是写景,与上联写山不同的是,它写的是水,这在对联里称“山水对”,两个断句一气呵成,非常棒。“这样一个对联,给他一千块钱也不过分!我们一致认为,这个下联选出来,保证推不倒,砸不烂!”评委团郭殿崇先生评点到此,激动之语不免多了起来。

  【趣联撷英】

  前日郭殿崇先生提供了两个孤联,连日来也有不少读者来电应征,虽然没有奖金提供,大家也都乐在其中。现撷取一二,对照对联的六要素,并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撰者匠心可见,姑且录下,供广大爱好者品评。

  上联一:

  扇底桃花,红染青溪桃叶渡(江苏楹联研究会)

  下联:

  亭中牡丹,香溢西门莫愁湖(淮安韩先生);亭前牡丹,花开所街乌衣巷(南京白下区王先生);枝头桂子,香飘秦淮乌衣巷(南京市吴先生);江边石脸,黑映白下石头城(南京江宁区戚先生)。

  上联二:

  穿制服制服歹徒(郭殿崇先生)

  下联:

  看快报快报新闻(安徽胡加锋)、做领导领导群众(南京江宁区李先生)、买开关开关电器(淮安左传美)、当领导领导下属(南京龙潭监狱韩先生)。快报记者 吴聪灵实习生 陈雪娇

  最佳下联产生,同样为之喜悦的还有上联撰写人潘中新先生。近日来,他一边关注着快报所报道的应征下联内容,一边也在积极参与其他上联的应对活动。因此,几日来这4000多个应征来电中,也有几个是潘先生自己打来,给别人出的对子提供下联的。昨日得知最佳下联已经产生,他也非常高兴:“那真是太好了!明天我要好好看快报,看专家们是怎么评点的。另外我也要多向那位苏逢彦老先生学习。他的下联说的是水,其实我当时得到这个千里重山的上联,正是在海上啊!能通过快报征联活动认识,也是我们的缘分。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拜访他!”快报记者 吴聪灵

  实习生陈雪娇

  潘中新:要去拜访苏逢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