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追讨产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8:1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追讨产权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忠烈祠西街19号(刘宅后面)的白家祠,又名白氏乐阳祠。

   

  要求发还被拒引发产权官司成都白氏要求政府发还白家祠堂始于1983年。当年,国家开始落实私有房产政策:政府代管、错误没收、错误私改的私人房屋实施退还、发还、补偿。于是,海内外成都白氏客家人也要求政府发还代管的白家祠堂。不过,政府职能部门却以祠堂产权是群众性财产,不能发还给个人为由予以拒绝,同时称提出发还祠产必须由合法白氏团体来进行。于是,2004年,成都白氏客家人经批准组建成都白居易乐阳祠客家文化研究会。有了合法团体后,他们于同年5月8日再次请求政府发还代管的祠堂。

  去年6月29日,成都市房管局回复研究会称: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代管房产的

政策法规规定,属逾期已收归国有的房产,不属于落实私房政策范围,按政策规定不能发还。白氏族人不服,向四川省建设厅申请行政复议,今年1月15日,建设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维持成都市房管局的回复意见。于是,白氏族人以“白居易研究会”团体名义,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列数三大理由要求归还产权

  研究会认为,祠堂是家族集体所有,其他人只能借用、租用、代管,国家不能没收。白家祠堂不是公告定期代管、逾期无人认领、可以收归公有的房产,它是成都白氏客家人集体所有的祠产,应受法律保护。

  首先,此行政决定认定事实错误:白氏乐阳祠不是白家祠产代管人朱恩仲主动捐献给国家,而是委托成都市房管局“先行代管”,且并未约定定期代管;不是无人经营,依法(政策)纳入国家代管,而是有人经营的祠产委托政府代管行为;祠产不是逾期无人认领,可以收归公有的房产,而是没有公告定期,有人认领的房产;成都市房管局代管白氏乐阳祠祠产,不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而是受委托,依据白家祠产代管人朱恩仲申请的代管行为。

  其次,适用法律错误:白氏族人请求返还代管的白家祠祠产,成都市房管局引用省政府1956年《四川省代管房地产暂行办法》及1978年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处理好城镇私产遗留问题的通知》,将代管的白家祠这一群众性祠产混同于一般的城镇私产,属适用法律错误。

  第三,程序违法:政府将其代管的房产收归国有,应当公告,并完善相关手续。被告将代管的白家祠产自作主张收归国有,没有依法公告,没有完善相关手续,想当然地认定为国有,应属程序违法。

   最新动态

    原告要求:洛带重修祖祠

  昨天晚上,研究会会长白美顺告诉本报记者,白家祠堂是在1988年拆除的,当时已有228年历史。当时,政府并没公示,也没通知成都白氏客家人。省建设厅在行政复议决定书里也坦言,“政府在房屋代管期满收归公有时没有公示,程序上存在一定瑕疵”。但考虑到祠堂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拆除,要求政府在原地恢复重建并不现实,成都白氏客家人要求政府在异地重新修建一座白家祠堂,目前他们初步选定在洛带古镇重建白家祠堂,“我们支持城市改造,不需要政府作其他任何经济补偿。”

   重回现场

    祠堂老墙爬满了爬山虎

  昨天下午,在白居易后裔白联洲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白家祠堂所在地忠烈祠街。“白家祠堂就在刘宅背后,由于城市的改造,这里完全变样了。”白联洲指着一道高高的灰色围墙对记者说,白家祠堂那块土地已卖给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此修建了家属区。通过一道铁门进入该家属小区,里面环境幽静,小区四周高楼林立。在两栋楼房之间一隅,还保留着几块当年拆下来的祠堂石刻,上面的花纹已风化脱落。在楼房背后,一堵古老的围墙成了祠堂唯一完整的记忆,青砖上爬满翠绿的爬山虎。

  据当地一名老人讲,这里以前是白家祠堂,每到祭祀先祖的日子,大量白氏客家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来这里的人渐渐减少;再后来,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有人把祠堂拆了,盖起现在那几栋楼房。”老人回忆说。

   律师说法

    不能举证权益难受保护

  根据195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祠堂产权问题的批复》规定,祠堂房产的产权不宜确定为一人所有,也不宜收归国有,而应指定适当人代管。

  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何靖律师认为,本案诉争的祠产系白氏后人集资修建,并于建国初由国家确认了产权,应属白氏后人的共同财产。后以国家代管行态存在,其权属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本案可能存在超逾诉讼时效问题,且从目前来看,白氏后人应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其不能完成该证明责任的话,则其权益很难受到法律保护。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