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央视《讲述》专题 > 正文

央视《讲述》:人在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17:40 央视《讲述》

  央视《讲述》11月28日播出节目《人在陌路》,以下为节目内容。

  蒋书

  2005年11月,家住河南郑州的老郑家遇到了一件忧心事:因先天性失聪,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的28岁的养女邓芳,这几天好不容易帮她找到了婆家,却因为意外的原因吹了
。这使得老郑一家人更急切地想找到邓芳的生身父母和她出生、长大的家。

  一、记者有一堆疑问

  和邓芳相亲的那个人24岁,开始对邓芳还满意,后来得知邓芳在老郑家既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就不同意了。邓芳为此难过地直掉眼泪。女儿的亲事因户口问题而告吹,这一下触到了老郑的痛处:原来邓芳是他8年前收留的养女,8年来他一边想方设法为邓芳上户口,一边想解开邓芳谜一样的身世,可一直未能如愿。很多次,老郑问邓芳:你原来家里有些什么人,爸爸叫什么,家在哪儿?她一概不知道。老郑的老伴着急道:她什么都不知道,咱们上哪去找她的家人呢?

  那是8年前,老郑在外面做生意的女儿郑国燕,把无家可归的邓芳带回家时,老郑看她可怜就收留了她,并没多想她将来的事。然而,相亲的失败让老两口感到了事态的不妙:看来要把邓芳嫁出去,就必须找到她的生身父母,自己这老俩口现在都70多岁了,说个不好听的话,万一哪天一蹬腿拉倒了,留下这孩子咋办?何况她年纪也这么大了,要是再晚几年,那她的一切就都耽误了。于是老郑一家人想尽快帮邓芳找到家。

  听说要为自己找寻失散了8年的亲人,邓芳非常高兴。可她除了只知道自己是湖南人外,却不能为此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眼看这次帮邓芳找家的想法又要搁浅,老郑的老伴突然想到了一个对策:求助媒体,给《大河报》打电话。

  接到电话的《大河报》热线部记者刘永生,听了老郑所说的情况后大为惊奇: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及其家人一起,收养了一个哑女长达8年,现在还想为她找到家。他们为什么养育别人的孩子8年,竟然不图回报还要帮她找家?为什么8年后才想到为哑女找家呢?带着疑惑,刘永生来到了西彩小区老郑的家里。

  开始,刘永生还想:这个老人收养哑女8年的事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他们又为什么要那样做?随着调查一点点深入,记者刘永生被这种陌路亲情深深感动了:原本一辈子都不会认识的陌路人,就因为这样的一种关系走到一起,而且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同时,他也感觉到:这对老夫妇和他们收养的这个哑女之间,确实有着一种日积月累的真挚情感。

  但要帮邓芳找到家谈何容易。由于语言的障碍,刘记者和老郑两人用了半天时间启发她,却始终没能从邓芳那里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难道机会就这么放弃了?

  二、湘豫互动报道

  心有不甘的老郑,着急地跑到卧室里拿出一册地图摊开,用手指着让邓芳看地图上湖南省的那部分,并用笔在地图上把华容、岳阳、长沙这几个地方画上圈。邓芳一看,顿时情绪激动反应强烈,那样子好像她知道这三个地方。也许是受地图的启发,邓芳竟然给大家提供出了意想不到的线索:她在地图上圈住了岳阳这两个字,又在旁边的华容两个字上画了个圈,又画了辆汽车。

  这个情节让记者刘永生看到了希望,他断定邓芳就是湖南岳阳或华容人。于是他据此推断写出了《湖南哑女居郑八年难寻故乡》的报道,并同时与湖南《萧湘晨报》进行联动。此后他忐忑不安等待着消息。

  而在老郑家,自从刘记者离开后邓芳开始坐卧不安,她8年来之所以没把更多的线索透露给养父老郑,就是害怕自己再回到以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8年前,邓芳跟随同伴到北京打工,谁知一下火车两人就失散了,孤苦、饥饿、疾病让她尝尽了苦头。数九寒天她流落街头,独自一人又心虚害怕,碰到6个不认识的人挤在一起取暖,后来受凉了发烧,流鼻涕,又没吃的,饿得头晕。所以当老郑的女儿郑国燕出现在她面前,并提出带她回郑州时,邓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觉得:既然有人把我带到这里有吃有住的,就再也不用过那种苦日子挨饿、受冻了。邓芳说:在郑家8年也会想起远在湖南的家,但时间一长也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并把郑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记者的出现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快就要面临离开郑家的选择。

  就在邓芳后悔自己的冲动做法时,一直在等消息的刘记者接到了一个从湖南打来的电话。一个叫陈冰的读者说:他儿时的一个伙伴也是哑巴,也是那个时间走丢的,也是同样的年龄。他看了报纸上登的哑女的照片,觉得她与那个当年走失的玩伴非常像;而且这个哑女也是岳阳华容人,真是再巧也没这么巧啊:连名字也与邓芳一样。但刘永生还是不敢肯定,他担心仅凭照片也许会认错,而年龄和经历相同,也可能是一种巧合。

  陈冰所说的同村老乡邓永华究竟是不是邓芳的亲生父亲?他们家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导致女儿流落在外8年?按陈冰提供的联系方式,刘永生把电话打到了家住湖南省岳阳市同福村的邓永华家去核实情况。

  三、寻 女 多 年 未 果

  接到电话的邓永华开始觉得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这么多年没有音讯了,怎么现在有讯息了呢?电话里,邓永华的诉说逐渐解开了刘记者疑问。那是1996年秋的一天,20岁的邓芳被一户人家叫去帮忙做衣服,一夜未归。翌日,邓永华前去询问,他们说邓芳早已离开。无奈之下,邓家人只好四处寻找。后来,找邓芳帮忙做衣服的那家人也不知搬到哪去了,而邓芳的失踪又没有丝毫头绪,放下一切不管,一门心思地只想把女儿找回来的邓永华,只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推断,在湖南、江西、安徽等陌生的异地盲目地找寻。

  听说有些贫穷山沟里生活艰苦的农民,把外面的女人买回去做媳妇,邓永华也经常去那些地方寻找。为了寻找女儿,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饿了吃点随身带的干粮,晚上就借宿在老乡家里。几年来,他在陌生的异地四处张贴寻人启事进行寻找,可仍没有邓芳的一点讯息,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寻找。1997年,邓永华来到安徽省的一个乡村,竟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青年女子正在一户人家的大门口打扫卫生。老远,邓永华看她的个头,听她的语音,觉得都很像自己的女儿邓芳,他欣喜若狂地急忙上前辨认。那青年女子看到邓永华时,也马上停止了扫地。到跟前,邓高华才知道这个青年女子虽然与自己的女儿长得很像,但并不是邓芳。

  意外的错认对邓永华的打击很大。虽然后来家里发动了所有的亲戚,在大街小巷里张贴寻人启事,甚至把邓芳留下来的照片都用完了,而这一切努力仍是徒劳。后来他又在外面找了三四次,也皆无果。于是他产生了一种绝望心理:女儿邓芳已不在人世了。几年来的四处寻找,仍没有女儿的下落,那些日子,思念女儿的邓永华像着了魔似的,眼前不断浮现出女儿的身影,尤其是夜里,常常梦到女儿小时候的情景,不由得更加伤心难过。

  更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老邓的母亲也因孙女的失踪而忧思成疾,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去世前的情景,给邓永华留下了终生遗憾:临终时,老人曾三次让儿子邓永华把她抱到村边的公路旁,想看到孙女邓芳回来,可每次都是深深的失望。儿子无奈道:她不会回来了。老人怀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时,盼望孙女归来的眼睛都没闭上。

  一晃8年过去了,始终沉浸在哀伤中的邓永华一家,突然间有了邓芳的消息,使邓永华既兴奋又不敢相信:女儿失踪了这么多年,家里经过这么多努力寻找都没有结果,此时突然有了她的消息,而且是在河南这样的一个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地方,这是真的吗?家人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下。

  四、享 有 两 家 温 暖

  在家人的鼓励下,邓永华迫切地要求来郑州认亲。仍不敢确定邓永华就是邓芳的生身父亲的刘记者,为了避免双方错认,他决定当晚找邓芳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可就在此时,老郑家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他只得上门去找老郑与邓芳进行询问、核实。

  在老郑家,刘记者用笔写字与邓芳对话。当他在纸上写邓芳的爸爸的名字邓永华三个字时,前面写了邓永二字,第三个华字只写出上面的“化”头,一旁的邓芳马上就用手指着嘴啊啊地比划着叫着爸爸、爸爸。大家不禁喜上眉梢:这次为邓芳找到家应该是没多大问题了。

  在记者刘永生的撮合下,2005年11月25日凌晨6时,从湖南岳阳来的火车即将驶入郑州车站,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翘首期待邓永华、邓芳父女8年后的相逢。父女俩一见面,邓芳就跑上前去抱住爸爸泣不成声。邓永华也老泪横流,但他心里还是不踏实:这次不会又认错人吧?他推开邓芳又仔细辩认了一下:是的,此刻自己面前真的就是失踪了8年的女儿!此刻,任何证明都是苍白的。分别了8年的父女,今天终于在郑州重逢。就在人们为他们父女重逢而高兴时,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出乎大家的意料。

  刚刚呆了一天,邓芳的父亲就突然提出要带邓芳回湖南的家。这让老郑颇感意外,一家人皆觉得邓芳父亲的要求有悖常理,他们甚至有些后悔当初帮邓芳寻找亲人。而在一旁的邓芳似乎也没有了与父亲相逢的喜悦,她的表情明显告诉大家:她并不想离开郑州。她觉得自己在这里生活得挺不错,养父母对她都很好,她出去玩时也没有限制,挺开心。老郑更是觉得进退两难:到底让不让邓芳走呢?既然是帮她找到了家和亲人,那就得让她回家与亲人团聚。否则,邓永华家失去了女儿,可能一辈子于心不安。可是让她走了,自己家把她养了8年,实在是于心不忍,舍不得让她走啊!为了邓芳将来有个好归宿,经过再三考虑,老郑一家还是答应了邓永华的请求。

  2005年12月26日晚上,与郑家人相处了8年的邓芳即将离开郑州。可一到火车站,她就止不住地哭开了:在这里生活8年了,眼下就要离开,她恋恋不舍心中难受,一直不想走。上了火车后,离开车还有三分钟时,她又跑了下来。此时此刻,邓永华才真正感受到女儿对老郑家的深厚感情,也体会到老郑家对女儿的珍爱,觉得邓芳无论在哪个家都是幸福的:因为她比别人更多了一份家的温暖。邓永华最后决定:女儿回湖南见了其他亲人后再回到河南,这让老郑家深感欣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