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三十年走出三十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1:25 温州都市报

  □本报记者 孙丽朱奕

  明天,全市7.58万名考生将步入高考考场,我国恢复高考也将迎来30年。一组数字是温州高考30年的缩影:30年来,全市有约70万人次参加高考,累计30万人步入大学殿堂;2000年至2006年,温州高考上线人数连续7年名列全省第一。

  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教育,从吃“皇粮”变成自掏腰包,从天之骄子变成平常学子……30年来,高考在争议中变迁,在变迁中发展,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温州在高考改革的几个拐点留下了“印迹”。

  1977年,高考蹒跚起步

  年龄跨度10多岁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从10月份消息发布,到12月中旬走进考场,一批人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

医院外科主任郑志强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参加高考前,20岁的郑志强已在平阳县一所学校当了两年多的教师。从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他立刻赶去报名。白天继续当教师,晚上重拾高中课本复习到凌晨一两点,唯一的复习资料,是他叔叔从北京寄来的1966年取消高考前的高考数学试题集,还是手抄本的。郑志强说,那时候简直拼命了。

  11月份报名后,很快参加县里组织的摸底考(即预考),就考语文、数学两门。尽管当时两门总分考到50分就可以过关,但毕竟是刚恢复高考,又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复习,郑志强说,考完出来,他看到很多考生交了白卷。一大批考生被刷下去,郑志强估计,大概100名考生通过1名的样子。

  摸底考通过后,就是12月中旬的全省统考。当时要考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共五门,前三门满分各100分,后两门各50分,总分400分。郑志强记得,当时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路》。

  在招生时,1977年的高考还带着一些政治色彩。郑志强说,他的一个同学因为成分不好,当年成绩够了,但没能进入大学。到1978年,国家放宽了高考政审条件,该同学再次参加高考,最终被录取了。

  1978年春天,郑志强跨入温州医学院的校门,同班同学中,有比他小两三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也有比他大10多岁的“老大哥”。“班上年纪最大的32岁,小孩都上小学了。”郑志强回忆说,那时候大家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就算是有孩子的同学,也全都住在学校发奋读书,一两个月才回家一趟。“恢复高考是我们这些人的转折点,人生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1985年,实行“双轨制”

  自费圆了大学梦

  1985年,由国家“统包”的单一招生制度被打破,变成了不收学费的计划招生(公费生)和自缴学费的国家调节招生(自费生)并存的“双轨制”。

  当时浙江只有温州师范学院等几所学校招收自费生,分数线一般比公费生降低10分到20分。当时的温州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林定生介绍:“刚开始时温州考生对自费兴趣不大,公费很‘硬’,毕业后还包分配,自费生毕业后分配政策不明朗。”

  198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先富起来的温州人逐渐对自费上大学表现出兴趣。1993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招收自费生,我市高考录取人数从1992年的2414人一下增加到4433人,许多人自费圆了大学梦。

  从1994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并轨制收费,并轨院校中的本科招生不再分统招、自费,录取时只划定一个录取分数线。

  1999年,大规模扩招开始

  校园“通行”温州话

  在温州市教育局考试中心的普通高校招生有关统计表上,1999年是温州录取人数猛增的一年。高校大规模扩招第一年,全市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达11869人,录取人数从1998年的5911人猛增到9554人。

  扩招的名额主要集中在当时的二级学院,尽管学费不低,温州人对其却青睐有加。考生的热情让温州招生办工作人员在各大招生会议上成为“大红人”,每逢开会就有人喊“温州招办在哪里”,一些二级学院招生人员甚至找上门来,希望能多宣传。

  这种热情在高校中得到印证,扩招第一年,浙江财经学院二级学院中,温州人占了30%。当时就读该学院的小陈说,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温州话。省内其他高校二级学院中,温州人的比例也都在20%以上。

  这种“高歌猛进”持续了两年,1999年、2000年,全市录取人数和上年度相比分别增加了61%和69%。

  2000年,“3+X”改革推行

  齐聚温州开“密会”

  2000年,浙江开始实行“3+X”考试方案,即文科将政治、历史、地理的知识综合起来,理科将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综合起来。这项改革将从对考生知识技能的考查,提高到了对考生学习方法和过程的考查,体现了对考生全面素质的要求。

  鲜为人知的是,在1998年,一个关键性会议——全国高校招生改革研讨会曾在温州秘密召开。当时的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在会上说:“这次会议标志着高考科目改革开始。”他口中的改革就是一年后在广东省试行,两年后在浙江等全国多个省份推开的“3+X”。该方案沿用至今。

  当时的温州招办负责人用“规模空前”来形容那次会议的规格:“与会的有国家、省教育部门官员,还有清华、

复旦等高校负责人等。”由于高校改革正处于敏感期,会议内容没有公开,因此当时外界对会议一无所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