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苹果派:信息时代的拜物教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12:31 国际先驱导报

  苹果就是IT界的摇滚乐和NBA,fans们连篮球也不必摸过,只需要表现出对球队的无限忠诚就很OK了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雷同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上周,美国《华尔街日报》邀请专栏作家迈克尔·马隆,写一篇评价苹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智能手机的文章。迈克尔·马隆曾写过一本书《无限循环》,探究苹果公司的发展历史和内幕。虽然很想接受邀约,但马隆最终还是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无法忍受苹果爱好者的狂热和狂暴——他的博客最近刚刚惨遭苹果爱好者们围攻。

  在美国,如果某个IT评论家发布不利于苹果公司的言论,不用苹果公司出面,就会有1000个苹果的fans自发地找到作者的邮件或博客,恶语相加,甚至还可能打电话到编辑部威胁,让编辑“把那个不小心的作者投火烧死”!

  这就是苹果的支持者——“苹果派”。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苹果派”中最烫嘴最辛辣的,更多的“苹果派”,虽然生鲜,但相对温和,正是他们组成了支持苹果公司系列产品的庞大用户群。

  恋物狂的拜物教

  总是有某些用户对于某个品牌极具忠诚度,用消费者来定义他们已经不准确了,而是应该称其为“追随者”或“信徒”,他们对于该品牌不能仅用喜欢、欣赏来形容,而是狂热和迷恋。

  美国作家道格拉斯·阿特金曾经写过一本书——《品牌拜物教:当消费者成为信徒》。苹果,可以说是“拜物教”色彩最为浓烈的一个品牌。阿特金指出:苹果电脑以及iPod等产品,就像星巴克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符号。产品的拥趸不仅自己购买,而且像使徒传播福音一样,传播对这种品牌的信仰。

  “愚忠”的苹果派

  苹果的用户遍布全世界,从苹果大本营北美、日本再到欧洲,都有苹果派的活跃身影,而中国大陆也有苹果派开始集结。

  苹果派常有惊人之举。2006年4月1日,苹果30周年纪念日的当天,苹果派中的一位“勇者”表示,如果苹果在这一天不能发布一款新产品,那么他将选择死亡。幸好苹果有新品发布。

  即使苹果让苹果派们失望甚至是愤怒时,他们仍不会放弃。2004年夏天,纽约的几个iPod用户发现iPod的电池只有18个月的寿命,他们中的一个拍摄了纪录片《iPod的肮脏秘密》,并将纪录片发布到互联网上,迅速获得了140万次点击。拍摄者声明,他的所为全是出于对苹果的爱。苹果公司迅速向用户道歉、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并向拍摄者致谢。

  头文字i

  苹果产品的名称很多都是以i打头,头文字i,充分迎合了新世代以我为尊的特性。新人类、明星、时尚潮人、设计爱好者,他们都选择了相对非主流的苹果。这些非主流人士汇到一处,成为苹果派中的主流。

  围绕苹果产品衍生出各种现象,《连线》杂志的编辑利安德·卡尼曾经相继出版过书籍《Mac拜物教》(Mac是指苹果出产的Macintosh系列产品)和《iPod拜物教》,探讨苹果文化,两本都成为畅销书。而关于苹果公司的经营、技术以及探讨其成功与失败的书籍更是不胜枚举。英国还有过一本面向苹果派读者的杂志,叫做《Mac Life》,探讨如何用苹果产品优化生活。

  围绕苹果产品,很多语言都产生了新式俚语。英语中已经有了iPod halo effects(晕轮效应)这样的词,指代iPod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在中国,苹果派(他们也被称为苹果迷、苹民)也有自己的俚语,比如小白,指白色的iBook笔记本;撒哈拉,指浏览器程序Safari。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ihl-market@vip.sina.com,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