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王咏梅 我在拯救我们的哈尼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0:10 云南日报

  核心速读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乡宣德村是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那里的哈尼族布都支系占到全村人口总数的62%。正因如此,那里一直保存着许多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酒歌、茶歌开始被人淡忘,这也意味着一些优秀的哈尼文化正走向消亡……作为哈尼族儿女、作为一名村委会支书,王咏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副拯救哈尼族文化和带领哈尼乡亲致富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肩上。

  致力拯救哈尼文化

  今年32岁的王咏梅是地道的哈尼族,她的哈尼族名字叫好尼扶色饶咪,“翻译成汉语就是漂亮的哈尼小孩。”她说。认识她是在日前普洱县召开的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因为拯救哈尼文化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她前来接受政府给予的表彰。

  拯救哈尼传统文化,这还得从1999年说起。那年,王咏梅进入拥有17个小组、3000多人口的宣德村村委会。“当时的村委会的一些领导就提出要拯救了,到了2004年,我当支书的时候,认为不能再等了,就开始拯救我们的哈尼文化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一些东西开始面临失传,比如众多的茶歌、酒歌,一些习俗也开始在简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连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没有了,以后发展经济都是很困难的,其实传统文化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我们要利用好。”说干就干,王咏梅实施计划。“17个小组中,哈尼族布都人比例很大,有11个小组和其他民族混居,6个小组全部是布都人,这6个小组到现在都跑完了。”

  这条路走得很辛苦

  会遇到许多困难,这王咏梅早有心理准备,但实施起来,却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农村人白天都要下地去干活,晚上回来还有一大堆家务要做,很难找到人。”据了解,因为懂茶歌、酒歌等的大多是老人,她就一个组一个组地去找。

  “有时候早上出去,晚了回来不一定就找到人。”更让王咏梅头疼的是,由于许多老人年岁已高,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东西都靠口头相传,收集整理起来很困难。

  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王咏梅终于整理出来了一些酒歌和茶歌。“就拿我们的酒歌来说,主要有6个调律,按照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歌词。而茶歌方面,敬茶、采茶等都有自己的歌。”王咏梅告诉记者,家里父母、公婆也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自己很少照管到,心里还是有些内疚和遗憾的,同时家里的人都一直在支持着自己,所以也将不放弃地做下去。

  拯救还得和致富结合起来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许多是看得见的,比如劳作的农具,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布都人家都有,外人来都可以看得见,关键是如何把拯救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王咏梅首先做的是改变村民的一些观念,种植经济作物,如今许多人家已经种上了茶树、烤烟,有的还养起了蚕等。据了解,他们千亩连片的普洱茶已有两大片,茶叶总面积4500亩。据介绍,原来宣德村汉族与哈尼族的年均人收入分别是1200元和680元,经过发展,现在分别是1240元和900多元,哈尼族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济收入提高了,大家的信心也起来了,一些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开始被王咏梅组织带到外面进行一些传统文艺演出,也开始吸引了外界对他们的关注……

  “原来一些简化了的习俗也开始恢复了,比如男女结婚,哈尼族和汉族通婚都选择遵循哈尼族的礼节,这样更热闹。” 王咏梅告诉记者,她现在打算培养一支文艺演出队伍,让哈尼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还想引进一些企业,解决好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