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宝船厂遗址发掘带动周边面貌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03:02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11米长的铁梨木大舵杆、烙着“官”字的木夯、由大到小一字排开的铁制工具……上周,一走进宝船遗址公园,来自瑞典歌德堡号的船长和水手们就被大门右侧文物展厅中100多件明代宝船厂文物深深吸引了,久久不愿离去。“确认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中世纪皇家造船遗址,你说吸引力有多大?”当记者昨天向宝船遗址公园负责人赵志刚问及2004年的考古发掘对公园发展的影响时,赵志刚如此反问记者。可以说,一次考古发掘改变了一片地区的面貌。

  考古发掘成了共同需要

  翻着今年7月刚刚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宝船厂作塘遗址发掘报告》,主持发掘工作的市博副馆长华国荣的思绪又回到了2003年8月……当他第一次来到江边的这块开阔地时,见到的是3个面朝长江的长方形大水塘,周边不是菜地就是违建。虽然当地老百姓世代相传这是郑和造宝船的地方,1957年村民还曾捞出来一根11.07米的明代大舵杆,但这里是否确实是郑和造船的地方、郑和又是如何造船的,这些问题依然是未解之谜。如果能通过考古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将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到来之际最为重要的学术新发现,也是市博对郑和研究的重大贡献。

  和考古专家有着同样愿望的还有宝船公园的建设单位。早在一年前,南京市政府酝酿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建成郑和宝船主题公园,彰显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南京海洋文化。而建设公园的前提是考古发掘证实这些水塘的真实身份。“宝船遗址公园必须尊重历史原貌。”宝船项目部经理姚文宁说。

  共同的需求,让建设单位和文物部门很快达成协议,发掘六号作塘的数十万考古经费很快到位。在拆迁的同时,考古工作者已经在做田野调查了。

  考古成果验明宝船厂正身

  在中国考古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船坞发掘的经验。面对600年来淤积在塘底的3米深淤泥,考古人员决定首次尝试高压水枪清淤法。建设单位立即调来了高压水枪、抽淤设备,并请来了专业河道清淤队伍供考古队调用。在整个考古发掘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双方都协商解决,建设单位充足及时的后勤保障让考古工作及时顺利完成。到2004年7月考古结束时,长度在400米以上、上口宽达44米的巨大明代皇家船坞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出土了包括“魏家琴记”明代造船制尺、两根基本保存完好的舵杆等在内的木、铁、石、砖、棕、陶、瓷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这些文物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这些大水塘确实是当年郑和造宝船之地,而且完全有能力建造史书上记载的44丈4尺长的大号宝船,是名副其实的中世纪世界第一船厂。

  发掘引起联动反应

  考古发掘的成果为宝船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大量文物也充实了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记者看到,市博特地从发掘文物中选择了100多件最具代表性的,拨付给公园建设宝船遗址出土文物博物馆。“考古发掘的结论就是我们的一张大名片。”宝船遗址公园负责人赵志刚说:“我们要把这张文化名片的内涵外延都做足。”

  赵志刚告诉记者,目前围绕着3个作塘建成的只是宝船公园的历史展示区。不久以后,它的正东面将建成一个大型的郑和广场作为纪念区,西边临江的一块将建成体验休闲区。将来,包括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十多个国家风情的“娱人码头”将在长江边闪亮登场。

  得益于此次考古发掘的不仅仅是宝船公园。2003年,当考古人员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里还只是鼓楼区中保村两个生产大队的农家菜地,周边环境脏乱差,是绝对的城郊接合部。而如今,宝船公园周围成了河西房价最贵的高级生活社区,拉动了整个河西经济和城市面貌的进步。“可以说,这是自月牙湖段城墙改造引发城东联动效应之后,南京文物保护促进城市发展的又一个典范。”市文管办主任曹志君说。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编辑雨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