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儿状告父母违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12:00 今晚报

  本报讯 (见习记者孙启明 通讯员王琪 董继军)夫妻离婚时约定将家庭财产均分为三份,其中一份给女儿。而此后,父亲却用女儿应得的那部分财产买了房子,并将剩余部分留做己用。女儿通过诉讼将房屋要回后,日前,又将父母一齐推上法庭,要求给付剩余款项。河东区法院经审理认为,鉴于原告现为学生,没有生活来源,二被告离婚协议中涉及给付原告财产的行为应属于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不得撤销。故判决支持原告诉求。

  魏某与任某原系夫妻关系,二人的女儿晶晶(化名)就读于本市某高校。魏某与任某于2004年12月在民政部门协议离婚。在离婚协议中二人约定,将家庭财产及存款共计21万元均分为三份,一家三口各分得7万元。离婚后,丈夫任某即向妻子魏某支付了7万元,但并未按约定将钱给女儿晶晶。2005年初,任某出资4.75万元以置换方式在河东区程林庄购买了一间房,随后搬入居住,但写明承租人为晶晶。今年3月20日,晶晶以无处居住为由起诉父亲,要求任某将用她应得的7万元中4.75万元购买的房子腾空交给她。此案经河东区法院调解,任某同意将该房腾空交晶晶居住。此后,晶晶又多次找任某要回剩余的2.25万元均遭拒绝。为此,晶晶一纸诉状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对于女儿的诉求,被告任某辩称,当初他与晶晶约定买完房屋,房屋升值钱归晶晶,如果没有升值,每年他支付晶晶利息,给足7万元,把这7万元作为一种投资。故不同意晶晶诉讼请求。被告魏某则表示同意晶晶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二被告离婚协议中涉及给付原告7万元的行为应属于赠与行为,二被告为赠与人,原告为受赠人。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本案中,虽然被告任某不同意原告诉讼请求的行为应认定为撤销赠与的行为,但由于在作出赠与表示之前该笔钱款应为二被告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人为二被告,而另一被告魏某同意原告诉讼请求。另外,此赠与行为是双方离婚协议中的一项,如被告任某离婚时不同意此项赠与,则有可能导致二被告之间不能达成离婚协议。同时,由于原告现为在学学生,没有生活来源,被告任某也在庭审中表示,该笔钱款是作为原告上学及将来结婚的费用。综合考虑,此种情形应属于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而根据规定,这类赠与合同不得撤销。因此,原告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法院遂判令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被告任某给付原告晶晶人民币2.25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