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银河谈王小波:未能忘怀用五线谱写的情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11:08 青年周末
王小波漫画形象 王小波画传 王小波作品封面 王小波作品 2007年4月11日,是王小波的第十个忌日。整整十年,王小波的名字都不曾从中国文坛销匿,每年的4月,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亲朋好友又或门下走狗们都会以各种方式追忆他,分析他,解构他。文坛突然因为王小波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势头。 王小波生前苦于无处发表的作品,死后也成了书商们疯狂追逐的对象,每年一版再版,年年突破百万销售量,全集、写真、情书、画册以前没有出版或不敢出版的书都一窝蜂地扎在了畅销书的摊头,硬是撤不下来。 2007年1月,《王小波全集》十卷全部摞在了书摊上,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说,这是收集王小波文字最全的一套书,书中首次收录了王小波的“未尽稿”,而且每卷书都分平装本和精装本,颇有收藏价值! 有人说是王小波的死成就了他。其实不如说是这个时代成全了他。 十年祭忆之爱妻 李银河:王小波心里旧的东西根本就是“零” 4月11日,李银河选择了这一天“重走王小波路”,她告诉记者,她希望自己能像读者一样,去感受他和王小波不曾经历的日子。 青周:十年过去了,今天再想起王小波,是一种什么感觉? 李:怀念他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直到今天我仍然不能忘记他用五线谱给我写的情书。 青周:他的浪漫让每个喜欢王小波的人都很动容,从您和王小波的情书中就能看到。 李:其实,王小波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对纯文学的创作,最近他的首部英译本小说《王二的爱欲枷锁》刚刚在美国出版,翻译说王小波的这本书很可能会改变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刻板印象。 青周:曾经寂寞的王小波,去世之后却被大众捧为了英雄,很多人竞相跟随,“门下走狗”(王小波的忠实粉丝)逐渐壮大,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李:大概因为王小波是个有趣的人吧,他能让很多喜欢文学的人都能感受到写作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另外,王小波的文字很有特点,就像帕瓦罗蒂一张嘴,不用报名,你就知道这是帕瓦罗蒂,王小波的文字就是这样。去年做《王小波全集》的时候,编辑落下了几篇文章让我去辨认,我一看文字就知道是他的,这大概就很多人追捧他的原因。 青周:有人说王小波是超越了自己时代的人,也因为这种超越性,有人拿他和王朔比较,您觉得他们像吗? 李:他们两人的私交很不错。王朔当时办经纪公司的时候跟王小波签过一个约,但是书名的空格处填写的文字却是:“王小波的下一部小说”,王小波一直觉得王朔是有恩于自己的。 对于两个人的文学风格,还是不一样的,王朔喜欢摧毁旧的东西,但是在王小波心里旧的东西根本就是“零”,不讽刺也不战斗,王朔偏重于“破”,而王小波则偏重于“立”。 王小波语录: 十年之祭,王小波的“门下走狗”和崇拜者们在论坛上征集他们认为最经典的小波语录,以下4条是大家记得最清楚且点播率最高的。 -吃饭喝水性交和发呆,都属天赋人权的范畴。假如人犯了错误,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惩办,却不能令他不发呆。如不其然,会引起火灾。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十年祭忆之文人墨客 张颐武:神化王小波是为了控制他 有人说王小波是被当代的年轻人神化了,这是王小波生前最渴望的,但是,曾和王小波有过几面之缘的北大文学系教授却认为,我们在神化王小波的同时也控制了这位“天马行空”的自由学者。 王小波已经故去十年了,岁月的流逝并没有让他的冲击力变得淡化,而是仍然让人们感觉到他的存在。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把王小波神化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神化他,其实是对他做另外一种控制的尝试,他曾经在生前如此执着地尝试摆脱各种控制和束缚,但他阻挡不了我们来控制他。我们把他看成伟人的时候,却也将他纳入了他并不想进入的话语。 王小波终于等到了他对于那些话语的胜利,但具有某种讽刺意味的是,最后他却被他曾经如此尖锐地批判的东西所极度推崇,当他所嘲笑的变成了他最热烈的拥护者的时候,这究竟是胜利还是报复?如果我们认为他在和自己的时代进行一场拔河比赛的话,最后究竟是谁赢了?这些话里其实是有一种和王小波经历了许多相同处境的同时代人的某种悲哀存在。 但是,今天的王小波仍然有巨大的意义。他有些地方能够和今天的80后息息相通,他的思考所关心的普遍性的价值和对于人性的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时代所需要的。80后其实和过去时代的人们大不相同,他们有一点像王小波的地方,他们和王小波一样自我,一样重视人类的感官性的存在,一样有一种对于我们世俗性的直接的感觉。但他们似乎缺少王小波的那种力量,那种对于人性的通达和敏锐,还缺少他那嘲讽的微笑里所隐藏的真正的智慧。这种反讽不是今天的“恶搞”所能企及的。但王小波的遗产仍然在向我们提出着挑战,他的微笑里面仍然有一种让我们捉摸不透的光芒,吸引我们去认知他存在的价值。 十年祭忆之门下走狗 欢乐宋:门下走狗已不再重复“王小波” 欢乐宋,西祠胡同“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主持,主编的《王小波门下走狗》、《王小波门下走狗三十家》均一夜之间热销大江南北。 有人说过,王小波英年早逝,未经征得主人同意便自命为其“门下走狗”,这多少给人落下了质疑其存在合法性的口实,尽管郑板桥有例在先,但人们也很容易以厚古薄今的眼光去审视“王门走狗”效法前人的资格。其实,该不该做“走狗”,有没有资格做“走狗”都是伪问题,关键是,“王小波门下走狗”究竟实力如何?他们接连出了五本文集,靠什么来征服读者?难道读者都是冲着王小波的名头去买书?要知道,喜欢王小波的读者都是热爱智慧和追求有趣之人,他们阅书无数,眼光可都是雪亮的。 “王门走狗”虽受争议,但基本上保持着低调,这些藏龙卧虎的青年人中间,假以时日出现一两位文学大师也未可知。就拿《王小波门下走狗第五季》来说,徐皓峰、小源、落花风的小说都写得不是一般的漂亮,他们并没有模仿王小波的笔法,而是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尤其是徐皓峰的《“者名”影星郭国林》,本人实在“不能赞一词”,“我们现在的写作都开始刻意避免王小波的影响,尤其是在文风上,但在文学共同品质方面,比如有趣幽默、关照现实,还是要学习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