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20年救起21名落水者 被举报救人后索酬(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9:35 国际在线

  举报一:救王保利还有别人?

  据老A讲,救王保利的当晚,第一个发现王保利落水的并不是杨仓绪,而是另外一村民蔡某,当时赶来参与救人的村民有四五位,杨仓绪也并没有下水,只是用竹竿和绳子把人救上来的。记者找到了蔡某,他表示是自己半夜起来听到微弱的呼救声的,后来杨仓绪才出来,杨仓绪是救人了,但他也参与了,给王保利揉了半天的手心脚心,他认为杨仓绪不应该
说是他一个人救的王保利。

  针对此,杨仓绪称对方是捏造事实,他说是他们一家3口把人从水里救上来的,当把王保利搬到家里的热炕上后,才有村民赶来帮忙。至于说他没有下水的说法,杨觉得更是无稽之谈,“王保利都冻僵了,我不下水,他能把绳子套到自己身上?”

  王保利康复后,如今又在宝鸡开出租车。据他讲,当时为了感谢杨仓绪,他还准备给杨送几千元感谢费,但杨仓绪说:“你都遭难了,我咋还还忍心要你的钱?”现在,王保利每年春节都要带点东西去把杨仓绪看望一下,以感谢救命之恩。

  举报二:扣摩托索取报酬?

  老A举报信中提到的另外一件事情是,杨仓绪救人后,习惯向别人索要报酬。老A详细列举了一些被救人被索要报酬的情况。连日来,记者逐一核实,但要么是找不到人,要么是当事人不愿意露面,大部分都核实不了,但老A打保票说“我说的件件可以查证。”

  针对反映的杨仓绪救起附近一小学校长后,扣住人家落水的摩托车索要报酬一事。10月20日上午,经过多次寻找,记者找到了这名中间人,他说当时在产东村的另外一家人屋内,好几个人在场,他将500元给了杨仓绪,“本来就是个破摩托,值不了几个钱,但人家提出来了,再说也的确救了人,给就给了吧!”

  同样,杨仓绪坚决否认了向对方索取报酬一事,“我没有拿过这个校长一分钱!”

  救人者说

  这是举报人诬蔑我

  产东村党支部书记杨红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产东村这里的特殊情况,村里人有救人的传统,杨仓绪是比较典型的而已,现在“出名”了,村里人便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些说法纯粹是嫉妒眼红,认为大家都救人了,干嘛他

  就成了英雄。但有些事情,也不是压根没有根据的,关于杨仓绪收了人家被救人报酬的事,“可能有吧,有些事情不好说……”

  举报人老A说,他和杨仓绪并没有什么仇恨,平时也是乡里乡亲来往着,他不愿意把名字公开在报纸上,就是担心一个村的人以后不好相处。他还要求记者对他举报信中提到的所有知情人,采访见报时都要“化名保密”,理由还是“乡里乡亲”。对于他的举报信中还反映杨仓绪与人打架等与救人无关的“个人品德”问题,他认为那是说明杨仓绪不够“英雄”条件的理由。他说,他的举报信已经发往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很多媒体及相关单位,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真实的杨仓绪”。

  对无法核实的“问题”以及“个人品德”问题,记者向杨仓绪核实时,他显得特别气愤,多次从沙发里弹跳起来,不断地指责、发誓,他认为举报信中反映的所有问题都是无中生有的,他说有时候被救的人给条烟给瓶酒那是人之常情,但现在因为他成了英雄而让别人嫉妒眼红,拿这些事情说事,大肆诬蔑他。

  记者手记

  草根“英雄”更需要社会宽容

  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是晚上9时30分。杨仓绪又打来电话,他说他刚刚把一车煤炭下完,还没有吃饭,想了解一下我最新的调查情况。这是在对他的采访过程中,我接到他的第三个类似的电话。

  杨仓绪紧张,也累。他为成为英雄后被人到处举报而紧张,尽管他认为都是诬蔑;他为自己忽然之间成为“英雄”而被人以英雄的“标准”要求而累。紧张加上累,迫使他想尽快地得到一个定论的答案,然后他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因为他也知道,“英雄”称号并不能改变他目前的生活。

  杨仓绪是退伍军人,如今一边务农,一边在引渭渠边开着一个小店。由于他自幼学习过工笔画,现在在他的店内,不光有正常的业务“卖煤炭”、“划玻璃”,他还能为别人画像搞装潢挣点钱。但是,他一家人的生活仍然过得非常紧巴,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家电。别人送的锦旗和媒体对他的报道,一家人倒是特别珍惜,将其悬挂在店内显眼的位置,顾客一进门,就知道这家主人是“救人英雄”,而陡生敬意。

  他寒夜从水中救人,是事实;他在别人的嘲笑声里追着“尸体”去捞,也是事实。这些事实,是救人之命,如果把人的至高无上的生命和他收取的几条烟、几瓶酒、几百元钱放在一起相比,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对比,其实与他成名以后,大家把他的缺点和“英雄的标准”放到一起比较一样,同样具有意料中的尴尬效果。

  曾采访过他的一名记者说,世界上没有“完人”,老杨更不可能是,在媒体报道他之前,他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只是过着维持生计的日子,他有属于他那个阶层的人的特征,本质憨厚、计较得失而略带功利心。现在有人举报他收了被救者的钱,这是从普遍的、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英雄”应该是大公无私,甚至是活在真空中的,这对老杨来说,无疑是相当苛刻的。

  杨所处的阶层,民间称为“草根”,这个群体里一旦曝出“英雄”人物,其身上的缺点便会立即被无限放大,他们的缺点和所做的正义之事放在一起,立即便显得不协调———这即是源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先进人物”的高标准“定义”,就如前几年的反扒“英雄”刘孝雨,讨薪“英雄”孙武胜,维权“英雄”吕福山等。无一例外,这些人物在“成名”之后,都相继遭遇到了类似的非议、质问和道德考量。

  但是,最终,我们永远不能否认,正是这些来自草根社会的“英雄”,在某个时候,在没有任何“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他们自觉地以原生态的行动方式维护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尊严。正因为这种“自觉”,正因为这种“原生态”,才显出了“英雄”人物的真实的一面,因为“真实”,才更值得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人,去尊重他们,去理解并宽容他们———否则,我们真的要到真空中去寻找“感动我们的人”了。(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谢正罡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