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CCTV-7《致富经》:异想天开南下种冬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5:12 CCTV-7《致富经》

  CCTV-7《致富经》11月13日播出节目《异想天开南下种冬枣》,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6年9月21日上午,上海市松江区连续5天的小雨终于停了,虽然连绵阴雨在上海是很寻常的,雨量也不大,但王传松却格外紧张。

  王传松:“抓紧时间,把这个坏的采下来,千万不要丢到田里去,不要丢到地下,
把它都装到袋子里面,回来集中起来把它埋掉。”

  再过几天,王传松的头批冬枣就要采摘上市了,可这场雨过后,不少已经熟透的枣都裂开了口。

  王传松:“它这个皮儿很薄,所以就容易裂果子,把这个采下来把它埋掉,否则在树上等几天它就会烂掉,烂掉它就有细菌

病毒,这个病就进行蔓延。”

  冬枣的主产地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王传松是第一个把冬枣移到上海种植的人,今年,他的的200亩冬枣产量预计在25万公斤,按往年的价格计算能卖到400多万元,可是这钱能不能顺利到手,他的心里忐忑不安。

  王传松:“现在这个枣子卖了,钱装到腰包里,这才是钱,现在应该说还是悬了一点。”

  六年前,王传松只身从山东来到上海,过起了为冬枣提心掉胆的日子,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一个偶然发现。

  2000年秋天,在山东烟台老家种冬枣的王传松到上海看一个朋友,在批发市场买水果时他发现,当时上海竟然没有卖新鲜冬枣的。这个发现让王传松动了心思,能不能到上海种冬枣就近销售呢?

  王传松:“采下来了以后拉到南方,从时间上这个果子不新鲜了,第二增加了费用,质量恐怕保不住,因为冬枣这个品种呢,含水量比较高,皮儿又比较薄,又比较脆。”

  冬枣属于鲜食品种,不耐贮藏,王传松琢磨,到上海种植并销售,销路不愁,应该赶在别人之前占领上海市场。当时松江区的高新农业园正在对外招商,每亩地租金只要400多元,看到地租便宜,王传松下定了决心--进军上海。可是北方的冬枣到了南方能不能种成功,农业园区的人也很为他担心。

  园区管委会领导:“上海新鲜的冬枣当时是没有的,冬枣呢,我们一开始在我们的脑海里面,觉得是不是和苹果一样的。”

  园区工作人员:“都没种过,所以都劝他不要种。”

  王传松:“敢为天下第一嘛,别人不敢试验,我先试验试验。”

  2000年11月,王传松拿着以前种冬枣的100多万元积蓄和部分借款来到上海,在松江区高新农业园租下了200多亩地。按照园区的招商规定,他接收了附近村子的20多个农民来做工。枣树苗栽上5天后,当地下起了小雨,王传松心里暗自庆幸。

  王传松:“正好天老爷也帮我的忙,我把树刚种好了,天又开始下雨了,所以我在上海种这个枣子,将来恐怕要发财的。”

  王传松怎么也没想到,这场雨一下就是20多天,这下他彻底傻了眼。

  王传松:“这个地里面当时这个水是一片汪洋,在我们北方你想要水都要不到,也不可能连续下20多天的雨,所以我思想没有这个准备,没有挖排水沟。

  王传松是按照山东的方法在平地上种枣树的,没有挖排水沟,雨水全都聚在了地里。他赶紧让工人到地里挖沟排水,可当时气温低,水又深,本地工人嫌吃苦,都不愿意给他干。

  王传松:“当时这个心情应该不是恐慌、惊吓的问题,而且是很悲惨的,你一看你一旦失败了,我确实我败不起,我也赔不起。”

  工人歇工回家了,情急之下,王传松自己找来工具跳进了枣树园里。

  王传松:“上面下雨,下面一挖这个土都是烂泥,我脑子里是一个空的,那个时间我感觉不出冷了,这个脑子里什么都不会考虑了,就考虑我这个钱是不是泡汤了。”

  干了2天,王传松才缓过来劲,200多亩地靠自己一个人是怎么也干不过来的,他匆匆忙忙回到了山东老家。听说情况后,妻子也被吓了一跳。

  王传松的妻子:“那怎么不心疼,钱没了,身体要也累垮了,你再怎么挣钱你也挣不到。”

  王传松和老伴找了十几个亲戚朋友赶到上海救急,干了一周,才把地里的水排净。此时王传松的枣树苗40%都被泡死了,他立即进行了补栽。事后王传松和园区管委会协商,辞退了当地工人,从安徽、江西等地招来了民工。到2001年底,王传松的枣树苗已经长到了1米多高,而同样的时间在山东才能长到60公分高,这让他很担心。

  王传松:“南方这个地方的雨水多,温度又高,所以这个树在南方生长起来比北方要快得多,如果要是不控制,或者你控制不好,这个树长得太旺了,太茂盛了,结果是肯定是结不了的。”

  王传松种的是冬枣中的一种--沾化冬枣,在山东老家他种起来是得心应手,可移到上海该怎么种,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通过试验,他用剪枝对枣树长势进行控制,同时对枣树根部环切做了调整。

  王传松:“环割和北方两样,要宽一点,割了以后这个伤口还要进行其它的处理。”

  记者:“什么处理?”

  王传松:“这个涉及到技术上的,我不想说。”

  记者:“在山东不用?”

  王传松:“在山东不用。”

  2003年10月,王传松的第一批冬枣成熟了,平均单果重量在13克左右,色泽比在山东种植的要红,口感也非常好。

  农业园区领导:“比北方的脆,好吃,而且好吃的不是一点点。”

  王传松成功种出了冬枣,这让当地人很惊讶,松江区农委组织农业系统人员前来参观,之后有些地方还从王传松这里引回枣树苗栽植,今年当地的冬枣引种面积已达到800亩。

  参观者:“你觉得我们上海这个气侯适合长这个冬枣吗?”

  王传松:“这个冬枣在你们南方,比北方要适宜的多。”

  参观者:“要适宜得多,还要好?”

  王传松:“还要好,为什么呢,这个枣子喜欢的三大要素,你们南方都比北方要好,它喜欢光照时间长,喜欢温度高,年降雨量在800到1200毫米,这三个条件,我们北方都达不到。”

  上海本地种出冬枣的消息传开后,王传松的枣园里很快热闹起来,不少人前来购买尝鲜,一些单位也找上门来团体订购。

  客户:“就是职工的一种福利,或者送送人,挺体面的。”

  记者:“为什么觉得这个体面?”

  客户:“包装好,绿色食品,市场上很少见的。”

  王传松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出售,到2003年12月,3万公斤冬枣全部不出门就销售一空,卖到了100多万元,看到在上海站稳了脚,王传松让一直在山东照看生意的老伴卖掉了冬枣地,也来到上海帮忙。2005年8月,王传松的又一批冬枣快要成熟了,预计产量达到近20万公斤,此时,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

  工人:“11级大风,全都吹得摇摇晃晃,我从来没看过这么大的风,这些树全部都吹倒了。”

  王传松:“果子铺到地面上,有30公分以上。从地下看,除了水就是果子,好惨的一个场景。”

  这场台风使王传松的枣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树上的冬枣几乎颗粒不存,损失200多万元.

  王传松:“心情真是没法形容,很难受。”

  台风过后,王传松突然后悔起了一件事。

  农业园区领导:“每一亩土地80元钱,如果说台风之类的自然灾害,保险公司来看了以后,看损失的程度再理赔,最高每亩2000多元。”

  原来,上海地区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当地农业入保率很高,农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曾动员过王传松入农业保险,可他没有引起重视,看到别人获得了赔偿,他这才后悔起来。这次受灾使王传松陷入了困境,老伴劝他回老家别再折腾了,可倔强的他并不甘心。

  王传松:“搞农业这个,应该说你不冒风险,想赚大钱也很难,你有了风险是个基础,就看你怎么去把握。”

  仅地租、工人工资等开支,每年王传松就要投入40多万元,为了恢复生产,他四处借债,为节省费用,工人数量也减少了。

  领居:“他生活比较紧迫,很辛苦的,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干活了,我这个住的房子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就看到他跟工人在干活了。”

  今年,王传松的冬枣产量是历年最多的,在25万公斤左右,枣多了怎样卖,他早就想好了办法。记者去采访时,遇到了一批上海市民前来摘枣。

  王传松:“自己挑好的,红的,看好哪一个采哪一个,直接吃,不用怕,没药,我的枣都达到了有机水果的标准。”

  今年王传松采取了新措施,打开枣园让游客进来免费吃枣。

  游客:“到这边来,妈妈抱你来,这里有一个大枣,来吃,慢一点。”

  近两年,国内冬枣种植面积扩大,价格也从几年前的每公斤40元降到十几元。可在王传松这里,枣价依然居高不下。原来游客吃枣是免费的,吃完要想带点回去就要交钱了。

  游客:“采着要25元钱一斤。”

  记者:“这个价格这么高,觉得能接受吗?”

  游客:“能接受,新鲜,好吃,甜啊,你到水果摊上买来的还买不到这样新鲜的枣子。”

  记者:“让他们送去不就行了吗?”

  游客:“那还要感受一下这个味道,自己亲自采的味道。”

  进入秋季销售期,是王传松一年中最累的时候,看着他忙得脚不沾地,老伴又气又心疼。

  王传松的妻子:“这几年老了,脸上的沟一道一道的,有时候我也恨他,我说累死也没有人管。我说你挣点用就是了,他不那么想。”

  现在王传松在江西建立了800亩冬枣种植基地,他盘算着,卖完了今年这季枣,拿到钱后他还要再

  到更靠南的地方看看去。

  王传松:“今年想看看云南、广西,南方到现在几乎是没有种的,那我去了以后又是第一,这个没有

  和我搞竞争。”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2:37—13:07。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