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楚放谈]让爱心之花常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05:45 荆楚网-湖北日报

  赖栋才

  最近,中原某市组织一些城市孩子到贫困乡村去体验贫困,但这些孩子的言行却让人惊诧。乡村一位大姐拿粗瓷碗让大家盛水喝,城里孩子都扭过了头:“这是给人喝的吗?”乡下孩子不懂漫画被称为“土包子”,不知怎么背书包被嘲为“真是农村人”;这些孩子甚至认为:农村人就应该过苦日子……

  平心而论,让城里孩子去体验贫困,是促其珍惜城市生活和培养其爱心的好举措。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体验贫困却变成了嘲笑贫困。笔者认为,这种病象虽然凸现于孩子身上,但值得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反思。

  家长是青少年言行举止的“导航者”;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青少年人格成长的“加油站”;社会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舞台,是青少年道德走向的“风向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对子女过分娇宠溺爱,致使心高气傲、好逸恶劳、嫌贫爱富等不良习性滋生蔓延;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也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因此,改变上述尴尬现象,需要多方面努力。

  据统计,我国的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的28%。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实践证明,国民素质的培育,必须从儿童抓起。我们每个家庭、老师和公民,都应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去影响幼小的心灵,成为青少年心灵的美容师和人格的营养师,教会孩子们认识真善美和假恶丑,使爱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灵生根发芽,让爱心之花开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