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之子: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左芷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20:56 央视《东方时空》
东方之子: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左芷津

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左芷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东方时空》10月10日播出《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左芷津》,以下为节目内容。

  解说:2004年2月5日夜晚,20名中国拾贝者在英国西北部莫克姆湾的突然涨潮中不幸遇难,灾难震惊世界。

  在全球媒体的追光灯下,一个50岁左右的中国男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是来自中国的法医专家,时任公安部刑侦局刑事技术处处长的左芷津。作为莫克姆事件中方调查组的组长,左芷津和他的4名同事抵达英国之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二十个遇难者的身份识别。

  面对海滩拾贝事件所带来的众多猜测和议论,左芷津用流利的英语向世界权威媒体传递着中国警方的调查结论与观点。他的照片被当地英文报刊登上了头版,境外媒体的评价是,他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为中国警察赢得了尊严。

  字幕:

  左芷津 52岁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从警23年

  解说:2005年冬天,北京发生了一起杀人焚尸案件,一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审讯中犯罪嫌疑人拒不承认作案事实,他相信焚尸灭迹之后,警方根本找不到有价值的物证。

  在凶案现场,新刷的墙壁和刚刚铺好的地砖,让勘查人员一筹莫展,如果不能找到相关的物证,凶案将会成为无头悬案。在同事都离开现场之后,左芷津一个人留了下来,因为他始终坚信“没有不留痕迹的现场 ,也没有天衣无缝的伪装”。

  左芷津:要尊重现场,要把每一个现场做深做透,把每个现场都当成是一个小的科研题目认真去做,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解说:经过一夜的仔细勘查,在窗户玻璃上,一个极其细微的痕迹终于被发现了,但是对这个痕迹进行鉴定的难度却很大。

  为此左芷津查阅了大量资料,寻找有关的鉴定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份学术期刊上,左芷津终于发现曾经有一个实验室做过类似的鉴定,于是赶快让技术人员带着检材去请教。两天后鉴定结论出来了。铁证之下,犯罪嫌疑人最终承认了自己杀人焚尸的犯罪事实。

  左芷津:我们就是惩恶扬善,就是要动用我们一切我们可以动用的资源,调动一切我们可以调动的手段,把证据穷尽.

  解说:然而左芷津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要求技术人员举一反三,如今,这类鉴定对于北京的刑事技术部门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199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的左芷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民警察,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副总队长了,但是平均每年勘查现场仍然高达100多次。罪案现场和实验室因此成为了左队长的“办公室”。

  从1983年从警开始,左芷津先后参与调查了“西安6.6空难”,“北京王府井驾车伤人案”等多起重大案件,在与国际刑警组织同行的并肩工作过程中,左芷津“学者警官”的睿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警察所代表的是国家执法者的形象。

  在左芷津办公桌上的计算机内,至今仍保留着一张从报纸上扫描下来的新闻图片,新闻标题醒目而且刺眼。

  左芷津:大概在去年,在北京城里发现了一个尸体。当时报纸上报道说老百姓指着警察扔的手套说,警察刚刚来过。我看了这个以后,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应该发生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个事反映了我们警察专业水平够不够,反映了我们职业化程度高不高。

  解说:看到报纸的当天,左芷津就把各区县刑事技术部门的负责人紧急召集在了一起,进行了通报。

  左芷津:我觉得警察我们这支队伍要走向文明的这个路上去,要显示警察是非常文明的一支队伍,我看了这以后给我的刺激非常大,我觉得这个事太不应该了。

  朱翔(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技术处处长) :我跟他认识已经可以说二十年了,一直都是很融洽的,说话也都是和颜悦色的,但那次真是在会上,我是第一次见他发那么大脾气。

  解说:会后的左芷津彻夜未眠,他连夜起草了一份题目为《文明勘查现场 妥善处置现场勘查废弃物的规定》,作为我国公安机关第一份现场勘查领域的规范性文件,2005年6月1号开始在首都刑警队伍中试行。

  此后每到现场,左芷津又多了一件事情,就是留意勘察人员在现场时的行为举止,而他自己也会身体力行,一次两次三次,他的行动慢慢改变了周围同志的工作习惯。

  左芷津:我觉得展现给世人看的应该是我们非常出色的专业能力,是文明的形象,是充满了智慧的这么一种形象,是对人很亲善的这么一种形象,我追求的就是这个。

  马振川(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左芷津是我们首都五万名公安干警当中的佼佼者。在他身上体现是带有时代特征的这样一个优秀的刑(侦)技(术)专家。把首都警察定位在国际警界当中领先,用这样当作一个标准去追求,已经足以说明他是一种超前的,是一种现代的,是一种标志性的现代刑警。

  解说:2006年9月8日,星期五,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居民楼内发生一起命案,对于北京市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左芷津来说,这个周末的夜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