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MSN慈善活动无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14:25 南都周刊

  这是微软公司发起的这项慈善活动的名称,简称“i’m”。对叶萱来说,参与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在“making difference”。更重要的是,以往看起来与普通人生活有些遥远的“慈善”,突然间变得可以无限接近,甚至举手之劳便能实现。

  记者 甘丹 北京报道

  3月5日早上,叶萱一上网,就发现MSN上两个好友的名字不约而同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名字前都有绿色的“i’m”字样,宛如戴了一顶帽子。

  叶萱很是诧异,她这两个朋友应该互不认识,怎会同时加上同样的昵称?于是好奇地问他们“i’m”代表什么。好朋友发来了一个网址,原来是美国微软公司发起的一项慈善活动。

  叶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朋友们的行列。“这个方式支持慈善事业很简单,于是我也很快在自己的名字前‘戴’上了这顶小帽子。”她说。

  接下来的几天,叶萱发现她的很多MSN好友都和自己一样戴上了“i’m”的帽子。但不久后,先是有朋友陆续退出了这项慈善活动,随后,一场关于是否加入“i’m”慈善活动的讨论,在叶萱和她的朋友间展开了。

  “i’m”慈善

  “i’m making difference”。

  这是微软公司发起的这项慈善活动的名称,简称“i’m”。对叶萱来说,参与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在“making difference”。更重要的是,以往看起来与普通人生活有些遥远的“慈善”,突然间变得可以无限接近,甚至举手之劳便能实现。

  叶萱从朋友发来的网页上看到,只要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8.1版本的用户,都可以选择在自己的MSN名称前加入一串特别代码,以支持9个慈善组织,比如,*unicef,代表救助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孩子,*komen代表寻找乳腺癌的治愈方法,*naf代表与

艾滋病(AIDS)抗争等等。此时,用户的MSN名称前会出现一个绿色的“i’m”,系统会自动进行识别,并对你所支持的慈善组织进行捐助。

  网页上还写着:参加此次活动的每个慈善机构都将在该活动第一年至少获得10万美元的捐款,支持的人越多,捐款数额越高。

  尽管微软公司没有替这项活动做任何宣传,但通过MSN交流和网络获悉此事的网友,不仅自发参与,还一传十、十传百地把活动介绍转发给了其他人。绝大多数收到叶萱信息的朋友,也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了愿意支持的慈善组织的代码。

  “几乎一天之间,我MSN上200多个好友有几十个都戴上了小帽子!”看到有这么多朋友愿意参与慈善活动,叶萱很是开心。

  “只有一个朋友认为这个活动是微软公司的噱头慈善,觉得是他们宣传MSN的一种策略,所以不愿意加入。其他朋友都和我一样,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叶萱说。

  中国MSN用户被糊弄了?

  在“i’m”活动上,叶萱的态度是热情的,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在MSN上告诉她,微软的这项活动只针对IP在美国的MSN用户。这就意味着,中国数量庞大的MSN用户,根本未被纳入跟捐赠有关的数据统计中。

  叶萱起初并不相信这是事实,于是在网站上搜索到了最早发布此项慈善活动公告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官方博客。在这个官方博客中,叶萱找出了美国微软公司3月1日发布的英文活动公告。

  朋友所言非虚。叶萱还意外地发现,与大家当初口口相传的添加一个“i’m”符号就能增加捐款的理解不同,微软公司事实上给活动设置了相当多的限制——除必须是在美国的MSN用户外,用户还必须使用MSN8.1版本,低于此版本的MSN用户添加的代码同样无效;而且,添加了“i’m”符号的用户只有在进行了窗口对话之后,才会被记入数据。

  3月19日,当记者向微软中国公司问询时,该公司公关部一男士证实了上述消息。这位男士介绍说,微软此项活动共面向15个慈善组织,而所有捐款将来自于MSN本身对话框下端的广告收入。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一直关注慈善活动的孙亮没多久就取消了自己MSN名称前的“i’m”符号。“中国的很多MSN用户并不会直接上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官方博客详细看该活动的英文公告。因此中国微软公司方面应该对此活动做一个特别的解释和说明。”孙亮说,这可以让中国网友清楚地知道该活动目前只针对美国用户,而不是盲目地加入。否则,恐怕会让人怀疑微软公司是在借慈善的名义宣传MSN8.1版本。

  林美娟也赞同孙亮的观点。在得知消息后,她也退出了微软的慈善活动。

  不过,尽管有不少中国MSN用户退出“i’m”活动,微软(中国)公司依然认为,没有必要对该活动只针对在美国的MSN用户进行特别说明。因为,微软在官方博客的公告中已有单独一段文字明确提醒此活动只针对美国用户,而且,此活动在美国公布之后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宣传活动,参与其中的网友大部分都是靠MSN上的交流获悉。据他们了解,中国很多用户也知道这一点。

  绿色的“i’m”符号仍然在从叶萱MSN好友的名字前消失。有人还劝叶萱不要再参与。但叶萱觉得,虽然目前中国的参与无效,但她仍然可以借此表达自己对慈善活动的支持。

  在记者的调查中,约有一半的MSN用户都持有和叶萱相同的想法。

  慈善有无国界?

  从美国到中国,从广泛参与到最后不同的分化,微软发起的“I'm”活动,事实上多多少少考验了一下中国网民对慈善的态度。

  微软公司的“i’m”活动并非首创。2004年,印尼发生海啸,很多MSN用户自发地在MSN名字前加上红玫瑰的图标,以表示对印尼海啸受灾难民的支持和关注。这一行动虽然没有任何物质上的效果,却几乎得到了网友的一致支持。

  3月19日,叶萱和朋友们在MSN上展开了一场关于“i’m”的小小讨论。在中国,叶萱和她的朋友是MSN的忠实用户,他们大都有高学历,在北京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小肥(林美娟):当初我看那几个慈善组织的时候,就发现好多都是美国的慈善组织。还有关注900万流离失所的孩子这个,全世界肯定不止900万这样的孩子吧。所以我就选了乳腺癌,这是全球问题,而且我是女人嘛,更关注。后来知道只针对美国IP用户,那就不行了。才不为美国慈善活动买单呢,虽然不要钱,我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

  Daisy(叶萱):小肥你太小心眼了。

  小肥:那可不,就是小心眼,我跟孙亮一样,怀疑他们宣传MSN8.1版本。微软公司是不是该清楚说明这个活动其他地方参与都无效啊。

  图图(韩图):哎呀,戴着好看就行了嘛,管它那么多呢?i’m图图也是有意思的。

  Daisy:我很多朋友还是参加了,虽然知道没用。

  Sunliang(孙亮):可能像我们这样取消的是少数。

  Daisy:刚才小豆跟我说到印尼海啸那次,大家不是都加红玫瑰吗?我觉得这个跟那次情况差不多啊。

  Sunliang:不一样啊。那个是完全民间组织的,这个还是公司行为。我成天戴着这个绿帽子,不知道情况的就会来问我,嘿,哥们你怎么戴绿帽子了。那我就得给他们解释,说这是微软的慈善活动,怎么样怎么样,这不就是间接替微软宣传吗?如果说我加入是有用的,那就算了。既然我加入都起不到作用了,干嘛还要免费宣传啊。那个红玫瑰,就不牵扯到这些。

  小肥:我赞同孙亮说的。

  Sunliang:是啊。现在很多慈善活动其实都是这样的,比如有公司赞助什么的。

  Daisy:没公司赞助哪来钱做慈善。

  小肥:如果我是公司,我做慈善就不打公司名号。

  与叶萱和她的朋友不同,从事

能源工作的陈鑫(化名)说,尽管他非常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却不会在MSN的名字前加上代表防止全球变暖组织的代码,因为这对于问题本身起不到实质作用。“防止全球变暖,它需要的不仅仅是钱,更需要的是政府和人们对此问题上的重视。”陈鑫说,“我更愿意做一些实在的事情,比如宣传全球变暖的危害,给大家上上课,普及知识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