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健:妈妈让我如何再爱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10:01 《法律与生活》杂志
特约记者/龚正 苦难人家 十岁的孩子可能还在父母的膝下撒娇,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十岁的王建却承载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更多苦难和忧愁。 王建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思延乡铜头村,他的父亲患了间歇性精神病,犯起病来经常对妻子余桂芳拳打脚踢,因为受不了丈夫的折磨,在王建才一岁多的时候,余桂芳就留下了嗷嗷待哺的王建,离家出走去江苏打工,再也没有回来过。没有了母亲,王家生活的重担只得让年迈的爷爷奶奶承担,老人就靠着种点粮食和蔬菜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王建到了读书年龄,当地学校考虑到他家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减免了全部学杂费。懂事的王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读书十分勤奋。生活在苦难中的王建知道爷爷奶奶的艰辛,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平时经常去捡破烂,用挣来的钱补贴家用。 从王建母亲离家出走到现在,八年多的时间里,凭着爷爷的苦苦支撑和王建的懂事,这个家庭的日子虽然过得窘迫,却也奇迹般地坚持了下来。在2005年王建的爷爷生了一场大病,老人至今都记得病重的时候,他曾经做过最坏的打算:“我要是有一天,没有了劳动力,我就买毒药毒死我的儿孙,我再服毒自杀……”还算幸运的是,老人挺过了那场大病。但因为这场大病,使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病痛只会越来越多,哪天自己真的卧床不起了,这个家也就维持不了多久了,现在他必须得为小王建的将来做个打算,可是一个山里的老人能有啥好办法呢,想来想去,爷爷最终想到了把王建送人的法子。 2006年7月,爷爷托人物色的收养人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在收养人要把王建带走的时候,遭到了小王建激烈的反抗。一番拉扯以后,王建给收养人跪下了,他跪着求收养人不要把他带走,他舍不得从小养大他的爷爷,舍不得这个贫苦的家。当时王建的这一跪,也给了他爷爷极大的冲击,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顷刻间动摇了,舍不得孩子的念头又占据了上风,送还是不送?两个念头在老人的脑子里激烈地斗争着。恰好在这个时候,几个偶遇这个场面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这几个年轻人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他们本来是到这个小山村来做社会实践的,没想到一来就赶上了王建爷爷要把孩子送走的场面,到了王建给收养人下跪的时候,大学生们都看不下去了,一起上来把收养人和王建拉开,劝说王建爷爷再考虑考虑。给大家这么一劝,本来就被王建的激烈反应弄得有点犹豫的老人越来越动摇了,最终,他打消了送走王建的念头。 爱心行动 王建虽然暂时没被送养,但问题仍没有解决,如果哪天爷爷丧失了劳动能力,王建以后的路要怎样走,成为压在王家人心里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 看着王家老小一张张写满忧愁的脸,大学生们决定尽其所能,让这家人走出贫困。为了让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两个大学生常耀攀、李忠拍摄下了王建一家的生活点滴。7月14日,他们将录像带送到了四川电视台。电视台工作人员被王建的不幸遭遇打动,在8月底和9月初做了特别报道。节目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一时间常建辉和李忠的电话成了热线,热心的人们纷纷捐钱捐物,这些社会的捐款,让王家暂时摆脱了生活的困顿,但是大学生们很快就发现,物质上的难题解决了,精神上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虽然这次王建最终没有被送给别人,但这件事显然已经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在最亲的爷爷都无奈地试图放弃他的时候,王建想起了一个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妈妈。 有一天大学生们教王建唱歌,就是那首很多人都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发现王建唱这首歌和一般人唱得有点不太一样,他翻来覆去只唱一句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常建辉后来和我们回忆说:“当时我就问他,为什么只唱没有妈的孩子,不唱有妈的孩子,他就说等妈妈回来以后再唱有妈的孩子,我现在是没有妈的孩子。” 等妈妈回来了再唱有妈的孩子,这话从十岁的王建的口里说出来,让人听着怎么都有点心酸,对于一岁就离开了妈妈的王建来说,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母爱,甚至连妈妈这个词他也从来没说起过一次,但从他纯真的话语中,却分明可以听出他对母爱的渴望。也许对于他来说,母爱的关怀才是他以后生活和情感最好的归宿。大学生们很快做了一个决定,帮助王建寻找他的妈妈。但是要怎么找,所有的人心里都没底。 幸运的是,大学生从王建的外婆家那里打听到,王建妈妈在不久前写过一封信回娘家,从信里面的内容来看,她现在正在江苏省丹阳市的一个工地上打工。也就是说,只要去了那个工地,就找得到王建的妈妈。这封信极大地燃起了大学生们让王建这对母子相认的信心。他们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王建,当时王建的反应是怎样的呢?用大学生们的话说,是在那次送养风波以后,第一次看到王建脸上露出笑容。十岁孩子的心理是很简单的,在王建的心里,就觉得现在有了妈妈的消息了,妈妈就一定会回来,这就意味着很快可以见到妈妈了,自己再也不会被爷爷送给陌生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 年幼的王建想不到的是,妈妈当年既然舍得放弃儿子离家出走,那么就没人说得准,她现在会不会体谅家里的难处,回到这个家里来,而且当时还有个小王建并不知道的坏消息,那就是从信里的内容来看,王建妈妈在江苏那边已经再婚,在这种情况下,再要王建妈妈回来就是难上加难。就算王建的妈妈接受了自己的儿子,那她再婚的丈夫又会不会接受王建呢?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王建的爷爷打算就这么算了,不去找王建的妈妈,再苦再累自己再拉扯王建几年,以后该怎么办再说吧。但这个时候就有人提议,不管希望多么渺茫,都应该让小王建去见见他的妈妈,也算是了了他的一个心愿。最后王建爷爷被说服了。2006年9月18日,两个大学生常耀攀、李忠带着王建踏上了去江苏丹阳的火车。对于从没出过山村的小王建来说,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但是在这股新鲜劲过去以后,孩子表现出来更多的,还是对于即将见到妈妈的渴望。对于一岁多就离开了妈妈的王建来说,有关妈妈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妈妈长得什么样子?见了面要怎样喊妈妈?小王建一路上都在做着美好的想象。 寻亲之旅 9月20日,王建一行三人抵达江苏丹阳,常耀攀和李忠便四处打听王建妈妈余永芳的住处。在当地媒体、公安、妇联等部门的帮助下,得知于在丹阳郊区一建筑工地上打工。第二天,李忠便赶去建筑工地,常耀攀留在宾馆陪王建玩耍。 李忠谎称自己是余永芳老乡,在建筑工棚里找到了于,这次见面让李忠很是惊喜。因为早在去之前李忠还在担心她会不会排斥王建,或者说干脆就躲起来不见他们。不过结果恰恰相反,当于知道王建已到江苏时,她一下呆了,惊异、激动的神情中,流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思念和记挂。 余永芳说,她非常爱自己这个孩子,当年她狠心抛下孩子离家出走,实在也是无奈之举,而且这么多年来,余永芳自己也在受着内心的折磨,八年多的时间里,她也无时不刻不在想着自己的儿子,在余永芳的心里,她这些年来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儿子一面,那她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次王建上门来找她,正好满足了她的心愿。但是在两人要动身去见小王建的时候,余永芳还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她说还得问问自己现在的丈夫朱桂龙的意思。按常理来说,一般人对于妻子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一下子很难接受得来的。但是朱桂龙并不是这样的人,当时他是这样说的:“不管怎么说,我要接受她这个人,就要接受她的家庭。就是说她的孩子过来也好,她的老公需要我们解决他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尽量解决。”有了朱桂龙这种真诚的态度,事情就好办多了。 余永芳两口子特意跑到商店,给多年没见的儿子买了几套新衣服和一堆吃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几个人来到了旅馆。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一对分开八年多的母子再次重逢,接下来的场面将会有多么的感人,然而,当余永芳他们几个人进了小王建住的房间以后,王建的反应让他们目瞪口呆。“当王建见了妈妈后竟然破口大骂,我们当时都惊呆了,没想到孩子的抵触情绪会这么强烈。余永芳只是呆呆望着王建,默默流着泪,木讷的表情写满伤心和无奈。” 这样的一个场面,估计是在场的任何一个人也没有想到的。一个陌生环境和一个陌生的妈妈,王建幼小的心灵确实很难承载这突如其来的相识。自从和妈妈见面以后,王建就天天嚷着要回家,只要一有人试探着问他是否愿意留在妈妈的身边,王建立刻就会变得不开心起来。因为在王建的心里面,他最舍不得的人,还是抚养他长大的爷爷。王建说,爷爷奶奶他们都老了,他也不会离开他们。因为自己长大了还要照顾他们。 无奈之下,9月25日,两个大学生收拾行李,和王建一起踏上了回四川的火车。10月2日,余永芳两口子也从江苏赶回了四川。他们想说服王建爷爷,把王建带回江苏。当余永芳站在王建身边时,王建出人意料地叫了声“妈妈”,喜得余永芳把王建紧紧地搂在怀里。“那一幕,太让人感动了,我们都流下了眼泪,我们见证了亲情最伟大的时刻。”李忠激动地告诉记者,“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这是个好的转机,孩子的未来有希望了。”遗憾的是,余永芳两口子最终没有说服王家人,王建还是留在爷爷家中,余永芳每月将支付100元作为供养王建的生活费用。王建爷爷也做出了承诺,等王建再过几年初中毕业了,就让他自己选择,去不去江苏,认不认这个妈,都由王建自己决定。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