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调查“学生书包”之五学校“开发资源”家长“背上书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2:43 大连晚报

  

调查“学生书包”之五学校“开发资源”家长“背上书包”(图)
调查“学生书包”之五学校“开发资源”家长“背上书包”

  ■文/图首席记者张晓帆

  ■实习生杨晓佩

  几天前,我市一所初中召开全校运动会,“学校门前拱门、气球,一个接着一个。每个班级的前面也都装点着各种气球、拱门,那场面很有气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公司在开运动会。”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不少拱形门上写着“某年某班祝贺大会圆满成功”的字样,“一个拱形门一天租金几百元,学生哪有这样的实力?全是家长们的‘贡献’!”

  记者在对“学生书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孩子们背不动大书包,将其交由父母背负的同时,另一种“书包”也转嫁到父母的身上了。某些来自学校和老师的要求让家长很为难,甚至很尴尬。

  68个气球愁坏家长

  “为了参加运动会,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每人手里举两个气球,儿子把这个任务领了回来。”家长孟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争强好胜,听到老师说“谁能帮咱班解决这个难题”时,立刻就举起了手,根本不考虑父母有没有门路。结果害得她发愁了好几天,“68个气球花不了多少钱,可到哪里充氢气?质量能保证吗?这可是儿子老师交代的任务,不容搞砸!”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孟女士发动各种社会关系,总算辗转找到一位开礼仪公司的朋友,由他帮忙解决了难题。

  “我回家跟儿子说,以后领任务要跟妈妈先商量。”孟女士表示,虽然任务是儿子自觉领取的,可她一直在想,不管此事落到哪个家长身上,都有一个“如果班级自己无力解决,到底有没有必要这样做”的问题。

  记者采访发现,与孟女士有类似经历的家长还真不少。在广告公司工作的贺先生经常被女儿班主任要求做板报、编班报,甚至写过小剧目;做建筑的冯先生曾多次被要求为学校出车,甚至粉刷操场围墙、铺设方砖;在旅行社工作的王先生曾安排儿子所在班级全体学生出外游玩……

  接到任务家长心态很矛盾

  面对这些“任务”,家长的心态很矛盾。有人主动,有人心里不情愿,但最终都乖乖完成了。“现在的学校很不容易,经费有限,又要改善硬件,有能耐的家长帮一下,也是应该的。”做建筑的冯先生表示,他女儿所在的学校比较偏僻,硬件差,操场院墙破破烂烂,学校拿了一部分钱,他又支援了一些,维修了围墙。“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挺高兴。”冯先生惟一的担心是学校上下会因为他的贡献对女儿特殊照顾,“我不希望女儿有优越感,这对成长不利。”

  与冯先生不同,大部分家长对老师交代的任务有抵触情绪。赵奶奶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开学时,孙子的班主任将本学期班级需要的用具列在黑板上,让大家举手认领。“有拖布、黑板擦、抹布、小桶等等,孙子认了个拖布回来。”节俭的赵奶奶不舍得买现成的,就自己动手扎。撕了一件秋衣,忙活一天,总算扎成了。第二天晚上,孙子回家说了句“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老太太却没好气地说“谁表扬我”?

  能力有限才发挥家长作用

  一位姓刘的母亲谈了自己几年来为女儿班级做贡献的经验:孩子刚入学时,班主任说要打扮教室,让家长支援盆花;新学期开学时,要家长到学校支援清扫卫生;元旦联欢会时,家长要支援装扮教室的彩带、头饰等材料;女儿上初一了,被“借”到某企业运动会里举牌子,她与丈夫又到处借服装……“这些事情中,有的属于我们可以做到的,有的就有些为难了。”刘女士表示,她曾跟别的家长交流过,发现一些“有头有脸”的家长做的“贡献”更多。

  “学校之间、班级之间都有个竞争,这种竞争还挺激烈。而学校与班级的能力又有限,我们只能开发家长资源了。”我市某初中教师“实话实说”。她表示,班主任对于学生家长的职业及职务心里都有笔账,在需要的时候只能动用这层关系了。“我们也不想,但有些事情确实是我们解决不了的,家长为学校、为班级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她表示,这些任务都是采取自愿的形式,“我们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公平的。至于那些有特殊贡献的,给点关照也是应该的。”

  开发家长资源不能变味

  将家长纳入教育体系,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这是“开发家长资源”本来的定义。但现在的一些做法却使之变味,某些时候,家长甚至成了教育的“物质资源”提供者。对此,辽师大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指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那些举手之劳就可以做的事情,在家长情愿的基础上,应该属于“可做”范围。但是对于那些利用家长的权力,要求其为学校或班级做事的,恐怕会置家长于尴尬的境地。“家长的心理可以理解:不做,怕孩子受委屈;做了,孩子就会得点照顾。”这里的“做贡献”与“助学”有本质上的区别,并不合乎教育精神的要求。

  另外一个恶劣后果就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若他们从小就明白了权力与金钱的另类效用,就会一边享用父母“做贡献”带来的“荣誉”,一边滋生优越感与变异的权钱观,这对下一代的培养极为不利。

  图片说明:面对孩子领回的种种任务,家长往往感觉无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