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人导游徐敏超性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15:28 央视《社会记录》

  阿丘:我们现在对徐敏超性格方面的了解,不管是工作认真,还是过分认真,还是先前说到的心思比较重,比较多疑,几乎都是间接通过地陪彭小姐之口传达的,当然,因为这位彭小姐仅仅跟徐敏超接触了三天,这些评价也许未必全面,但是,彭小姐说的徐敏超工作认真这一点,我们在别处也得到了印证。

  记者:您了解徐敏超吗?

  王立宾: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从他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我负责面试、考核都是我进行的。

  记者:那个时候有什么印象还记得吗?

  旅行社老板:小伙非常认真、仔细,然后做事情踏实。

  记者: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王立宾:换句话说,如果团队交到他手里头,他会从零计划开始,把这个团队每个细节认认真真的看一遍,然后提出他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呢在带团的过程当中,他是用心带的,所以说很生气的一件事情。就是说说徐敏超是因为回扣或者是跟怎么样,这个他带的团队从来不会因为这个团赚钱,还是不赚钱而把这个团队搞成什么样子,他从来不会,他会认认真真的带团,他回来有可能会说这个团有多辛苦,有的时候很辛苦的团队他回来也不说,是这样的,然后游客的反响非常不错。

  记者:您听到过游客对他的评价吗?

  王立宾:当然听到过,因为我在吉林的话,他如果是带吉林人出去的话回来,我下午已经说过了,我们肯定要进行一个回访,回馈,意见反馈单,包括表扬信各方面的肯定都没问题,如果接到外地团队到吉林旅游的话,在送站的时候,我们有专职人员送站,负责了解团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也会填写一些回馈单这方面,都是不错的。

  记者:那些游客一般对徐敏超会有怎样的反馈意见?

  王立宾:这个就是主要的,主要会说这个小伙子很好,很负责,很认真。

  记者:你拿刀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能不能回忆一下?第一个刺伤的是不是借刀的那个人?

  徐敏超:是

  记者:当时怎么想到要刺他?你不认识他?

  徐敏超:不知道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四周的人我都不认识。

  记者:为什么选择他是第一个呢?

  徐敏超:这个我心里也不太清楚。

  记者:在店里面刺伤了几个人?你还记得吗?第一家店,借刀的那家店。就一个,之后你出去是往哪走?你知道吗?

  徐敏超:就沿着一条街走,去哪我不知道。

  记者:在行进的途中你做了些什么?

  徐敏超:又伤了其他游客。

  记者:有选择吗?当时?就是伤谁或者不伤谁。因为当时街上人挺多的。

  徐敏超:当时好像太盲目了,也不知道有没有选择。

  记者:盲目?也不是特别想把气撒在小孩或者女性身上?

  徐敏超:本来没想伤人,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自己像是发神经一样。

  阿丘:我们在徐敏超的领导和彭小姐口中,似乎都没能得到他伤人的原因,或者说他们所给出的答案和徐的暴行之间根本无法建立逻辑。我们难以找到“典型的激情犯罪的诱因,比如工作不顺利、生活不满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警方提供的分析,也就是激情犯罪,比如工作不顺利、生活不满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我们也没能在采访中捕捉到什么线索,只有一段徐敏超本人的采访,让我们觉得他流露了这次带团期间他的一丝情绪。

  那是事发当天,据说就在徐敏超和地陪发生争执后,彭小姐就哭着走了,而整个团还是按彭小姐之前的安排,开始在四方街自由活动,徐敏超并没有跟着,大约四十分钟以后,就发生了后来徐砍人的事件,而事后徐敏超这样描述他那四十分钟。

  记者:当时在想什么呢?转的时候

  徐敏超:当时就一心我想回家,回吉林。

  记者:那为什么没有回呢?

  徐敏超:因为我感觉身上钱不够。

  记者:你开始觉得特别郁闷想回家,那后来怎么就突然拿起一把刀(砍人)?

  徐敏超:身上钱不够,无脸面对父母,面对我的朋友什么的,所以我觉得我越想越郁闷,越想越郁闷,后来感觉大脑不太清醒了。

  阿丘

  刚才这段采访时我的同事在事发第三天拍摄到的,其它采访过徐敏超的媒体也曾得到过他相同的“身上钱不够无脸回家”这一自我描述,在采访雾凇旅行社负责人时,有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记者:王助理,就薪酬问题你跟我们大致谈一下,因为你说的你们行业内的一些规则我们不是很清楚,如果一些合乎规定的话,你能给我们大致介绍一下吗?徐敏超在你们这的薪酬怎么规定的?

  王立宾:如果你非常固执地跟我说,我就告诉你,我们是这样,就是说出全陪的是按天算钱,一天五十块钱或者怎么样,大概是这样。

  记者:这笔钱谁来支付?

  王立宾:旅行社支付。

  记者:他每天除了出团以后,每天50块钱是没有任何的报酬的,是这样吗?

  王立宾:据我所知,吉林市的导游是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少的,包括在东北三省之内,吉林市的导游压力是比较小的。

  阿丘

  如果雾凇旅行社老板所言不虚,也就是说徐敏超日工资50块钱,一个月满负荷工作下来的薪酬不会超过1500块钱。我们不能断言这1500块钱对徐敏超意味着什么,据徐本人说他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经济状况一般,今年年初他刚刚结婚。我们还从雾凇旅行社了解到因为徐敏超是该公司的兼职导游,只有在带团期间公司才会给徐敏超买保险,而作为非正式员工,他不能享受三险及其他公司福利。1500块钱,没有保险,刚刚结婚,不知道能不能用这几句话来描述徐敏超的生存压力。

  记者:这次出来带团是不是本来心情就不好?

  徐敏超:心情挺好的。

  记者:之前听说你跟那些老人哭,那是为什么呢?

  徐敏超:感到出门太难了,把那些老人没照顾太好。

  记者:为什么觉得没有照顾好呢?

  徐敏超:他没有给我抱怨,有一部分人抱怨的,有喊有骂的都有。

  记者:一般是抱怨什么?

  徐敏超:就是关于购物的时间上面。

  记者:他们对购物怎么说?

  徐敏超:安排时间太多了。

  徐敏超:反正总之,一路上都不是很开心。

  记者:一路上都挺不开心的,当天的不开心最多。

  徐敏超:进(商)店进得比较多。

  记者:你对进(商)店怎么看?

  徐敏超:我觉得应该少进点店。

  记者:进(商)店在你们这个行业中代表什么?

  徐敏超:感觉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侵害。

  记者:平常你会怎么做,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

  徐敏超:只要游客没有其他的反映就可以,愿意进(商)店就可以。

  记者:但这次很多人都不愿意进店?

  徐敏超:对。

  记者:你本人也是很反感游客去购物的?

  徐敏超:倒不是很反感,但是最起码应该保证游客景点玩得非常开心的情况下。

  记者:那你怎么判断这次进店进得太多了,你是出于什么来判断太多了?

  徐敏超:老人情绪方面看,或者占的时间方面看。

  记者:老人当时是什么情绪?

  徐敏超:没有什么特别不满的情绪,但是因为考虑到有可能对我工作支持,怕我不开心,但是他们内心确实是不高兴的。

  隐黑

  阿丘

  就在我们对徐敏超行凶动机的追问全都面对无解的时候,一个自称是资深导游的人给了我们对事件的另一种解读,他说如果徐敏超不满足于每月1500块钱的收入,那他就得自己去寻找,也就是所谓的回扣,导游带游客进店购物之后从商店方获得的回扣,这个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或者说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不新鲜了,而且对于游客,购物本身也是旅游中的一项娱乐,除非遭受伪劣商品的侵权,一般对导游拿回扣也司空见惯并不深究了。然而,这位资深导游说,导游也是人,整天靠这种灰色收入生存的人,内心难免有一种不踏实。

  邬敬民:导游如果通过引导二次消费(购物)来作为自己生存的一个根本的话,那如果说客人不消费呢,他就白干了,他相当于在进行一场赌博,对不对?

  邬敬民在深圳做过十多年的导游,既当过所谓全陪也当过地陪。

  邬敬民:那么导游呢他现在他的付出没有合理的体现了,他完全要通过游客的消费,引导游客的消费,那么刚才说了,在质量和价格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这种引导性的消费就变成一种欺骗了,本来引导消费是件很合理的,对不对?我们讲商旅联动嘛,但是在没有受到足够的监控的情况下,就变成一种欺骗,对游客的欺骗。

  解说:邬敬民,您对这个名字不一定陌生吧,这本《教我如何不宰你》,就是邬敬民的著作。这本书揭露了旅游界各种不正常的现象。目前的邬敬民,处于失业状态,原因是他不愿意按照旅游界的潜规则去拿回扣,而是经常提醒游客要理智消费,为此他遭到了其他导游和旅行社的排斥,丢了工作。

  记者:如果全陪不愿意像你的,比如说有一个有良心的全陪他不愿意这么做的话,那他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

  邬敬民:他只会点到即止了,他说我良心上过得去,我交代了,他只是,大概交代了,这些购物店的东西,你们自己看着办了,不要,就是不要头脑发热,你们随随便便的,就是配合一下把,就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一方面他自己,他也要有收入啊,他如果说把客人利益完全维护的话,他自己没有收入也很痛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怎么讲,我分析一下就本来导游和游客的利益是共同的,我提供你优质的服务,是吧,你付给我一个合理的服务费,那么而且我得到你一个赞赏,你回去给我回馈一下旅行社,以后有更多的话,但是现在呢,如果说我要维护游客的利益,我个人的利益就得不到,我没有利益,甚至我还要受到损害,就是这一个很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嘛。就是本来是利益共同体,结果现在成了对立的一方,所以在夹在中间这个全陪很痛苦,是这样的,可以这样讲,因为他全陪相对来讲利益冲突没那么大,地陪和游客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最大的,现在就是地陪导游他必须要牺牲游客的利益才能自己生存,而游客的利益的话一旦要受到保护的话,地陪就没办法,那全陪他非常了解这中间的关系,他怎么去权衡,去平衡这一点,他很难做到,非常难,这个非常痛苦,他没有勇气去抗争,他只好随波逐流,只好让自己的良心麻木了。

  阿丘

  出事第二天我就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导游发疯砍人,谁该反思?”作者是这样认为的,导游情绪失控、滥杀无辜的问题看上去是一起罕见的个案,犯罪心理学家的发言应该最有参考价值,可实际上这个案的背后早已潜伏着旅游市场失控的灰暗背景。关于当前旅游行业管理混乱的话题,我们必须扯出来谈一谈了,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旅游市场的管理者。至于怎样反思,反思后该有怎样的举措,作者没有给出任何建议和方法,只发出一句感慨,我听着并不乐观啊,他说,关于行业自律与职业自觉,不能再寄希望了。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30首播,次日9:30,15: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