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网友呼吁除夕放假保护传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12:1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民俗学家:保护除夕就是保护传统文化

  自2月7日本报发出“春节放假,请算上除夕!”的呼吁以来,目前已有22家媒体加入联盟,新浪网等各大网站也开设了专门的栏题。昨日,呼吁行动继续升温,本报热线持续火爆。截至中午2点,新浪网及其他网站共有三十多万名网友参与了评论、调查。此外,《联合早报》昨日转载了本报有关呼吁除夕放假的文章,《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也做了专题节目。除了网友、市民们发出声音呼吁除夕放假,昨日,各地的民俗专家们也行动起来了。他们共同呼吁:“除夕放假是保护传统文化!”

  除夕热贴持续高温

  截至昨日下午4时24分,新浪网上已经有32985名网友参加投票,投票结果仍是一边倒,98.81%认为应该放假,70.71%的网友提出除初一和初七外,另加除夕,共八天假期方案。

  而本报读者同样热情不减,热线美眉再次迎来繁忙一天。“放假吧放假吧,我想回到家乡和奶奶吃团年饭!”一位读者说,她自小没有父母,被奶奶带大,两年了,她都没陪奶奶吃过一段年夜饭。奶奶年事已高,她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另一位读者说,媒体的呼吁让他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再次体会到似乎远去的年味儿。

  其他网站,网友们也纷纷就除夕放假一事热议,相关帖子持续高温。

  团聚是一盏温暖的灯

  李祥林 (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报联合21城媒体呼吁“将除夕列为法定假日”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祥林掷地有声:“在当前的社会现状下,你们的呼吁是非常必要的!”随后,李祥林从文化背景、民众心理需求以及工作实际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自国门打开之日,我们就一直在学习吸收西方文化。上个世纪末,圣诞节等洋节由原先的“斜风细雨”变为“狂风暴雨”,年轻一代对洋节的热衷场面引来有关学者反思,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是否遗忘了本土文化。李祥林说,造成目前的现状,并非年轻一代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整个社会提倡和给予了什么?除夕作为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得到重视和保护,民众的呼声正代表了我们自身本土意识的觉醒。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温暖的灯。这盏灯的光芒来自团聚的家庭。大年三十,谁愿意一个人孤身在外?回到家中,和家人吃一顿团年饭,结束一年的漂泊,是民众的基本心理需求。这种家庭的凝聚力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实际工作上,除夕留守单位的人们更是心里发慌,“身在曹营心在汉”。调查显示,很多单位留守员工上不了半天班就离开了。既然如此,何不给民众一个明白坦然的假期?李祥林特别指出,一些窗口部门和服务行业,即使无法放假,也应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

  李祥林还说,除夕有吃团年饭、祭祖等诸多仪式,尽管里面有一些旧时代的特征,但整体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吃年夜饭,李祥林的母亲都会先将煮好的腊肉摆在桌上,并倒一碗酒,敬拜祖先,他认为,“用开明的眼光看待,这些仪式有利于家庭和睦,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哪怕,农业社会一直朝工业社会走进,但感情的氛围永不会变。

  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传统文化

  谢谦: (四川大学教授)

  现在中国人过年的传统,并不一定是在晚上,因为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往往都是中午在女方家吃饭,晚上到男方家吃饭。这都是为了一家人能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一起“辞旧”。如果等到初一以后再吃团年饭,那就不是“辞旧”了。所以除夕能和家人一起吃团年饭,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很重视的事情。的确,从现行的状况看,除夕没有列入法定假期其实已经形同虚设,很多单位都私自放假,大年三十上班的人其实很少了。但是这样的休假都是“偷偷摸摸”的,要让大家耍得安心,还需要国家将这一天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

  现在中国的法定节日,除春节外都基本没有传统文化内涵,实际上中国有很多节日都是很有文化内涵的。比如清明节,它就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大家都要吃粽子。中秋节,一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这些节日都有美好的传说,古代人都为这些节日配了优美的诗篇,但现在都成为了民间自己过的节日,而没有成为法定节日,淡化了年轻一代的寻根意识。国家将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节日纳入法定假日,不单是照顾市民的情感需要和感受,其实也是在保护传统文化。

  多放一天假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毛建华:(四川大学教授)

  毛建华说,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传统节日的地位永远不可能削弱,尤其是春节,可以说是整个东亚的重要佳节。只是这个节日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很多民族共同参与。比如春运,这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道风景线。10多亿人拥挤在海陆空,被民族的文化底蕴召唤着,回到亲人身边。

  传统春节延续时间很长,一般观念是除夕到大年十五。但实际上,很多市民早在腊月23日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当然,放假不可能放这么长,操作起来也不现实。不过保证除夕放假是非常应该和必要的,因为老百姓许多重要的活动都是在除夕进行的。从除夕到初五,毛建华认为春节大假可以定为这6天,并且不必补回来。多放一天假,不会给国家经济带来伤害,还会提高效率。以前每周只休息一天,后来改为双休日,每天上班8小时,工作时间缩短了,但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因此落后,而是越来越前进了。

  记者朱丹 舒张惠连线各地

  沈阳《华商晨报》

  民俗学者齐守成说,过年从除夕就开始了,一般从除夕到初五,大家过了“破五”就算过完年了。除夕这一天,人们都希望守岁,在家休息忙碌着迎接新年的到来,所以这一天最好放假。

  齐守成建议,如果休息的天数不变,把放假的日期提前一天,这也是尊重中国传统的作法。

  陕西《华商报》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功振说,春节里最为要紧的当属除夕,所谓“一夜守两岁”,即除旧岁迎新年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放炮驱邪……所以人们往往会想尽办法赶回家,和家人共度除夕。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元素,和家人团聚是对亲情、爱情的有力升华。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除夕团圆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除夕放假的意义在放假之外

  彭联联

  近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康茵蕾建议,希望把大年三十列入春节假期,这一消息在网上成为跟帖最热的新闻。随之,国内10家报纸联合倡议:将除夕纳入春节假日。网络调查显示,99.1%的网民对倡议表示支持。

  尽管大年三十这一天是正常上班时间,事实上在很多单位已经处于“自由状态”。笔者发现,少数网友对倡议持反对意见,其实并不是反对除夕放假,而是担心失去“既得利益”:除夕已经成为“准假期”、“黑假期”,再将其列入法定假期,就会“挤占”为期7天的假期,反而“缩短”了放假的时间。

  可见,把除夕列入春节假期,不只是为了方便群众过节。人们呼吁、倡议除夕放假,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放假以外的意义。这种意义首先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尊重。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是超越政治、社会阶层甚至国界的民俗,在传统节日受到“洋节”冲击、有逐渐被淡化的情势下,把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期,可以增强人们的传统节日意识、弘扬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族的认同感。而传统的“过年”,就包括大年三十。

  出于尊重民意、适应民情的考虑,也应该把除夕列入假期。为了迎接新春,人们忙于筹划日程、置办年货、打扫卫生、装点气氛。同时,按照传统,除夕是很重要的日子,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晚餐。这样忙碌而喜庆的日子没有列入法定的假期,至少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与民俗、民意不合拍、不和谐,用民俗专家的话说,“有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没时间过,实际上是压抑了大众情感。”

  既然大年三十大家都已经归心似箭,或者人在曹营心在“年”,或者为过年忙得不亦乐乎,那么除夕上班实际上就流于形式,成了“空头文件”。而且因为是民意所向,法不责众,对于员工在这一天的考勤,管理部门也很难做到严格按制度执行。所以,把除夕列入假期,可以减少形式主义风气,保持规章制度和政令的严肃性。

  争取除夕放假,目的是变“迎节”为“过节”

  刘宇

  目前修改春节安排为在除夕放假的呼声非常高,网上调查有99.1%的支持率。成都《华西都市报》、上海《新闻晨报》等十家主流媒体近日联合发出“将除夕纳入春节假日”的呼吁。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兰芳接受记者的提议,表示会在两会时进行呼吁。(2月8日《信息时报》)

  有关除夕应该放假的呼吁,光在两会上以提案的方式正式提出可能就已经有N次了。而且有关方面也一直说在研究,但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每年的春节放假仍旧是从年初一开始。不知道这一次全国10省市媒体联合倡议的结果会是什么?

  事实上,尽管除夕放假的呼声是越来越高,而且理由充分,“无论是尊重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还是照顾归家心切的游子,除夕放假与否网络调查99.1%的支持率已说明了一切。”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一呼吁实在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因为除夕要是真的放假了的话,不愿意的人可能会更多。因为那意味着削减了他们的实际假期,因为除夕早已经是事实上的假期了。众所周知,除夕那一天上班的最大特点就是,“上午人还很多,下午就没几个人了”,除夕上班只是做个样子就是一种流行,而且这也属于人之常情,几乎没有人会去追究除夕那一天的迟到早退的事情的,当然,肯定有人在除夕的时候还在实实在在的上班,但那是由于岗位性质决定的。而除夕放假就意味着年后得提前一天上班。但既然是“赔本的买卖”,公众为什么还要呼吁除夕放假呢?我认为,这主要是想转变观念,因为除夕放假之争的实质是“过节还是迎节”的观念之争。

  对公众来说,放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过节,“春节放假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开心过年,就应该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大家准备。”但对于官方来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放假则是以“迎节”为标准的。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黄金周的放假方式,哪一个假日的开始不是“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而这也不是现在的政府的想法,而是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传统,可以说,自从有放假的概念开始起,官方放假的标准都是“迎节”——迎接节日的到来,而不是为了过节,“休闲”二字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这就像现在出现的小两口“到底应该回谁家过年”之争一样,实在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不管是旧中国还是新中国,回婆家过年都是主流,只不过是独生子女(包括只生两个)这一代人成家后才出现了这样的新问题而已。所以,就算是需要牺牲掉一部分实际利益(一天或者半天的实际假期),也要争取让政府部门改变观念。至于除夕应该放假的那些说辞,不过都是表面上的理由而已。

  事实上,除夕是否放假,对相当一部分人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但这就像我们的经济发展理念一样,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又好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好”了,突出的应该是好,之后才是快。而放假的理念也一样,公众需要的是过节,而不是迎节,要把观念转变过来,要突出一个“过”字。

  二十一家媒体联动名单

  华西都市报(成都)

  新浪网(北京)

  信息时报(广州)

  新闻晨报(上海)

  重庆晨报(重庆)

  新文化报(长春)

  现代快报(南京)

  华商报(西安)

  都市快报(杭州)

  潇湘晨报(长沙)

  华商晨报(沈阳)

  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

  兰州晨报(兰州)

  云南信息报(昆明)

  温州商报(浙江)

  河南商报(郑州)

  武汉晨报(武汉)

  山西商报(太原)

  新安晚报(安徽)

  西海都市报(西宁)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