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宁夏同心“龙骨”被盗采 中药厂是最大买家(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10:51 国际在线

  同心龙骨的畸形存在

  丁家塘镇金家井村73岁的老人金兆贵回忆,他从30岁(1962年)开始挖龙骨,那时候挖龙骨已经很普遍。人们在农忙之余收集到的龙骨,只能统一到县里的药材收购站交售,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没有其他的销售渠道,龙骨在10余年间的价格波动不大。

  从1977年开始,本地的少数村民开始转变身份,由最初的采掘者变成初级龙骨贩子。龙骨贩子的介入激起了龙骨价格的大幅上涨,在贩子与政府指定收购站、贩子与贩子之间引发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不能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政府指定收购站被逐渐淘汰出局,龙骨收购几乎为民间龙骨贩子所垄断。在龙骨的流通过程中,龙骨产区农民不仅是龙骨的采掘者,同时他们也充当了初级“供应商”的角色。通常情况下,龙骨从出土到进入流通环节的第一次交易,发生在具有上述双重身份的农民与当地的“坐地”老板或者“游贩”之间。“坐地”老板往往由当地少数经济实力比较好的农民构成。

  在同心县城,比“坐地”老板和“游贩”高一个层次的“大老板”,大有人在。经济实力更为雄厚的这部分龙骨贩子,拥有的龙骨种类及数量,在许多时候都大大超过了文物管理部门的收藏量。本报记者曾在同心县城一名“大老板”家中见识过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截长约30厘米的不知名化石。藏在杂物间一个角落里的那具犀牛头骨化石,上下颌合在一起,头骨整体基本完好,它的珍贵性已经超过了同心文管所收藏的那具只有一半的犀牛化石。

  诸如此类令文物管理部门尴尬的现象,早已经不是秘密。同心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此间就颇为难堪地告诉记者,同心县的大部分龙骨老。‘;板,文管所的人基本都认识,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文管部门甚至不得不从这些人手里征集龙骨。

  在县城专门从事龙骨交易的“大老板”们,大多都设有专门的龙骨仓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龙骨交易虽然已经完全公开化,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警惕,龙骨仓库和居所分离便是一个证明。

  同心龙骨最终流向了中药市场和科研单位,这一现象加剧了龙骨身份的戏剧性变化。在同心龙骨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中药厂家充当了终端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少部分比较完整的具有考古价值的龙骨被科研单位买走。经历了非法盗采、辗转走私后的同心龙骨,俨然以合法的身份出现在药材店的柜台和科研单位的展台上。

  同心龙骨自从1952年被确定为化石至今,除了出于科考需要在上世纪末有过一次小规模的合法试采外,当地任何行政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未组织过合法的采掘。由此可以断定,过去的几十年间,出现在全国中药市场上和科研单位的同心龙骨,几乎全部是“私货”。

  “同心已经没有龙骨了”

  业界有猜测,同心龙骨为药材部门所热衷,最初源于龙骨产区老百姓偶然的发现。人们发现,那些被洪水冲刷出来的动物骸骨具有非常好的止血效果。待到药材部门了解到这个消息后,龙骨的更多功效被发掘了出来。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上世纪80年代中药市场放开后民间持续不断的盗采狂潮。

  面对紊乱的龙骨交易对化石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流失严重的趋势,1985年,同心县文物管理部门第一次大张旗鼓地采取了龙骨保护措施:制作了24块保护标示牌,分别竖立在24个已经发现龙骨的化石点。

  但这个举措除了给人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幽默感觉,所起到的效果实在是微乎其微。在想方设法谋求生路的众多贫困农民和日渐壮大的龙骨贩子队伍之间,供求关系依然暗流涌动。而且,据说那24块保护标示牌在不久之后,就被当地百姓砸掉了。

  14年后的1999年,香港媒体对同心龙骨严重流失现象的曝光,促成了同心县有关部门的又一次行动。承受着巨大社会舆论压力的同心县,不得不采取封堵和炸毁洞口的办法,来试图遏止泛滥的盗采趋势。

  结果可想而知,在长达15公里、宽3公里的龙骨产区,封堵和炸毁洞口都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时至今日,这条供求链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同心龙骨的资源已经不多了。

  据当地媒体公布的数据,自从1977年以来,同心龙骨每年约有20万公斤出土,几十年来,已有数百万公斤同心龙骨被贩卖到全国绝大部分省区。

  “同心人已经不挖龙骨了,同心已经没有龙骨了。”17日上午,本报记者与同心县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联系采访事宜时,这位部长如是说。

  同心龙骨已经不多了,这在官方和民间都已经成为共同的认识。记者在同心县纪家乡丁家二沟村和丁塘镇金家井村等地走访时,确实发现所看到的数十口龙骨洞里都没有新近采挖的迹象。按照来自民间的说法,同心人并没有因为龙骨不多了而停止盗采,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把目光放到了与宁夏相邻的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等龙骨产地。在长达几十年的采掘实践中总结出丰富采掘经验的这些贫困人民,已经开始向前述龙骨产区转移,依靠自己的技术为当地的“老板”打工。

  文管所所长的忧思

  同心龙骨曾经创造了两个第一:国内第一枚比较可靠的上猿人牙齿化石和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板齿象化石骨架。

  在两个“第一”的光环之下,同心龙骨还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据介绍,世界各地发现的中新世的古代哺乳动物化石,同心全部都有,而且同心出土的一些古生物化石,人类目前还没有透析其种属。

  同心县现任文管所所长、26岁的顾永存为这一切骄傲,同时,他也为同心龙骨的处境和数以万计的贫困百姓忧伤。

  “千万年前,这里曾经是古代生物的乐园,但是现在,这里的高级动物——人,却要依靠动物遗留的尸骨生存!”顾永存满腔悲悯地说。

  顾永存同情那些挣扎在恶劣环境里的人们,他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龙骨的盗采和资源的破坏,都因贫穷和恶劣的环境而起。但他无法理解人们的短视。

  “老百姓不会看得那么远,他们也不会那样去想。”顾永存像是在自言自语。接下来,他开始阐述他想到的——越是盗采,植被和地质环境的破坏越严重;植被和地质环境越被破坏,越是干旱缺水;越干旱缺水,地里越种不出庄稼;庄稼越是种不出来,越穷;越穷,越是盗采……

  如此循环往复,因为干旱缺水导致贫穷、由贫穷引出的盗采龙骨现象,无异于老百姓自己为自己掘下墓穴。

  人们在盗采龙骨的过程中频繁产生的死亡事故,给顾永存造成很大的刺激。顾永存担忧,一旦盗采现象恶性循环下去,盗采龙骨的人们面临的安全隐患将越来越严重。

  鉴于对人们生活和文物保护的思考,一个不失浪漫色彩的想法总在顾永存的脑海里萦绕:如果有一天,外地资本愿意进入,与同心共同利用龙骨资源开发旅游业,老百姓就可以依靠这个产业基本养活自己。

  “开个小馆子,开家小旅馆,卖点土特产,也可以生活了。有了吃的,谁还想去地底下挖龙骨?谁不怕死?”顾永存说。一旦憧憬中的这幅构图成为了现实,顾永存认为,文物的保护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简单多了。(《民主与法制时报》见习记者 王琪 发自宁夏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该条新闻,须注名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