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粉丝:像刷卡一样消费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0:59 南方人物周刊

  粉丝与偶像崇拜,如果逾越了分寸,个人理性往往被淹没,转而盲从于集体性亢奋。当这样的情感走向极端,就会产生让正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实习记者 周璇

  追星不是错

  说起粉丝,如果你脑海中还浮现出女中学生为一睹刘德华风采不惜逃课追星的情景,如果你还认为偶像崇拜只是青春期心智发育不健全的症状之一——哦,对不起,那你可太out了。起码在追星的步伐上,你仍停滞在98操作系统内还没跨入XP时代。

  如今的粉丝,其词汇意义就好像钱包里的储蓄卡

信用卡会员卡,你是于丹的粉丝并不妨碍你成为“凉粉”,就好像你有一张招行卡的同时也可以再有张
瑜珈
健身卡,这是你在家和单位之外的第三种身份,是你出入消费的财力证明,是陷在精神负担过重的现代社会懂得宠爱自己的表示。

  眼下正火热上映的香港喜剧片《疯狂粉丝王》就是一部为粉丝们拍摄的电影,它表达了对粉丝长久以来支持偶像行为的肯定。导演葛民辉在阐述创作意图时说:“我有一次去哈尔滨宣传电影,谢霆锋的粉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像军队一样,穿着制服,从我们下飞机直到一天半后我们离开,他们几乎寸步未离。”

  明星粉丝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像“谢粉”这样部队模式运作的属于传统型,也就是官方有组织的,成为会员的代价是需缴纳一定会费,发放统一队服和像章,由专人管理。而伴随“超女”等“民星”的诞生,粉丝们更愿意以一种无组织的状态集结行动。

  粉丝跟年龄也没啥关系。不见得年龄小的粉丝就更疯狂,有些大龄粉丝反而显现出某种宗教迷狂的特质,沉醉得难以自拔。这拨人通常已婚,年龄偏大,以四五十岁居多,喜欢的明星大多是儒雅小生派的,典型代表就是韩国头号师奶杀手裴勇俊。据南方第一娱记奶猪透露,她某次就因为跟裴大帅哥本人握了握手,而被一众师奶围追堵截,想尽方法从奶猪手上“揩油”,仿佛这被摸过的手指肌肤所残留的余味,会像花粉传递一样接力下去,结果害得奶猪差点连去洗手间的路都被堵死了。

  时代在开放,人们越来越敢于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谁都可以,至于是含蓄淡定还是激动过火也都没问题,毕竟痴情不是一种罪过。但像80年代的香港,张国荣跟谭咏麟的粉丝互相对骂,疯到把冥币、拜祭用的花送给对方——那恐怕是在信仰和情感双重匮乏的时代,对娱乐偶像的过度崇拜所演变成的一种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癫狂。

  如今的粉丝对于他们的偶像,已不太会使用“崇拜”这样贬抑自己抬高对方的字眼,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喜欢”,使用“欣赏”。

  说白了,粉丝的产生也就是商业利益全面渗透到追星领域的那么一回事,就是有钱又有精力去折腾一把的那么一回事。所以去上海Elite酒吧花100块钱听一场性价比超高的陈升小型演唱会,或去北京参加一场齐豫的生日party,都成了都市青年粉丝缓解压力放松心灵的美好体验。

  所以,请不要妄下判断:粉丝过多会不利于这个社会的健康运转。其实粉丝多了,反倒有助于人的精神趋于平和与正常。

  被淹没的个人理性和集体狂热

  不过,在粉丝现象和狂热的偶像崇拜的背后,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趋势——中国正奔腾而起的大众文化。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在当代中国民间社会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主流意识形态,也不是精英文化,而是大众文化。年轻一代更愿意向世俗的娱乐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靠拢。

  粉丝的产生缘于对偶像的欣赏或迷恋,这种喜爱如果按照正常走向,其结果类似于“一场毫无结局的单恋”,或是“从热恋到理性的欣赏”。这场“青春期的毛毛雨”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心态的成熟而渐渐消散。但粉丝与偶像崇拜,如果逾越了理性和分寸,却往往体现为集体非理性的躁狂。

  许多年轻人为了保持与同伴的话语一致而成为粉丝,他们追求的可能并非偶像本身,而只是一种集体归属感。而身处群体当中,个人的理性往往被淹没,转而盲从于集体性亢奋。当这样的情感走向极端,就会产生让正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疯狂粉丝杨丽娟追星13年,不读书不工作,还为此赔上了父母的钱财精力,以及老父的性命。这一令人瞠目结舌的离奇行径,也许只是一个特例,杨本人以及其家人的偏执病态人格,是否有病理原因,尚有待观测和研究。以杨丽娟事件作为粉丝和偶像崇拜现象的一个负面案例,目前来讲并不适宜。

  但是,这种粉丝文化的弊端和缺陷却已隐隐存在。法国学者塞奇·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一书中写道:“人们像社会动物一样聚集一起。他们沉醉于从过度兴奋的人群中迸发出来的神秘力量,然后又逐步进入易受暗示影响的状态,就像那种由药物和催眠术引发的状态。只要在那种状态中,别人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别人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去做什么。就像在朝圣、爱国游行、音乐会以及政治集会中发生的事情那样。”

  这种解释的要旨,在于对粉丝的理性和自省能力表示怀疑:个人的理性太过弱小,总是屈从于他所不能控制的群体情感,就好像谁都无法控制流行病的传播,就好像都市女白领总喜欢看流行的时尚杂志一样。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你多么自命不凡,最后还是会回到大众立场,还是要在群体价值观中寻求归属和安全感。

  如下见解在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中占据主要位置:“大众文化代表了一种贬值的、浅薄的、表面的、人造的和标准化的文化,这种文化削弱了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的力量,并向知识分子对文化趣味的仲裁挑战。”“大众文化每前进一步,民间文化与高雅文化就退后一步,媒体、大众对苦难的麻木就前进一步。”

  这些还有些超前的观点,对于大多数不久前才懂得享受和快乐的粉丝来说,多少有些让人难堪,不过,它所揭示的隐秘真相,却将不可逆转地蔓延开来,成为未来大众文化图景中的一部分。

  各具特色的粉丝名

  粉丝,源自英语FANS(歌迷的意思)。粉丝这一名称的广泛传播,缘起于2005年的超女比赛,如玉米(李宇春的粉丝)、凉粉(张靓影的粉丝)、盒饭(何洁的粉丝)等。 2006年的粉丝取名更加多样化。

  芝麻:尚雯婕的粉丝。取“芝麻开花节(婕)节高”之意。

  雪梨:超女厉娜的粉丝。取厉娜大名和小名中各一个字,厉娜小名叫小雪,梨是厉的谐音。

  飞碟:超女许飞的粉丝。飞碟谐音是“飞DEAR”,字面意思是“亲爱的飞”。

  铁塔:超女郝菲尔的粉丝。粉丝们开始时高呼“爱菲尔,爱菲尔” ,由此想到爱菲尔铁塔,于是取名就叫“铁塔”。

  乙醚:因为趣讲三国而出名的易中天,粉丝取名叫“乙醚”。

  鱼丸:于丹的粉丝。

  海飞丝:纪连海的粉丝。

  钢丝:郭德纲的粉丝。

  纳米:“快乐大本营”主持人谢娜的粉丝。

  蕾丝:徐静蕾的粉丝。

  格格:“我型我秀”耍宝小天王师洋的粉丝。取名缘由如下:师洋喜欢《还珠格格》,而且喜欢师洋的也多为年轻女性。

  (实习记者周璇 整理)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