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隐私成为了一种商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18:54 央视《新闻调查》
解说: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需要,隐私才成为了一种商品,才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甚至有人在主动贩卖自己的隐私。 电影《601个电话》片段 某演员:我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公布的600个明星电话居然没有我!我现在要把我的电话号码公之于众。这就是我的电话号码,我要让热爱我的FANS随时随地,畅所欲言和我交流! 解说:而更多人在贩卖别人的隐私。从网络点击率排行榜我们可以看出来,隐私的市场销路相当不错。或许,你也是消费者之一。 张新宝:你可能说我在新浪网上浏览了某个演员自曝的和哪个导演的私生活关系,没有买单,实际上是买单了。因为你在浏览这个网页的时候,这上面是有广告的,网站是赚了钱的。所以呢,你是花了时间去买单的,尽管你没有直接掏现金来买单。 解说:在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隐私正被一双双手毫不留情地剥开。窥视的欲望,利益的驱动,观念的局限,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隐私无处可藏。究竟怎么样我们的隐私才能逃脱他人的入侵,找到安全的乐土呢? 隔断 解说:面对种种不安全因素,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隐私?目前,我们能想到的方法似乎不多。 市民:你自己比较谨慎了,不要轻易地露一些你的资料。 市民:排除了这些干扰就是安全的。你别去参与这些信息交流这些东西。 解说:这是一个主题为“墙”的艺术展览。就像这些作品里表现的一样,当人们缺乏安全感,就会纷纷修起一堵堵防备的围墙来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当墙变得越来越多,也随之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周汉华: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要求信息的自由流动,要求信息能够交换,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信息孤岛。如果我们之间都不能交换信息,那谁还相信谁呢?市场怎么来运转呢?市场运转的基础它一定要有资金流,一定要有物流,同时也要有信息流。如果你走到了某一个极端,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不能够进行信息交流,那实际上也是很可怕的一个场景。 解说:一堵堵围墙所带来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孙东东:那就是社会都层层设防吧,所有的人都是敌对的。你看我敌对,我看你敌对。 张新宝:人和人之间更加没有信任,不信任公共机构,不信任周围所有的人。 解说:种种案例让我们发现:我们建造的保护自己的围墙,在各种窥探的手段面前,或许只是一层透明的玻璃。当我们自认为安全地在玻璃后面游弋的时候,其实,我们正毫无遮拦地暴露在他人面前。这层玻璃的围墙,没有隔绝窥探的眼睛,却隔断了彼此内心的交流。 张新宝:个人修墙,修很厚的墙,我想它有很重的成本。一个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成本,还有社会的成本。那么使人们的沟通更困难了,心情更沉重了,从一个单纯的人会变成一个比较多心眼的人。这个成本好象是用钱算不出来的,但是它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本。建立一个好的法律制度,使得人们自觉地去尊重他人隐私,这样的成本会低一些。 解说:及早出台法律的意义,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还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 周汉华:欧盟如果要和其他国家进行数据交换,那么欧盟必须认定第三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也到了一个充分性的水平。如果没到充分性水平,欧盟是不允许向第三国交换信息的。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国内的立法,才能使我们在国际的舞台上有应有的发言权,避免那种不利的后发,因为立法的迟缓被人家认定为不充分,最后信息都不能向你这儿转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解说: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形成了草案,立法程序正在推进当中。如果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系数无疑会大大提高。 张新宝:那么在没有法律制订相关规定以前,我们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应当得到保护的。我们去打探别人的隐私,或者是侵入别人的私生活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违法的。那么今天如果说我们有了比较健全的制度,我们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次,它是一个裁判规则。如果说一个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比较严重的话,是要受到制裁的。那么多数人,我想即使是他有这个癖好,但是想想要到法庭上面去赔礼道歉,要去拿钱来赔的话,他会要谨慎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经营者,比如说像网站,它会去计算这个成本。宣扬他人的隐私可能吸引很多眼球,多卖些广告,但是呢,这个事情本身他要赔很多钱的话,他入不敷出,我想他就不会去干这样的事。 解说:法律为我们的隐私划出禁区,并明确地警示踏入禁区的后果,是我们都希望早日看到的。不过,总会有些侵犯隐私的行为处于一个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 孙东东:单靠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侵犯隐私权,很大的程度是道德问题。 周汉华:张家长、李家短,或者说自己家里人相互之间来打探隐私,那这个就不属于这个法律的条文。因为每一部法律都有它作用的边界,它不是万能的。 解说:或许,只要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克制自身的窥探欲望,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各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就还会不断出现。 孙东东:关键在于观念上,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个观念,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张新宝:我们不去传播他人的隐私,不去打探他人的私生活的内容,这样的好的习惯的形成,好的主流的道德的评判,这都属于隐私文化本身。那么隐私文化的培育,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字幕: 或许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 就是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当每个人都不再翻动他人的隐私 隐私的安全乐土才真正降临人间
总制片人:梁建增 赵微 制片人:张洁 编导:王晓清 摄像:李季 录音:刘昶 解说::姚宇军 非线编辑:刘涛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王猛 播出主管:孙金岭 责编:郑刚 王琦冰 制作主管:郑曼茜 合成:陈越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伊炜 郑州市市民 龚久春 北京市二龙路派出所民警 小高 《东方今报》记者 周汉华 社科院研究员,《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负责人 晁继周 社科院研究员,《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修订负责人 黄澄清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 SPIEZEL 微软公司安全总监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东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心理学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