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妇女陪儿子读书寸步不离 坐教室外随时待命(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1:15 国际在线

  陪读七年

  从不进教室

  昨日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上课铃响起,王娟赶紧收拾起行囊,匆忙赶回家做菜,“放学前要赶回学校接儿子,除去路上花的时间,做饭时间只有半小时。”王娟说,只有夜自
习儿子不能回家吃饭,她便抽空回家把饭菜送到学校去。

  “即使冬天再冷,我都不去教室,也不去教师办公室,怕干扰儿子的学习和老师的工作。只是偶尔会通过门外的孔偷偷地看上几眼,只要儿子没事,就放心了。”平时,王娟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只干两件事:夏天看报纸,冬天打毛线。如果在走廊里坐太久了,就去校园里面走走散心。

  从小学到初中,胡兰换了数个学校,环境在变,但王娟的生活从不变,说起这简单乏味的生活,她没有一点后悔。

  不过,这也引来了不少学生的异样眼光。王娟说:“由于自己年岁较大,学校的学生以为我是哪个的奶奶,在背后冷嘲热讽,说我每天都在这里坐着,肯定有病。”但是时间一长,王娟也逐渐接受了,学生们也司空见惯,不再取笑。

  老师同学

  对此有褒有贬

  在同学们的眼里,胡兰是个聪明的孩子。据王娟介绍,胡兰在读书前,就识1000个字,1岁开始认字,2岁达到100个。而同学们告诉记者,胡兰平时温文尔雅,爱看书,每天做作业都会坚持到最晚。胡兰的班主任介绍,除了体育,胡兰的各科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三,特别是数学和语文。她称,胡兰初一进校不久,就在学校的安全征文上获得了科幻小说一等奖,到了初二,胡兰还开始写短篇小说。

  对于胡兰如此优异的成绩,多数同学认为这和胡妈妈陪读分不开。初二15班的小钟同学说:“要是我妈妈每天都在教室外面,我上课哪里敢开小差嘛,肯定每节课都很认真,成绩自然就好了。”而和胡兰同班的小黄则说:“对成绩肯定有好处,但是要是我,肯定要疯,这样太压抑,一点自由都没有了,而且感觉自己永远也长不大,什么都需要大人照顾。”

  王娟可是儿子的班主任的老熟人了,她是班主任见得最多的家长。她的举动也使胡兰的班主任非常感动:“现在,觉得王娟好像就是学校的一员,每天都会打个招呼,他们母子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寻常,但是这对母子的每一天又都是那样的不寻常,母亲很称职负责,娃娃很刻苦很争气!”王娟的做法是否对学校的教学产生影响?这位班主任表示:“当然不会,她每天都在教学楼的角落坐着,对我们的教学没有影响,而且还无形中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的压力,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好处。”

  而一位胡兰的任课教师却不太赞同王娟的做法,他认为家长过于操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在他看来,“胡兰本身就是个听话聪明的孩子,如果王娟不在教室外,胡兰的学习成绩也能得到保证,而且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记者就此采访了该校的王校长,她表示学校很支持王娟的做法,她并未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次序,至于王娟是否太“过”,王校长表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关心照顾孩子的权利和自由,谁都无权干涉。

  专家认为

  陪读没好处

  重庆市七中党委书记、市教育专家吴波认为,王娟的做法,对于孩子百害无益。他用了仿生学的例子来进行说明:“鸟兽,总是在后代还没成熟时就放它们飞行、觅食,让它们学会生存,不然就会遭遇灭顶之灾,胡兰总要长大,总要面对社会。”

  吴告诉记者,家长可以照顾,关心孩子,但永远不能替代孩子,王的做法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他建议应让孩子自己面对克服困难,这远比获得一科满分的试卷有意义。

  重庆市心理咨询专家朱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家长担心孩子,望子成龙,可以理解,但剥夺孩子的自由和成长权利这便不可原谅,王娟这样做,完全就是让孩子处于一种被动的状况,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没有好处,“握紧怕死了,放了又怕飞了。”这样做对孩子没好处。

  来源:重庆晚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