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杀人流言:与人同居传闻令她们孤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08:33 南方都市报

  [杀人流言]

  记者调查中发现,最初是传她们谈恋爱,随后是传她们与高年级男生同居。而两个女孩死后,又有传言说她们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与男生同居后怀了孕。

  与人同居传闻令她们孤立

  也许,只有小英能够理解小慧和小华为什么要自杀。她说,当时她也有过同样的念头,只是最后时刻她想到了“这样做对不起爸爸妈妈”。小英说,小慧和小华自杀的原因是她们生活得不快乐。因为在学校被流言包围,遭同学孤立;回到家,也感受不到温暖。

  14岁的小英和小慧是小学同学,初中又同班。去年秋季,小华来到她们班,3人与班上另一个女孩小莉渐渐成为好朋友。因为她们经常与其他班级男生一起玩,同学中开始流传一些有关她们的流言蜚语。她,没说流言的具体内容,只是说“整个班就都觉得我们不好”。

  记者的调查则显示,这些流言最初是传她们谈恋爱,随后又传她们与高年级男生在出租屋中

同居

  这些传言让4个女孩与同学间产生隔阂,她们开始被孤立。班主任罗晓峰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说:“她们几个经常一起玩,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有点排斥。”

  死后更被传自杀是因怀孕

  但在小慧和小华身亡后,这种传言竟愈演愈烈。本报接到的报料有的就称她们自杀是因为与男生同居后怀了孕。更有甚都称两人“一个是与人同居怀孕,一个是被人强奸了”。

  对这种流言,两人的家长表示相当愤怒。胡峰更断然表示,两女孩被打捞出水后,法医现场勘查曾确认两个女孩的处女膜仍然完好。

  [投水前夜]

  三人越聊伤心,小慧和小华透露了一起去死的念头。小英没有劝阻两个同伴,因为她也想过不如死了算了

  同为留守孩子四女成朋友

  对于四个女孩来说,传言难以承受。小英说,更苦恼的是无处诉说。

  小英说,小慧和小华家都是姐弟三人,父母都重男轻女,偏爱弟弟,这让她们感受到了冷落。这和学校老师介绍的情况一样。有一次,小英和小华母女3人一起逛街。一路上,沈母不停问小华的弟弟想买什么、吃什么,有求必应。可小华想买一支圆珠笔,母亲却要她自己(拿钱)买。“当时我就觉得她妈妈好偏心。”小英说。

  小慧家里,父母时常吵架,有时母亲还会打骂她。小英说,周末放假,小慧有时会先到她家,玩到很晚才会回去。“因为她说不想回家”。

  小英也同样家庭不幸。两年前,因为家庭矛盾,母亲喝农药自杀,现在父亲长期外出打工,她只能在家与奶奶相依为命。

  小莉的父母也全都在外打工,只有奶奶在家看护她和在南雄市上学的哥哥。

  正是这种相近的家庭,把四个女孩拉在了一起。小英说,她们“性格很合,在一起,很聊得来”。

  投水前三女生越聊越伤心

  据悉,在两人投水前一晚,小慧、小华、小英3人来到小慧家以前在黄坑镇租住的屋子,边吃边聊。

  “她们就说在学校里,会被人家说一些不好的话,还说反正家里面有三个(孩子),自己不重要,然后就说不如去死了算了。”小英回忆当时聊天的情景说。3人还聊到了鬼。“活着太累了,不如死了算了。死了变成鬼,就不会被人欺负,还可以报复那些欺负她们的人。”围绕着这样的话题,3人越聊伤心,小慧和小华透露了一起去死的念头。

  小英没有劝阻两个同伴,因为她“也有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也想到过(不如死了算了)”。但“我死了,就对不起爸爸妈妈。”她对两个朋友说。

  “你舍不得父母,你就回去吧。”5月11日上午11时许,3个伙伴请假离开学校,然后在一片小树林边告别。小英走回学校,小慧和小华走向围背水库。分别前,小华还委托小英把饭卡交给弟弟。

  打捞出水的时候,小慧的右手和小华的左手用校卡的挂绳绑在一起。她们为什么要这样?

  “她们说要一起生,一起死。”豆大的泪珠顺着小英的脸颊滚落。

  责任之争

  家里指学校失职 学校指家里轻女

  “(五一)回来放7天假,她帮着下地锄草,她都没说自己有什么过错。她性格很好的,你打了她,她都要吃饭,怎么会去死呢?”小华的母亲说,女儿死后,她们已经多次找到学校要求赔偿,但学校要求她们等有关方面的调查结果。

  而胡峰则认为,两个女孩早晨9时就请假出去,学校却直到下午才发现开始寻找,“假如学校早有反应,马上去找,她们就不会下水库了”。

  班主任罗晓峰表示,家庭因素是两个女孩自杀的重要原因。“她们家庭都比较重男轻女,父母对弟弟千依百顺,对姐姐都是漠不关心,家庭交流都是骂的口吻。”

  黄坑中学校长邓华君则强调,得到班主任老师报告后,学校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而非像胡峰说的那样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专家分析

  农村孩子 心理干预更缺

  心理学家和青少年教育专家指出,小慧和小华的自杀和此前的电白校园惨案,实质上暴露的都是当前农村孩子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缺失。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指出,调查显示,农村孩子有了烦恼,交流最多的却是小伙伴。但这种交流不但达不到舒缓压力的作用,相反,还会造成负作用。

  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中山大学郭丽副教授也表示,倘若遇上同伴也身处这种困境,就会扩大她们的消极心理。长期的压抑最后就可能全面崩溃,出现集体自杀等悲剧。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渐引起有关各方关注,许多大中城市的高校和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引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但目前农村中小学在这方面几乎还处于空白。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所所长、博导张大钧直言:“现在城市学校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都不足,还有谁会考虑到农村去?”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