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今天的中国专题 > 正文

今天的中国:关注贫困大学生(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12:07 今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2006年11月11日播出《关注贫困大学生(下)》,以下为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一对亲兄弟同时考上大学,哥哥冒着生命危险深夜进山捉蝎子,弟弟则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但开学在即,他们两人挣到的钱连一个人的学费都不够。面对那扇已经敞开的大学校门,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家境贫困的她用捡来的颜料和画笔学画,却在高考中拿到了专业成绩全国第53名。4年6万元的学费,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她的面前。她将怎样翻过这座大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参加节目录制,却带着巨大的欣喜离去。在节目录制现场,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

  本期嘉宾:

  张保庆: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

  崔邦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主任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

  王钢清:天津农业大学副校长

  罗晓明:吉利大学校长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来到China Today《今天的中国》,上一期节目,我们一起聊了贫困大学生怎么样进入大学的一些经验和故事,那么面对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们依然还存在很多的困惑,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在我们现场的三位嘉宾,这位是原教育部副部长,也是今天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张保庆先生,你好张部长。

  张保庆:你好。

  主持人:这位是我们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你好,李先生。

  主持人:这位是我们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先生,你好,崔先生。

  主持人:今天在我们现场有来自天津农学院、北京大学,还有吉利大学等等学校的,一些贫困生,欢迎你们的到来。很难得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学生和我们几位领导,还有我们的企业家在一起,能够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那么今天同学们,如果就贫困生的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些困惑或者疑问的话,你们现在可以提出来,来跟我们的领导和企业家,进行一番交流。

  观众:就是说如果贷款,我把所有的准备资料都已经准备好了,那能不能就说这样就一定能贷到款呢?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张保庆:这个崔邦焱,这是他负责,我现在是老百姓了,他是官方代表。

  崔邦焱:按照规定,有学校和银行的规定,资料准备齐全以后,当然有一个审查的过程,现在我们的新机制和新政策,要求是学校来负责审查,还要审查你家庭经济状况,你的贫困程度,还要看看你的经济来源,在审查情况属实的情况下。

  张保庆:我再补充一条,国家助学贷款,可能有一些同学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推行这个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刚才你们讲的这个问题,困难学生,因为现在在校生人数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同志不了解情况的,你像六十年代我们上大学,1964年、1963年一年招多少学生?只招几万人,当时1964年我们进校,那年还扩招,也叫扩招,毛主席支持要多招人,那一年才招十几万人,十七万人,当年在校生人数才六十几万人,所以那时候工作做得好,也是因为人数少,现在人数多了之后,困难生的绝对量肯定多了,只有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借助金融部门的介入,才有可能把我们这个绝对量很大的高校学生才能给它覆盖掉,就是扩大覆盖面,有个很深的意义在里面。

  主持人:还有我们到毕业以后,如果有助学贷款的一些同学可能会面临要还款,假如说你们面临这种就业困难的话,崔主任有什么更好的一些建议给他们。

  崔邦焱:不是,现在我们新政策和新机制,已经从2004年6月份开始施行的,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现在新增的贷款人数是150多万,新增的贷款金额是130个亿,这个不得了了,那么现在我们新政策新机制的规定,是学生毕业以后在一至两年内开始选择还款期,六年内必须还清,那么我们这个新的政策,就是过去是四年,现在延长了两年,就是考虑到我们目前就业有一些困难,学生在短时间内还款比较困难,所以延长了还款期限。

  主持人:我可能工作找得也不是太理想,可能我短期内也找不到好的工作。

  崔邦焱: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政策也是我们新政策新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政策设计的是鼓励我们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这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毕业以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工作,因为这些地方是大量的需要他们。

  主持人:如果我去了以后呢,这笔钱是要我自己还,还是谁给我还?

  崔邦焱:如果我们到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根据国家的需要去了,我们国家财政就会给你代偿这一部分国家助学贷款,就会代你偿还。

  主持人:在座的同学当中,知道这样一个新政策即将要出台,可能谁会选择?你会选择?

  观众: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是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如果可能的话,在大学四年毕业以后,我会选择去支援西部。

  崔邦焱:代偿计划,今年就启动了教师计划,国家财政已经安排了10个亿,就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只要你报考到西部的县以下的学校去教书,每人每年国家就要给你资助一万五千块钱,今年就开始了,告诉你今年就开始了。

  观众:那我可能会选择。

  崔邦焱:不管哪个计划,我们欢迎你,支持你。

  王钢清:在我们学校助学这方面有好多个层次,刚才崔主任他说的是奖、贷、助、补、免吧?我们那里头,好像我的概念中是七个层次,有奖、贷、补、助、缓、减、免,大概是这些,还有一部分是勤工助学,原来我们学校雇一个临时工,才有400块钱,可是我六层楼,一层楼一个学生打扫卫生,给他100(元),那么我是花600块钱,宁可雇学生,我不给外面,让学生通过劳而获,不惯他那种白得的思想,我可能还会加大,我这个力度,工资的额度和岗位数额还要加大。

  主持人: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吧?

  王钢清:不会,不会。我设计一个人一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100分钟,他一天劳动量不能超过100分钟,就按照这个设计,设计他这个劳动数量强度,然后有的学生实在太困难了,当时先暂缓,先停一停,先不交,但是学该上得上,然后根据他的情况调查清楚了,我的办法不是开始给减,先缓,缓完经过一年两年、三年的观察了解,因为同学的眼睛是亮的,通过内查外访,确实他真困难假困难,确定确实困难的,该减的减,该免的免,我们今年有一个,父母双亡的学生叫陈达,这个学生一看这么困难全免,还有一个,我们有一个学生,藏族的学生,和她一样,一个央金措姆,还有一个是叫泽仁卓戛,这两个学生入学,就拿200块钱到学校,那么我们没有和她(们)要任何学费,现在书照常往下念,而且还保证她(们)顺利毕业。

  主持人:这样我们让两位领导,部长,还有我们崔主任,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学校对于你们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情况怎么样?

  崔邦焱:作为一个校长,心目中有哪些学生因为困难没有上学,这也是很难的,一个学校一万多学生吧?

  王钢清:一万一。

  崔邦焱:一万多学生,这就说明我们工作到位了,我们相信这样的学校也很多,我们也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高等学校,能像我们天津农学院一样,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来把这项工作做好。

  主持人:但是有一点前面张部长问过苗云、苗浩两兄弟,张部长也觉得很困惑,他们怎么会不知道这样的一些政策?

  李书福:其实越是落后的,越是偏僻的,越是在社会最底层的,他越是没有这一种了解世界、了解全国的这种通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广泛地发动,让大家都明白,而且很多的学生和家长,他都不相信我们资助。

  主持人:这些信息是那些志愿者,你们派下去那些志愿者告诉你们的吗?

  李书福:是啊,有时候还吵架。我们的人比方想进去,跟那个学生讲到校门口他说你不能进去,有时候比方我们到县里面去,找县里面一些教委,或者找县里面一些领导跟他们去讲,教委和县里面一些领导他也不相信,觉得你们这几个人干什么呢?提着一个包,对不对?还说到我们这儿来资助,他不信,所以说这个信息怎么能够顺利地传达出去,这个是很重要的。

  崔邦焱:这个主要是宣传问题,过去我们张部长也是经常的花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带领我们推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去年,我们的宣传力度也很大了,今年我们也开了新闻发布会,也要求各大报纸,要求我们的高等学校在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都要把我们国家,包括他的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一定要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到我们新考入大学的学生的手中。

  张保庆:我觉得还是可能宣传还没有把这个政策能做到家喻户晓,这是一个主要问题。第二个也可能有些学校,没做到这一条,第三条我也不客气地讲,有些学生本人,甚至包括一些学生家长,往往不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之前还有一个规定,除了随着录取通知书发出去之外,我们有很多小册子,资助政策的小册子,发到高中毕业班去,就是高考之前要学一下,这可能是落实上的问题,中国现在很多事情,我同意你讲的一点,落实不够,有些很好的政策由于落实不到,结果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赞助播出的《今天的中国》,还有谁?好多人要讲话,部长,来,这位。

  观众:非常荣幸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上一期节目我也看过,我记得张部长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您说解决当前中国贫困生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政府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您说中国贫困生太多了,那么我这里就首先想问您,中国的贫困生为什么那么多?它的根源在哪里?是不是说中国的学费高?

  张保庆:这个得怎么看待这个收费,现在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是这样看的,就中国搞市场经济搞到今天,高等教育这一块,第一个观点就是,适当的收费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要适当,现在有些地方不太适当了。

  主持人:您觉得适当是多少?

  张保庆:所谓适当是看三个承受能力,一个要看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一个要看整个社会的、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另外还要看我们中国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我跟你讲,这个政策是我设计的,1999年我们定是日常运行成本的1/4,就是这个目标,但是现在问题出在,不在收费本身,现在我的看法是适当收费,不能再退回去了,但是确实有些地方收高了,有些地方超出了刚才三个原则,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规定一个原则,收费是对政府投入高等教育不足的一个补充,不能代替政府的投入,正常的投入,现在恰恰有些地方,它提高收费代替了政府投入,这就使我们高等教育走上一个很危险的道上去了。第三就根据中国老百姓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有钱,有的没钱。那么简单的说法,可以搞都不收费,刚才讲了,道理都不讲了,那么现在正确的做法,都适当收费,收回来的费要搞一个二次分配,就是要反过来,把家庭困难的给免掉,我们已经规定,高校的收费的10%必须拿出来资助困难学生,每一个高校必须拿出10%来资助困难学生。如果这些政策,这些想法都落实的话,我认为不会造成现在这样一些尖锐的看法。

  观众:前一段时间我也关注过媒体,中央及地方的各种媒体报道过一些,许多高等院校,学校乱收费的问题。

  张保庆:对。

  观众:而且也披露过许多,曝光过一些学校,一方面学生经济困难,而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又额外增加一些收费项目,就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一些负担。那么从这样来看就是说我们中国教育界为什么很大程度上与这个钱过不去呢?

  张保庆:你讲这个问题是对的,不是跟钱过不去,这是我前面讲的这个道理了,第一现在收费的标准不能再提高了,如果可能的话将来要往下降一点,这是第一个选择,第二个选择,现在坚决要治理那些学校,不按国家的规定收费,你比方说国家规定的政策很明确的,就是两个费用,高等学校是一个住宿费,一个学费,其他没有了,结果现在许多学校变相的多收费,所以现在中央国务院抓的重点就是规范收费,严厉查禁乱收费行为,同时必须加大政府投入,还要资助好困难学生,所以为什么我们1999年出台收费政策的同时,同时出台了资助困难学生这个问题,这是一套政策,它这是一套完整的政策,有些人他只抓住一条,我同意你的有些说法,有些高校,有些领导,有些人他就忘记了这个全局,他就一味地去搞这个收费。

  主持人:部长讲过了不能乱收费,那我们这边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虽然是搞汽车自主品牌的,但我也知道你们吉利底下有好几个民办学校、大学,有几家现在?

  李书福:我们都是按规定收费的。

  主持人:规定收费,张部长你刚刚讲适当地要降低一下学费,我们这位民办学校的董事长在这儿,吉利的收费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维护在这样的水平吗?

  李书福:这个民办学校跟这个公办学校有一些区别,因为公办学校是国家还要给钱的,国家财政、国家投入为主,比方说我们办企业的,我们要给政府交税,政府这个税拿去以后,通过财政部给北大、清华,每年几千万预算的,都是分给这些学校去,而民办大学国家不会给一分钱的,所以它发展起来的话,其实比国家的大学要难得多,但是这个民办大学,现在这个收费其实也不高的。

  主持人:现在吉利大学的是多少?

  李书福:我也不知道吉利大学收多少,其实不多,我们晓明同志发言一下。

  罗晓明:是在8000到8500一年。

  主持人:一个学年。天津农学院呢?

  王钢清:天津农学院3200,特殊的工科4000,我们还有一个,我们农学专业的天津市本市的农学专业1600。

  张保庆:我还坦率一点讲,我觉得现在我们有些高校,我们农学院是搞得好的了,有相当多的高校,它没有认真,没有下功夫,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这是个大问题,我不是批评我们,不能光批评人家政府,就是现在我们有些高校,是不是爱学生,是不是真关心学生,真能够及时地把发现家庭困难的学生马上弄上去,就不是你这个看法了,现在有些学校不是这样做。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赞助播出的《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前面崔主任也是讲到了,现在可能大学生会面临一些就业难的问题,他是很无奈的还不出钱,那作为企业家来讲的话,吉利也帮助了很多贫困大学生进入了大学的校门,但作为企业来讲,未来会不会给这些贫困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因为这些大学生可能跟我们城市里头不一样,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社会的背景、资源,可能比其他同学要弱很多,企业界的话会不会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机会呢?

  李书福:社会它是一个大熔炉,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如果把自己一生都交给人家,这个我觉得也是很危险的,所以大学毕业以后,到底走一个什么样的路,都要尝试的。因为这个人都是不同的特长,有些人可能在营销方面有特长,有些人可能在画画、唱歌,都有很多,是吧?各方面不同的特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寻求自身的发展,另外来讲的话,如果要想毕业以后,能够很快地找到工作,我觉得你们就到吉利大学去上学,这是以前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因为大学毕业以后就要分配的,好了,你是北大的吧?你是清华的吧?你是吉利大学的吧?先分配北大和清华的,吉利大学的慢慢来,现在是自己去找工作,以后我觉得企业如果要找人的话,绝对不可能先找北大和清华的学生。

  张保庆:我给李先生补充一句话,李先生讲他是根据吉利这个企业,他是需要这种类型,但是我补充一句话,不够全面,就是用人是讲规格的,培养人也是要讲规格的,就是说我反对学校,他这个思想我同意,反对千校一面,都是一个模式这是不行的,就是说学校你是什么学校,你培养什么人这个定位要定准,他讲这个意思是这个,但是不能说,北大、清华的学生不行,那还是行的。

  崔邦焱:我们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北大、清华更多的学生,他今后要从事科学研究,我们要发展我们的科研,我们

航天飞机要上天。

  观众:第一点,李总,咱们都是穷孩子出身,您能走到今天,我表示对您的尊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我理解,您刚才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论是北大还是清华,还是吉利大学,不管你之前是什么大学,你最后找工作的时候都凭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以哪个学校来评断你的能力,这是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这个意思,第三点,李总,我是一个年轻人,说的不对请您见谅,我感觉,毛主席有一句话叫没有调查说话就要慎重一点,有机会我请李总到我们北大去逛逛,谢谢。

  主持人: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去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但实际上这个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那您个人觉得这个政策上,您还有什么更好的一些建议?

  张保庆:我原来提过一个口号,决不让任何一个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完不成学业,原来我是这样提口号的,提了好几年,后来人家很多人跟我讲,你这样提不行太绝对了,后来我赶紧改了,就是说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为困难而辍学,什么原因呢?就是我发现,确实不敢否认有个别学生,有个别地方,也有因为家庭困难放弃学业的,这是有的,你比方今天苗家的两兄弟,你们兄弟俩,我看你们两个,你们兄弟两个感情很深,推让、谦让很厉害,那如果我们要没有这个资助跟上去,你们兄弟两个上大学,恐怕得有一个要做牺牲了,对不对?这些事情是有的,中国这么大肯定存在,我不否认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建议中国这个情况,那就是社会各界要动员起来,就包括我们这个基金会,都要动员起来,有一句话嘛,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要群策群力,共同努力配合政府,把这个做好。

  主持人:谢谢张部长。在我们节目的最后,我们先把上期节目得到资助的几位贫困生请上台,来,苗云、苗浩、周园,还有德吉。然后大家手里有一个小小的

苹果卡片,你们可以把你们对贫困生最想说的一些寄语写下来。

  张保庆:我写的是基金会一定要配合政府把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做得更好。

  李书福:中国教育必须进行时代变革。

  崔邦焱:希望贫困家庭大学生们自强自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苗云:愿所有贫困学生都能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苗浩:部所有人民将会永远感谢政府。

  周园:我愿全国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四朗德吉:贫困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我们会自强自立回报社会。

  主持人:所以其实贫困并不可怕,贫困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富,它注定了你和其他人有不同的人生,当你们一个个坎,困难的坎过去之后,你们可能像这苹果树一样,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谢谢大家。也请大家把你们的寄语贴到我们的苹果树上,谢谢。(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