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功利主义时代的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7:56 中国青年杂志

  “朋友”是除了“财富”“成功”这些炫词以外,最经常被我们挂在口头的一个词。只要和我们发生了关联的,都可以称作“朋友”,“朋友”已经成为我们个人生活的重要外圈。但是,“朋友不是拿来用的,就是拿来伤害的。”这样一句话,正被一小群人奉为圭臬,而且有迅速传播并得到认同的趋势。和爱情一样,友情在这个物质极速丰富的时代似乎也正改变着原来的面貌,那么——

  功利主义时代的友情是什么样的?

  有时我想,有朝一日,宁可在漫天黄沙时与朋友徒步旅行,也不会选择一个人躺在别墅里,阳光从落地窗外洒落进来,树林中鸟在歌唱。

  有钱了,但别失去话语的真诚

  文-徐丹

  小时候的友情是这样的:我老被个儿高块儿大的同学欺负,他因为家境惨淡缺少管教,沾染许多痞气,虽然同样弱小但不畏强权,站出来帮忙,结果他被打。后来他丧生于一次意外的

交通事故。我最后的印象是他的书包被他邻居从教室带走。虽然那时我弱小得都打听不到他的坟头,始终没有去凭吊,但心底的想念却种下了一生。

  小时候的友情是这样的:和伙伴打架,当两家大人还在为孩子的对错争论不休时,孩子们倒已经背弃家长“不要和他说话”的警告,偷偷在下雨天共用一把雨伞放学回家。20年后的一天,我和妈妈坐在出租车上,认出了女司机,竟是那个儿时伙伴的妈妈,她也非常激动,故意将车开得很慢很慢,只为多浪费点时间,好能讲述这些年来的境遇。下车后,出租车并没有马上开走,而且目送我们再次可能的消失。我们也走走停停,转身挥手。

  小时候的友情是这样的:喜欢和她一起写作业,一起上学放学。自己没考好时会心生羞愧,考得比她好时也不会炫耀。互送的贺卡会精心挑选一张适合她的,并写着“友谊地久天长”,随着我跟父母离开这个城市去了另一个城市,就再也找不到了。

  转眼,经历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年代,每个人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不浪费时间的事情。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很多人,在工作中,在酒吧里,在聚会时,在网络上……我们了解到所谓的友谊是通过各种各样大人间的正经事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和销售是朋友,和技术是朋友,和编辑是朋友,和会计是朋友,但唯独没有和朋友是朋友。我们会发觉和朋友在一起进行无聊的聚会多少有些无聊,除了讲述一些成功的经验、社会上的关系外,很少人听你说所谓对生活的感悟,为了不给朋友们添麻烦,你最多也只能整理一下思绪,然后继续前行,让自己更加成功。后来我们在这条人生的路上,不可避免地伤害别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别人伤害。逐渐的,认识的人分成了朋友和敌人两派,当然在能用得上的时候我们也能化敌为友,在需要必须作出牺牲的时候我们也能推人一把。电话本上随便就能列出几百个认识的所谓朋友,清楚地在脑子里分出各种等级:可以在家留宿的、可以借钱给他的、可以说心里话的、需要没事打打电话的、除非遇到大的难处才可劳烦的等等。

  我从前一直认为,功利主义是美国人的思想基础,那时候的课本写满了黑人区、富豪区、贫民区。如今我们这里的住所之间也显得那么遥远,幽静而深邃,显得经纬分明,朋友间的联系依靠网络和那根电话线。我们所谓“家”的概念越来越重,习惯了享受优雅娴静,幻想着最好的生活是和家人旅行、滑雪、钓鱼。很多人宁可在外面体味着闯荡的孤独,回到家也要维持淡然的冰冷,也从不渴望叫些朋友暖暖人气。有时我想,有朝一日,宁可在漫天黄沙时与朋友徒步旅行,也不会选择一个人躺在别墅里,阳光从落地窗外洒落进来,树林中鸟在歌唱。

  事实上,物欲的膨胀必然伤害人们的情感世界,贾樟柯对垒张艺谋就是最好的佐证。一个喜欢拍黝黑的脸、光着膀子的身躯以及其中蕴含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被王朔说成是

装修工人,喜欢盖房子和空运。关于影评的事我也不想多说,只希望在任何领域,有了钱都别失掉话语的真诚,做朋友尤其如此。

  偶尔想起自己以前最好的朋友,然后给他打个无聊的电话,即使这些年我们说的内容一直都是“要出差了”或者“刚回来”之类的话。

  当友情被物质侵蚀与交易挂钩之后,友情已不是出自内心,自然也随着交易的结束而结束。甚至,为了一笔新交易而反目成仇。

  友情不是交易的工具和筹码

  文-程啸

  友情不同于亲情,也不同于爱情。

  亲情具有强制性和被动性,你无法自主选择生身父母,友情则不同,友情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你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朋友。

  爱情具有占有性和隐私性,你肯定不想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爱情,友情则不用,友情具有超脱性和共享性。友情不会嫉妒、不会吃醋,博大而长久。

  因此,完全可以说,友情具有亲情和爱情不可比拟的特质。从主动性、选择性、共享性等各方面来说,甚至比亲情和友情更加无价。但是,正因为友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也随之产生了有价的友情。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普及及扩展,友情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友情在物欲横流的俗世中,逐渐与交易挂钩。而与交易挂钩的友情,有了明显的目的功利性,有了严重的过程交易性和注定的结局短暂性。

  从友情的起源来讲,单纯的友情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两个人很简单的相遇相知,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或者知心知己。你遇到一个朋友,并不是因为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而是因为与他谈得来,合得来。但是,如今出现很多友情,交友产生了明确的功利性目的,和一个人做朋友,就是因为他能带来某些好处,这样的友情,从一开始,就具有了交易的性质,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友情,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友情却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

  从友情的过程来讲,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需要通过物质做基础来开始和维持友情,更不需要相互有利益挂钩,不需要通过双赢来维持友情。友情是默契而清淡的。我初中的一个朋友,从初中毕业分手到现在十多年,他一直在西北农村,我到北京读书,到发达城市工作,应该说生活经历和现实生活都具有深刻的差异,但这丝毫都不影响我们成为要好的朋友。十多年来,我们每年春节见一次面,但是每次见面似乎昨天刚刚分手,而每次分手都似乎明天就能见面。我们在一起,话不多,但是很默契,时常能超脱现实生活而达到心灵的交流,一个眼神,就能把一切都说尽。但通过交易来维持的友情不是这样,需要通过饭局、通过送礼、通过拉拢来维护,这样的朋友,往往沦落为酒肉朋友和狐朋狗友。你也许朋友很多,平时有人陪你逛街、有人陪你喝酒,甚至有人为你两肋插刀,但是,当你的心陷入痛苦,究竟有几个朋友能为你分担忧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真正的朋友,看到你,虽然不言不语,但立即就能感受到你的心跳,能够嗅出你的欢乐或者痛苦。与朋友分享快乐,快乐就能翻倍;与朋友分担忧愁,忧愁就能减半。但是,掺入了交易的友情,真的能用心感受到你的快乐和忧愁吗?快乐也许会和你分享,可是你内心的寂寞和忧愁,真的能和你分担吗?

  从友情的结局来讲,因为友情具有主动性和超脱性,真正的友情是可以长久的,因为避免了爱情的占有和自私,真正从内心来了解、理解对方,真正包含和宽容对方,真正体谅和喜欢对方。古今中外,这样单纯而持久的友情比比皆是。但是,当友情被物质侵蚀与交易挂钩之后,友情已不是出自内心,自然也随着交易的结束而结束。甚至,为了一笔新交易而反目成仇。

  友情是无价的,不能用任何价值来衡量友情,更不能将友情纳入物质的范畴,成为交易的工具和筹码,这样的友情,注定是短暂和虚伪的。真正的友情,只能是出自内心,超脱于物质之外,在相知和淡然中携手到老。

  在一个功利主义的时代或社会里,朋友关系就是国际关系:是敌是友,只因利益的转换;交朋友其实是在搞人际关系,友情只是利益。

  关于朋友的几个故事新编

  文-王冬虎

  关于“朋友”,《辞海》上的解释之一是:“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因为“同师”,不似亲属,因血缘关系而连结,即使天涯,也能咫尺;因为“同志”,朋友可以联袂笑傲,而又不拘泥小节。这是一种无法准确定义的关系,但关于它的传说却总是震撼我们;这是一种无法仔细名状的情感,但是因它而产生的“友谊”“友情”却足可超越时空,成为永久。

  但是沧海都能成桑田,谁又能保证“朋友”“友谊”在漫漫长路上始终如一?我们所耳闻目睹的真实与历史,其实都是一种可能性,就像有人说《葵花宝典》不只是一本武功秘笈,它所记载的武功只是“宝典”的目录,更精彩的是后面的故事。所以,下面由本人所述及的故事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知道版本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们绝对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也许我是“假语村言”,也许它们来自无稽山缥缈峰玄虚洞的一块石头上,反正,都有可能。

  其一:高山流水

  先秦时代有位琴师,姓俞名伯牙,琴艺虽好,却苦无解语之人。一日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道出其胸臆,“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于是被伯牙引为知音。但是子期早逝,伯牙痛苦万分,摔断琴弦……

  故事到这里,出现了另外一个版本,伯牙为什么要摔断琴弦呢?摔断琴弦后又发生了什么?年代久远,大部分人知道的是伯牙为了纪念朋友钟子期此后“终身不操”。但在我的故事里是这样的:闻听子期亡讯,伯牙痛哭流涕,旁人不解,曰,我之所以和他做朋友,是本想着借此机会让他白送我几担柴,谁知道,柴还没送,他人已经死了!(注:古代重农抑商,乐师更是没有什么收入,所以伯牙会如此“曲线求柴”)

  根据我的版本,《高山流水》其实已经失传了,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多时候听到的同名曲子已经没有了“巍巍”“洋洋”之意,只有尘土气和铜臭味。

  其二:桃花潭水

  有两位朋友,其中一位是诗人,嗜酒如命。两人感情相当好,属于“感情深,一口闷”的类型。在分别的前一天晚上,朋友请诗人喝好酒,还送了不少盘缠,诗人尽兴而睡,次日登舟远行,又闻岸上歌声缭绕,有感于怀,于是一首千古名诗挥笔而就:“××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对不起,到这里,我又要用我的“版本”来讲故事了。诗成舟远,朋友在岸上读了此诗后,大喜过望,竟至失魂落魄地奔回家中,一跳三尺高:“我跟××结交这么多年,今天他终于给我写了首诗,有了这诗,我一定能在歌坛成名露脸了,十年等一诗啊!”

  其三:两肋插刀

  过春节除了要贴对联,一般还会在大门两边贴上两个人的画像,也就是传说中的两位“门神”。其中一位是传说中“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交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的秦琼秦叔宝,也就是江湖上所称的“秦二哥”,还是真实历史中唐朝的开国功臣。自然,这个故事,也就和“秦二哥”有关。

  话说“秦二哥”为去登州救朋友,染面涂须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出现了三条岔道,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二哥”不由得想起老母妻儿,真是“孝义难两全”,犹豫片刻,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

  从此,《成语词典》又多了一条:两肋岔道,义气千秋。但是年深日远,以讹传讹,大家都说“为朋友两肋插刀”,更有些小学生以为这句话是说要“在朋友的两肋插上刀子”,行话叫“杀熟”。

  您还别不信,这个故事的结尾基本上是位很有名的作家考证出来的,所以,有人总结云:朋友,就是用来卖的。听着人吧!

  请你相信,这不是时下流行的恶搞,本人也不是想借此哗众取宠。昔年曹操攻破邺城,曹丕把袁熙的妻子甄氏抢来做小老婆。孔融就给曹操写信,说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周公了。曹操因孔融博学,以为真有这事,便问他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本人也正是此意。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种脱口而出的狂喜曾经穿越千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数不清的佳话,也包括笔者所举的三个故事(正解)。然而还是要申明,笔者的“版本”绝对是另一种“真实”,情节不变,只需把角色换成你我,背景则是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或社会。

  在一个功利主义的时代或社会里,朋友关系就是国际关系:是敌是友,只因利益的转换;交朋友其实是在搞人际关系,友情只是利益。

  那么,聪明的,你,告诉我,我说错了吗?

  孔子对益友的要求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与时俱进地译成所谓功利主义时代的标准,应该是 “友有所值,能体谅,多八卦新闻”吧?

  友情最难是散淡

  文-扬州雅痞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说的是大的为人处世原则;小到朋友之间的相处,我认为难的却是“散淡”——“散”与“紧”相对, “淡”与“密”相对,拿破仑感慨“仆人眼里没伟人”,孔子嚷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说的都是一层意思:彼此走得太密,朝夕相对,也就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尊重,由此惹是生非。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两个或多个人能走在一起,成为朋友,首先是因为人的群居特性,其次是彼此因缘巧合,在 “朋友”这个圈子里彼此觉得愉快。我和你是朋友,但我的朋友或你的朋友未必就是对方的朋友,朋友这个圈子可以交叉重合,也可以是分离甚至排斥。

  朋友起源于人类彼此的互相需要,因此友情天生就是功利性的。说“毫无功利性、为交友而交友”就像说“我对你的要求就是没要求”一样,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只是用来掩盖自己的虚伪——说白了就如前人诗讽名士陈继儒“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那样,动作潇洒,心情复杂!

  有人说现在是功利主义时代,我绝对相信——但我不知道历史上哪一个时代不功利?有人或许说,在雷锋那个时代应该是不功利的。对此我存疑。我曾经在新浪博客里的一则商业随感里说过“作为商业机构,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向客户提供最高性价比、全程无忧的服务,赚取正常的商业利润。赔体力、不赚钱的事可以干一干,但利润是算到预期里面。追逐利益、追求荣誉或追求理想,都是功利之一种;而这些正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这个只有十几二十年历史的时代之所以被称为所谓功利主义时代,我想是因为大家在这个时代可以不讳言追名逐利。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稍微有了一点人性本色,不用再假惺惺戴着面具做人,这真是中华民族之大幸;不幸的是,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充斥着太多赤裸裸……

  在这个时代,纵然存在起点不公平、寻租行为泛滥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因其急剧变动而充满了机会,让普通人经过拼搏也有可能“乌鸡变凤凰”;也因其急剧变动,打破了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房子、上学、就医、养老等问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更沉重、更直接的经济压力——在机会和压力之下,大家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事业或工作之上,朋友圈的构建也从原来的地缘因素、性情相投过渡到寻觅商机、生意往来,从“小村子”“大院子”转变为“克莱顿大学校友会”“

高尔夫球友”,等等。这是时代打下的烙印,“朋友间单纯的问候已经被各种事物取代,没有事一般不联系,友情与各种事物缠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无须大惊小怪。

  然而,人不单是经济动物,还是感情动物。哪一个传统的中国读书人没有做过骑着毛驴,戴着斗笠,在杏花春雨里呼朋访友的梦?严肃如孔夫子,也深深赞许曾子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舞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现在,有人感叹“看起来每个人的通讯录越来越长,但真正心有块垒时却找不到人一起消愁。人们开始了另外一种孤独。”这不是时代的错,错的只是你。生活在深圳这样一个功利主义泛滥的城市,除了生意场上的一班朋友外,我身边有着这样一班朋友,我们通常只知道对方的网名或昵称,从不主动问对方的真名、职业等,节假日一起去爬爬山、踢踢球,费用全AA;开心或烦恼时,会把其中玩得来的叫出来聊聊天、喝喝酒……经济负担上的完全平等,让大家在人格上也完全平等,每次都玩得很尽兴。

  孔子对益友的要求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与时俱进地译成所谓功利主义时代的标准,应该是 “友有所值,能体谅,多八卦新闻”吧?

  未必“断背”,无须“割席”,散淡处之,顺其自然,各得其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