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文兴之遭遇的样本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8:03 南海网-海南日报

  上医院、进银行、找警察时常碰壁,农民工感到困惑———

  为什么我的身边总是白眼

  文兴之乘坐长途客运车遭拒载,气急而死引起很多农民工的愤慨,他们认为公共场所和公共部门不应该拒绝他们。

  记者今天下午采访了多名农民工,他们表示在很多场合都有被拒绝遭白眼的感觉和经历,被别人拒绝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

  农民工小邱今年20岁,来海口已经一年多,他说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自己的叔父在海甸岛被车撞死,他找现场的交警询问线索,没有人回答他,最后他好不容易找到位于琼山的一个交通事故处理地点,但每次警察总是让他等,并不是很认真地帮助他。

  农民工老李是建筑工人,他说楼房一建好自己就再也进不去了,哪怕是进里面去讨要工钱,也总是被门卫想办法挡在外面,好像害怕自己会进去偷东西一样。

  农民工老伍说,他害怕乘坐公交车,因为他不喜欢车上的人总对他皱眉头,好像害怕他弄脏自己的衣服;农民工小李说,他不喜欢去银行,银行的职员总是认为他们没有多少钱存,对他们爱理不理的。

  农民工为什么在社会上总是遭受城里人的白眼?您怎样看待农民工在生活中的碰壁现象,欢迎您致电本集团热线“66810222”参与讨论。 (记者王勇)

  文兴之遭遇的样本意义

  文兴之,一个农民工兄弟的生命之花凋谢了。在2006年即将过去之际,文兴之的死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反思社会公平的社会学样本。

  文兴之是在贫穷、漠视和歧视中逝去的。如果文兴之的家里能拿出多一些医疗费用,也许他也就不用抱着重病无奈踏上回乡的路;如果文兴之不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常遭人白眼的农民工,也许他就不会一上车就遭人白眼,并因为影响到客车的所谓“兆头”而被驱赶下车,最后气绝身亡———文兴之的死,折射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农民工如何寻求最基本的平等,如何保障他们最基本的权利?

  进城打工的农民顽强地生活在城市边缘,他们干着城里人不愿意干的粗活、重活、脏活,为城市的发展作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尽管如此,农民工们除了收获微薄的工资外,还有很多城市人的蔑视、白眼、嘲弄,更有一些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在子女上学、自身经济、政治待遇上,无法获得与城里人同等的地位。农民工处在社会最底层,承受着全方位的漠视和歧视,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甚至交通等公共资源,他们也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充分享受。

  只有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去看待农民工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严重性,才能为真正保障农民工权益提供动力。国务院于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本着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看到,在文兴之去世后,社会各界向他的妻子纷纷伸出援手,这表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然而,只有捐助是远远不够的。文兴之的遭遇再一次说明,保障农民工权益仍任重道远,这既需要制度安排的保证,也需要社会观念的转变,最根本的是改变不平等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享受“普通国民待遇”。(记者袁锋)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生在2006年年末的这起重病农民工被驱赶下车事件,也许对来年有关方面加大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是一个契机。

  让农民工平安回家我省将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   

  2007年元旦春节期间,我省各级工会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这是记者从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工会2007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电视电话会海南分会场获悉的。

  据了解,省总工会开展的以“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以生活困难的劳动模范、国有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因患大病或遭受重大灾害致贫的职工、零就业家庭职工和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应急救助、安置就业、医疗服务、政策优惠、技能培训以及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平安返乡等送温暖活动。

  2007年春运期间,全国总工会、

铁道部、交通部将联合开展农民工平安返乡行动,这也是2007年送温暖活动的重要内容。运输单位将开展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各级工会要主动与铁路、交通部门协调,采取各种措施使农民工春节返乡走得及时、有序、安全、满意,切实感受到党、政府和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

  两节期间,“12351”职工维权热线将保持畅通,对存在突出困难的职工家庭,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4,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