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男子继承家族使命成满清王爷第十代守墓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05:52 辽一网-华商晨报
男子继承家族使命成满清王爷第十代守墓人(图)
白庆荣和僧格林沁陵墓

  一生奉三皇,他荣辱参半

  孤守百余年,他们世代相传

  当孤零零的石碑只有一个人影陪伴

  或许,我们已无法评说

  惟有耳畔的那首歌在轻轻吟唱——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

  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

  隆冬腊月,辽北天空碧蓝如洗。

  这里是沈阳市法库县西北25公里,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

  一座一丈七尺高的青石透龙巨碑孤零零地指向天空,压得身下的驮碑赑屃合不上大嘴。

  100余年的风雨让巨碑上同治皇帝的圣旨已模糊不清,只有依稀的几行还可以辨认:

  “……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

  “……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清朝最后一个敢于提刀上马的贵族大将——僧格林沁亲王,魂归于此。

  一生奉三皇 三年魂归路 清朝最后一个贵族大将

  公元1206年,蒙古部落首领铁木真召开大会,号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大弟哈萨尔的分封地在科尔沁,意为“箭簇”。1811年,哈萨尔家族的第26代孙出生,名唤僧格林沁,意为“宝狮”。

  14岁那年,身为放羊娃的僧格林沁被道光皇帝看中,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王位。

  僧格林沁像祖辈那样,用骏马和钢刀镇住了摇摇欲坠的晚清统治,也蒙受过痛彻心肺的奇耻大辱: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已经打到京津城下的北伐军;在大沽口击沉英法联合舰队的4艘炮舰;在北京抵抗英法联军失败……他与曾国藩齐名,号“南曾北僧”,而曾国藩则说:“在抵外侮又剿内匪的过程中,(僧格林沁)其功远远在我之上。”

  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在山东征讨农民军的战斗中阵亡。从此,满朝的王公权贵再也没人敢于提刀上阵了,直到清朝灭亡。这正应了慈禧太后之言:“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曾为道光送葬,并保住咸丰帝位的僧格林沁于同治时期兵败身死,满朝震动。同治帝下令:在僧格林沁的家乡为他建造一座墓园。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乡公主陵村。

  史料记载,足足用了3年时间,僧格林沁的陵园才最后落成。占地70亩,备极哀荣。三座大陵墓,分属于僧格林沁及其正妻、侧室。

  七十亩墓园寿断风雨中 历经天灾人祸的百年

  时光如水,岁月悠悠。僧格林沁墓园,终于没有熬过百年风雨。

  自打墓园建立,法库当地就流传着一个传说:僧格林沁的人头被农民军割去,棺内是用黄金打造的假头。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当地人“为破除封建迷信”打开了地宫。

  “听我父亲讲,当时珠宝玉器成箩筐往外搬……绸缎都做成秧歌带子了。”当地一位温姓蒙古族农民回忆,只有又重又大的圣旨碑未被砸毁,成为僧格林沁墓园惟一遗迹。让农民们大失所望的是:“黄金人头”纯属子虚乌有。死去近百年的僧格林沁静静地仰卧在红松棺材中,尸身未腐。

  “常听长辈们说:这么些年了,尸首还没有烂,肯定有些特别的技术在棺材里面。”70多岁的当地蒙古族农民白明儒回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僧格林沁碑又遭了“天灾”——一夜雷雨之后,碑的上半截断了,直接向前倾倒,正好砸到驮碑的“大龟”——赑屃头上,双双断作两截。

  幸好当时的法库县县长极具

文物保护意识,指示一定要重修复原,这才使历经百年风雨的僧格林沁碑得以幸存。

  记者看到,从圣旨碑到赑屃,处处可看出青石混合水泥的修补痕迹,赑屃的下巴就是用水泥铸成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9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