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哲学生活教你打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1:36 青年周末
哲学生活教你打折
精致物品

  “哲学”生活教你打折

  ◎文/青年周末记者 插图/许佳春

  没记错的话,北京最早的返券活动源自庄胜SOGO的买100送20,当时一家老小搭上109电车就过去了,跟过节一样,因为头回听说买东西还能送现金券,可真够值的。后来,北京的各大商场像大彻大悟了一样,开始加入打折返券的战团,这也就使惊喜成为了常态。可是常态归常态,每到年末或者店庆之类打折正酣的时候,不光是商场里,商场周边的小店、饭馆、银行……往往在几个街区里,还是会挤满了怀着各式各样目的而来的闲杂人等,他们是目的明确买完走人的购物者、溜达散心图个热闹的情侣、和商场气氛格格不入的黄牛党、慕名而来专为购物的外地人、依靠各地差价赚点小钱的代购……对于卖方来说,打折仅仅是促销手段的一种,虽不高明,但有效果;而对于我们这些老百姓,那就像一个平民化了的嘉年华,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凑个热闹,而发生在其中的那些小脑筋、小快乐、小机遇、小郁闷,组成了“折学生活”的一个个城市片断。

  一个“精算狂”的折学消费观

  ◎文并摄/Na娜

  ◎Na娜,21岁,手里有点小钱的学生族。

  ◎自称数学白痴,却是“折学”领域里的“精算师”。

  ◎折学宣言:“血拼”拼的不是钱,而是脑力!费的是脑子,省下的是钱!

  打开手机,收件箱里有4家商场发来的促销短信。选了一个离家最近,正在搞买200元返200元活动的商场,出发。

  看中了一件大衣,568元,参加满200返200活动。先抬价后返券这事咱不是没碰上过,买东西要货比三家。赶快,出商场门,坐车,直奔另外一家也在搞活动的商场。这家商场我也常来,闭着眼睛都知道哪个品牌在哪儿,所以只用了3分钟,就找到了我相中的那件大衣的品牌专柜。这里的标价也是568元,打八折,不返券。经验告诉我,没有那家划算。于是,出商场门,坐车,返回。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呵呵,我不嫌麻烦。如果我因为犯懒少跑一趟,少对比一眼而多花了钱,那种懊恼的心情就好比在考场上,看到一道复习提纲上有,而自己没背的题,想狠狠抽自己一顿的心情一样!

  决定在第一家商场把568元的大衣买下,在开票之前,盘算盘算返的券用来买什么。这里并不是所有的专柜都买200返200,有些大牌只买200返100,我看中的一双428元的运动鞋,就只返100。

  每当这时,我便觉得自己像个数学家: 568元的大衣,只需要再凑够32元,就可以返600元券了,于是,我花36元买了两双18元一双的袜子,加上大衣,一共花了604元,返了600元券。然后用返的600元,去买428元的鞋,还剩下172元的券(604元= 一件大衣+一双鞋+两双袜子,还剩余172元)

  但如果先买428元的鞋,由于那个牌子是买200返100,所以,只能返200元,需要再加368元,才能买大衣。尽管买大衣添加的368元,还能返200元,但这样的话,等于你花去了428元+368元=796元,只买了一件大衣,一双鞋,剩余200元券,显然比第一种贵得多。

  哈哈,所以说,先买哪个后买哪个是很有学问的,当商场返券额度不一样时,我总结的这条定理叫做:用返券额度大的,买返券额度小的。

  对了,那双运动鞋没有我穿的号码,但因为用券在这家店买最合适,所以我要求调货。一般在这种时候,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横,他们才不会费劲从其他店调货,全靠死磨硬泡了,我的杀手锏是:开个条,我自己去那家商店取货。这招屡试不爽。省下的那些钱,可比取货的打车钱多多了。

  买完鞋后,我又挑了一个256元的运动包,也是买200返200。但因为没有再想买的东西,所以,干脆从“黄牛”手里以5.5折的价钱买下。怎么找“黄牛”大家都知道吧?不知道也没关系,你只要高举着小票在楼梯口或款台周围转一圈,自然就有人跟你搭讪了。

  准备撤退了,广播里说再过一个小时,有几个大牌举行限时抢购,念到我钟爱的那个牌子打7折时,我差点跳起来,要知道,这个牌子很少打折的。限时抢购的时候,开的小票和平时的不一样,每个楼层的主管在限时前5分钟,才把小票发到各个专柜。不能开小票咱还不能挑东西嘛。我试了一条中意已久的裤子,脱掉,把号码和货号记下,等到限时铃声拉响时去开票。在限时的一个小时里,售货员光开票了,所以,如果你不提前试好号码,记好货号,根本抢不上。

  老黄牛“折学观”里的喜怒哀乐

  什么是“黄牛党”?

  混迹于商场里的“黄牛党”,就是“券贩子”,专门趁商场返券时,从消费者手中买卖券,赚取中间差价的一群人。

  黄牛党身份证:

  ◎姓名: 黄牛党,另俗称“票贩子”,爱称“牛牛”,别名“票虫儿”,北京话叫“拼缝儿的”

  ◎性别: 男性居多

  ◎活动范围:只返券不打折的各大商场

  ◎特征: 腋夹黑皮包,手拿计算器,在开票台和款台周围到处转悠,眼睛四处寻摸

  ◎喜

  大喜喜于钱,小喜喜于利

  老黄花了250元,从王小姐手中以5折的价钱,买下了她手中的500元返券。

  又以5.4折的价钱,把这500元券,卖给了张小姐,从张小姐手中接过了270元的现金。

  十分钟,老黄赚了20块钱。

  别小看这20块钱,一天里,老黄能拦截到上百个“王小姐”、“张小姐”、“李小姐”……从她们手中,老黄能捞到N个20元。

  用老黄的话说,这叫“空手套白狼”。

  一天赚上个几百,甚至几千块,是老黄的“大喜”。“返的券卖么”,“我可以给你打折,绝对比返券值”……这是老黄一天中说得最多的话。

  除了能赚钱,还能赢点“小利”,老黄说这是“小喜”。很多商场都有积分卡,消费1元积1分,积累到一定分数,可以换取商场赠送的礼品,比如1分送香皂,2分送牙膏,20分送水壶……因为每天买卖返券,老黄的卡里已经积了上千分,老黄说,家里的锅碗瓢盆,洗漱用具,铺的盖的,都是用积分换来的。

  ◎怒

  做牛难,做“黄牛”更难

  老黄和他兄弟们的出现,影响了商场的利润收入,老黄不得不和商场展开“斗牛”。

  商场以“短时间内购买相同物品,并且数额较大”为由,冻结了老黄的返券卡。老黄和商场理论、争吵,老黄真的很不服:“商家还不是一样赚取消费者的钱。与他们给出的利润相比,我们更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老黄只不过是钻了一个合法的空子,在他的“折学观”里,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愿意不愿意,只要消费者愿意从他们手里买卖,与其他人无关。

  老黄说,我们和商家都在赚消费者的钱,但同时也都在像牛一样的为消费者服务,做牛难,做“黄牛”更难。

  ◎哀

  我是黄牛,我不是小偷

  每天早上9点,商场开门,老黄“进驻”。每天晚上10点,商场打烊,老黄“撤退”。老黄说:“营业员还有中途换班呢,我们一待就是一天,挣的都是辛苦钱。”

  商场人多,空气不好,老黄趁着抽根烟的工夫到外面换口气儿。

  抽烟回来,赶快找“买家”。老黄不敢太张扬,“贼眉鼠眼”的转悠、寻摸。冲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模样,老黄没少被人当作小偷,每次从别人身边经过,对方都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书包、口袋。

  老黄沮丧极了,于是,干脆手里拿个计算器,以示自己是“黄牛”,总比被人当作“小偷”好。于是,商场里出现了“满场尽是黄牛党”、“满手尽是计算器”的场面。

  ◎乐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

  老黄是“黄牛党”里的“大牛”,所谓“大牛”,就是很多个“黄牛党”团体作战。如果只是一个人单独作战,叫“小牛”。

  作为“大牛”的老黄,也曾经欺负过“小牛”。仗着兄弟们多,从“小牛”手里抢顾客,压低折扣。

  老黄跟每个专柜的售货员混的极熟,关系“铁”到有顾客买东西,只要老黄在旁边,售货员会主动跟顾客说“找他给你打折吧,比返券便宜”。

  老黄手机里有十几个经常从他手里买卖券顾客的电话,老黄消息灵通,只要有活动,老黄就给他们发信息,有时,他们也会给老黄打电话,问问“行情”。老黄觉得自己不仅是个“折学家”,还担任了咨询师、包打听的角色。

  除了“黄牛党”的弟兄们,他跟售货员、顾客的关系比朋友还“铁”,老黄很欣慰:“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

  跟我算计?你们还差得远呢!

  ——商场“折学”中的5个潜规则

  在打折、返券等一系列促销活动的背后,商家有自己制定这些手段的“折”学潜规则。

  我们千辛万苦地说动了一位负责策划商场打折、返券活动的员工,他讲述的这些潜规则,让我们看到了商业世界中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买的没有卖的精。

  他在说1:没有馅饼,只有陷阱

  商家在打折、返券时,通常设下两个陷阱:甩卖库存、提高价钱。

  正季商品,厂家的利润折扣点一般是销售价格的25%左右,所以说,商品的折扣价不会在8折以下。换句话说,你所买到的8折以下的商品,不是断码,就是库存。

  商场在举办促销活动前,会提前告诉品牌商家,这样,品牌商家有足够的时间把库存拿出来。有时,返的券只能在指定品牌的指定商品里选择,就是因为可以选择的都是库存商品。

  有些小品牌甚至还会把价钱提高,再打折、返券,提几十元到几百元的都有,不货比三家,真的发现不了。

  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他在说2:羊毛出在羊身上

  现在,很多商场都有专门负责促销策划的部门,他们每周都要洞悉其他商场的促销动向,研究制定自家的方案。

  他们负责计算打折、返券的额度——打几折,返多少,怎样使商场的利益最大化。打折、返券要设计得有诱惑力,同时也要缜密,不能让商家亏损,把促销手段包装得像糖衣炮弹,是他们的基本技能。

  他们还要负责和商场里的各家品牌代理店商讨打折、返券的参与方式。简单说,打折和返券的那部分钱,是由商场和品牌代理店共同承担的,商场为了赢取高利润,就把压力都抛给品牌店。于是,品牌店只好降低成本,提高价格,才能获取利润。

  也就是说,我们花了300元买一件衣服,其实成本也许只有100元。如果没有打折、返券,就没有商场给予的压力,品牌店也就不会把衣服卖得像现在这么贵。折来返去,其实拔的都是自己身上的毛。

  他在说3:打折还是返券,这是个问题

  对于商场来讲,打折还是返券,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有人为了花掉手中的100元券,又消费了200元,商场通过返券的方式,让消费者没完没了地消费,无形中把顾客的自愿消费,变成不自愿消费。对商家来说,返券能促进人们更多消费,获取更大利润。

  但是,有“黄牛党”从顾客手中买卖券,从中获利,商场的利益受到损害。但只要有返券,就有“黄牛”,就有消费者和“黄牛”交易。所以,商场想制止“黄牛”,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打折,但这样商家又舍不得返券带来的高利润。

  于是,到底是应该打折还是返券,成了困扰商家的大问题。

  他在说4:商家都是数学家

  策划打折、返券计划的商家都是数学家。

  商店甲“买200返200”,商店乙“买100返90”,你觉得哪家更划算?

  表面上看,“买200返200”更吸引人。但事实上,如果你购买一件300元的商品,在商店甲只能获得返券200元,而在商店乙则可以返270元。

  商家就是通过数字游戏让我们算不过来账。

  商家透露了一个折扣公式,我们不费脑子纠缠到底是怎样计算的,只要记住这些,到时别上当就行了:

  返券规则能获得的最高折扣

  200元返80元 七五折

  100元返100元 五折

  100元返80元 六折

  100元返50元 七折

  他在说5:内部人员最低可以打五折

  每个品牌的员工可以以内部价购买自家商品,行话叫“内购”,不同品牌内购的折扣也不同,最低可以低至五折。

  因为有了“内购”,有些售货员可以私自给顾客打折,并且暗中赚钱。举个例子,如果我的内购价是6折,在商场没有任何促销活动的情况下,我私自以8折的价钱卖给顾客,然后算做我自己的“内购”商品,那么,我赚取了2折的差价。

  咸鱼翻身

  返券惹火的10个小物件

  可能是打击力度的关系,商场里的黄牛最近见少,为了凑足返券的钱,只值几块钱、几十块钱的小物件成了抢手货。这些平日里不受关注的小玩意,因为有了返券,变得畅销起来。

  1.袜子。还算实用,尽管比批发市场贵很多。

  2.内裤。同上。

  3.眼药水。逛街费体力费脑力,也费眼睛,现买现用。

  4.网球、

乒乓球、羽毛球。为了不让它们闲置浪费,我不得不运动。

  5.笔。铅笔、毛笔……连水彩笔都有。

  6.本。同事家的小孩说,别再给我本了,要送就送笔记本。

  7.钥匙链。家里的每一把钥匙拴一个,都够用了。

  8.水杯。牛奶一个杯子,饮料一个杯子,茶水一个杯子,白开水一个杯子……

  9.水果刀。殊不知,家里有个自动削果器。

  10.接线板。其实,其实真的不需要……

  我逛着,不累

  让一个购物狂深夜不睡、不想回家也不想别的,并不是她拎着的那些袋子。那只不过能让她在未来几天中心满意足上一小段时间。丰收的战利品和抢购到的

股票一样,也许并不实惠。那些让人两眼放光的商场打折短信,带来的是人山人海的苦恼,大家都想占便宜,退出的为什么不是你?

  北京太大了,除了写字楼和车站,能在人群中扎猛子的机会不多。几个大商场连年的促销战,让城市人在办公室和卧室之外,又多了第三个可以一搏的战场。消费者、黄牛、商家……与之相关的诸子百家在这里聚齐、火拼、划价,成为了正在健全中的商业社会一景。他们的一张张喜怒哀乐中的面孔,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个个片断。

  进入了2007年,越来越多的北京大商场采用了明折明扣取代返券,向现代

零售业的标准看齐。其实该来的迟早会来,虽然是晚了一点。

  不管是明折明扣还是返券,商场都是一样让人浮想联翩,一处一处地走马观花,捕捉若有若无的购物欲望和动机。明知道自己大约只是看看热闹,但还是在走着,嘴上说着不喜欢、不想买,最后还是一冲动掏出了钱包,人们说这就是血拼。

  我逛着,不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